【篇一:家乡春节的风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晚饭过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靠近窗边,肌肤沐浴在窗户玻璃里映衬的烟火中,眼前茶几前的绿植盆栽的花花草草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有说不尽的悄悄话。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作威作福,间隔了亲人们的团聚,破坏了家人们团聚的美好场景。我在沙发上发着呆,思绪飘到了去年的除夕夜晚。
基本上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和父母在乡下外婆家一起度过,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就围坐在炭盆边一起守岁。炭盆里燃着的火很旺,且有一股淡淡的树木香味。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木碳的淡香味,就是除夕夜的特有气息。
家乡的过年有许多习俗,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可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守岁。等待着春晚上的新年钟声的敲响,等待见证自己的成长,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守岁的气氛。
除夕那天我发誓,一定要把今年整场春晚给熬夜看完,为了这个吹出去的大话,我还特意泡了一杯奶茶来为自己提神,看着还在厨房里忙碌的外婆,正忙活着给大家包着守岁吃的饺子,我迅速的挽起袖子,打算帮外婆一起包饺子,看着桌上整齐排放的饺子,便好奇地问着外婆,“除夕守夜为什么要吃饺子,而不是吃馒头汤圆什么的呢”外婆立刻解答了我的疑问,笑呵呵的说道:"你看饺子形状和元宝是不是很像,人们除夕夜吃饺子取“招财进宝”的意思。外婆又问到“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守岁吗?"我的好奇心立刻又被外婆勾起,外婆沉思了一会,便开始了她的精彩的故事讲述"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跑出来害人。它在半夜进门,一进门,什么也不干,直奔床边摸睡着了的小孩的头。小孩子接着就会头疼发热,病情越来越重,最后会变成傻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不希望那个无恶不作的“祟”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傻子呀。于是就在除夕的晚上整夜亮着灯,守在孩子身旁,他们整夜不能合眼,一直提防着兴风作浪的祟,这就叫“守祟”,后来因为祟与岁谐音,而且因为过一年长一岁,就把“守祟”改为了“守岁”。"外婆绘声绘色地讲着,我的眼睛睁的铜铃大,手心冒着凉汗,紧握着外婆的手听完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总是感觉像鸟飞兔走般的快,我抬起头看了眼挂在墙的钟,23点58分,离守岁成功只有两分之差,此时外面世界仿佛被爆竹声给笼罩着,即使相隔1米远的人们都听不见对方嘴里说出来的话,只看见彼此的笑容满面,电视上的春节年欢晚会上的主持人们拿起话筒,开始大声的倒计时来10、9、8、7、6……过年咯!我也兴奋的欢呼起来:“我又一年守岁成功了,我又长大一岁咯”此刻外公正拿着打火机,在门前点燃一个巨大的烟花,我捂着耳朵脸贴着门上的玻璃往外看。只听"嗖"一枚绚丽的烟花飞上天空,炸出来一朵朵五颜六色绚丽的烟火。现在,虽然科技高度发达,人们不再迷信,也没有“祟”这个妖怪,但亲人们依然为我们守岁。我想,这守的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孩子美好的期望、深情的爱吧。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和报答他们,为他们守岁,守着他们慢慢变老,守着他们平平安安。
虽然今年的除夕无法和和亲人们一起守岁,但家人的心却是无法切断的,就像家乡的习俗会永远流传下去一样,守岁与我紧紧相连。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家乡风俗。
【篇二: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新的一年到来了,人们的眼中到处充满了红色。举国上下,无人不欢喜,无处不红火。在这个欢喜的时节,不知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什么是年味?
