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复兴中华,放飞中国梦】
花开花谢,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不变的,是心中的梦。——-题记
历史是岁月的痕迹,多少辉煌,多少屈辱,多少辛酸,都鲜明地刻在中华历史上。
中国梦,是13亿人民一起凝聚的信念,是寄托,是希望,更是每个人对中华大地炽痛的热爱。如今,回首过去,我们不再只想到黑暗,死亡与恐怖,尽管有《辛丑条约》,有红军长征,有南京大屠杀。但是,灾难铸就了伟人,铸就了心怀梦儿的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毛主席,的确是个令人敬佩的人,他年少有志,奋发学习,领导农民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创建付出了太多。今天,面对这些,面对历史,面对过往的屈辱与现在的和平,说出我们的誓言:“中国梦,我的梦,复兴中华,放飞中国梦。”
一直以来,我的心中就有一个梦,有一个令我前进的追求:中国,我的祖国,你从繁盛走向衰落,现在,我会用自己的一份力,让你再次屹立于世界巅峰!
飞上广袤的太空,一直是中国人民所期盼的。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沸腾起来了,举国欢庆,是啊,此时,有那个中国人不为祖国而感到骄傲?华人华侨们,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喜极成泣,你们也在为有这样的一位祖国母亲而自豪吧。
现在,中国已不再是清末那个可以令人随意践踏的"东亚病夫"了,中国正在发展,正在不断进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2012年,首个中国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在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不错,作为一名中华少年,就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的责任:为了自己的中国梦而奋斗,让梦想在天空中翱翔,让祖国历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复兴中华,放飞中国梦!
【篇二:共享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我们的生活靠得越来越紧密,更多的是智能化的机器代替了人工,使得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共享’这个新词也渐渐溶入了我们的生活。
共享,大概是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摩拜”开始,这是一种新形式的自行车,在校园、公交站、地铁站、居民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单车,只需用智能手机下载共享单车APP,实名登记注册用户,再扫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使用,价格也是十分便宜,骑好后只需停放到专门的位置就可以了,这两年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推行了政府提倡的“低碳出行“理念。据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出现减少对汽车的使用率,减少了机动车上路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但还是有一个雷区无法解除。
之前,新闻报道两名中国籍男子故意将共享单车扔进水里,只是为了在直播中有更多人点赞、刷礼物。次日,警方连夜开展调查取证等工作,将两人成功抓获并处以拘留与罚款。听闻我心头为之一震,他们是怎样一种心态做出此举动?还有那一旁看戏,无知愚蠢的人。此类事件也频频出现,有的把单车骑回家只占为己用;有的把怒气发懈在单车上,对单车惨下毒手;有的把单车“肢解”。这些惨状正映证了部份中国人现如今的素养,也许人们还没真正懂得共享的意义:共同分享,是共同’享受。
在这共享时代,人需要做到儿时就明白的素养问题,让文明与这科技一般溶入我们的生活,懂得珍惜,才能共享未来。
【篇三:永生不息的传承】
那份顽强,燃烧着一只只跳动的生命。
那份执着,震撼着一颗颗火热的儿女心。
那条长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
山间的杂草是生命的象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杂草并不似外表那般柔弱。它们体内酝酿着的是熊熊大火,它们的血液在燃烧。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羁的灵