当人们团圆,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谈起家常话和自己这一年的生活经历。我想:也许这就是年味。可是,转念一想:年味这个词很深沉,有着更深层的含义,随随便便是挖掘不出来的,只能深深的去体会,所以,在每个人的心里,年味的含义不一。
这次,我就深深的体会了“年味”这个词。
在除夕当天,本被工作拆散的大家庭又从五湖四海会聚到了一起,因为这一天比较特殊,所以我早早的便出发,前往目的地一一外公外婆家,在车上,我怀着开心和期待的心情期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当我到达目的地后,人还未来齐,所以,我便卸下我的装备,坐在舒适的沙发,等待他人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亲人们陆陆续续的到达了外公外婆家,当这些亲人们互见彼此后,便相互问候,转眼间,太阳便缓缓的落下了,夜幕降临,转眼间,便到了吃饭的时候,这时,亲人们便坐到了一起吃饭,不仅如此,还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场景十分热闹,在这热闹的场景中,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当吃完饭后,男人们便去打牌愉乐,女人和孩子们便围着电视,看电视,这时候,整个家中充满着欢乐的气氛,我的双眼被这场面给吸引了,不仅如此,我的心也被吸引了,心想:这种热闹的场面在一年中能出现几次,应该少之又少吧!过年时,亲人们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使家充满着年的味道,我想,也许这就是年味。
年味也许是过年时带给你的味道,也许也是过年时亲人们之间的问候,也许是一种团圆而又热闹的场面。我想:年味,是一种亲人们之间的关怀,年味是一种热闹的场景给你的感受,年味,是一种幸福欢乐的味道……
【篇三:亲爱的手机】
终于熬过了一个紧张而又丰富的学期,我张开怀抱,仿佛可以把寒假给紧紧地拥入怀中。我想,终于可以放松了。于是立马拿出手机,在社交网络上记录下了这一令人激动的时刻。
转眼间,我的假期过去了好几天,我渐渐失去了当初心神飞扬的激动,开始感到乏味。可是,我亲爱的手机却给我出了主意,我开始用它刷网页、看电影、下载游戏,我乐在其中,感觉手机真是个宝贝,可以带来这么多的乐趣。于是我开始沉迷手机,每天都拿着手机入眠,醒来也要习惯性地先拿手机。手机啊,你真是比我妈还亲呢,真是一个亲爱的。
渐渐地,时间像空中的云,消纵即逝。每一天拿着手机,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呀,不知不觉寒假就要过半了。我又开始觉得乏味了,我又开始想念我的学校生活了,而这时,我仿佛开始厌恶起手机来,是它打坏了我对于寒假的全盘健康计划。于是,我决定不再依赖手机,而读书和积累成了我最大的乐趣。读书,像清晨的早茶,使我心旷神怡,每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也让我感到分外神安气宁。晴天,出门眺望远处的大山,闻着田野花香;雨天,坐在窗前看着淅沥小雨,双手托着下巴感受泥土芬芳。夜晚,烛光如豆,又像银河中的星星。不远处书架上的墨香传入鼻间,一种安宁的氛围环绕,再喝上妈妈送来的一杯热牛奶,你会发现,其实没有手机的时光,竟然那么美好!
随着一张张对联贴起来,一个个大红灯笼挂起来,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年,终于来了。这时候我又拿起了较生疏的手机,用它给亲人们发出了声声真挚的祝福,这些祝福是自己与亲人们一条心中的细线,把每个人心中的温暖都串联在了一起。手机就像引线人,让我感受到与远在异乡的亲人们之间的浓情和牵挂。这时候,我又想对手机说:亲爱的,谢谢你。
寒假里,手机给我的有懊悔,有快乐,也有浓情。寒假里无考试的压迫,却也难抵手机给我们的诱惑,它时而是善美的小精灵,时而是危害我们的恶魔。
卷袖执笔,低头暗诵,寒假生活应该时常伴随着自己朗朗的书语声和花草泥土的大地芬芳,而不仅仅是手机游戏和网络社交的闲暇。手机固然是好,却也伴随着危险。不要让自己流下的汗水只是汗水,不要让自己的努力只是看起来的努力。寒假生活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自己。正确地使用手机,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美丽而丰富,健康的使用手机,手机才能是“亲爱的”。
【篇四:年味】
放鞭炮,穿新衣,吃年夜饭,亲人团聚……儿时过年的情景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年味。
过年过年,家家团圆,每当过年前,家里的亲人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与家人分享这一年以来的收获。想起小时候每次回家过年,亲人们都非常热忱,纷纷上前询问我一年以来有哪些成就,我非常自豪,并且有些骄傲地回答着这些问题,每次讲完,都会迎来一片掌声,一片喝彩声,和大吉大利的红包。
年前的准备是最令人兴奋的:买新衣,买年夜饭的菜,还要买新的装饰品。每次走进商场都可以看到一大堆人,磨肩撞踵。在大街上走走,看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五彩缤纷的灯笼挂在屋檐上,红红火火,十分喜庆。
年夜饭是新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亲人们围在一起,吃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有说有笑,别提有多高兴了!还记得去年,我在年夜饭时大显身手,煎了几个葱花蛋,得到了亲人们的一致好评,闻起来香气扑鼻、看起来令人垂涎欲滴、吃起来外酥里嫩,听到这些称赞,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这个年夜饭比前几年的更加美味,格外幸福。
年夜饭还有一个好处:当大人们还在饮酒作乐、闲聊时,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溜到楼下院子里放烟花爆竹。把烟花放在地上,拿出一根点燃的香烟,把烟花点燃,然后远远地跑开,“啪——”随着一声幸福的巨响,烟花一飞冲天,炸出五彩缤纷的火焰,炸开了新年的大门。
“新年快乐!”大年初一,喜气洋洋,我们来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像我这样稚气未脱的小孩,最爱拜年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样可以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岁钱。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收到的压岁钱都会整整齐齐地放在自己的“小金库”里。“小金库”往往藏在书柜顶或墙角,看似隐藏得很隐蔽,当要用时,才发现这些钱早已被父母“洗劫一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一转眼,又到了元宵节,年就这样过完了!看着新年的结束,我默默回忆着那团聚时的幸福,桌上的美味佳肴,一飞冲天的烟花爆竹,和那不翼而飞的压岁钱,并且怀揣着美好的希望,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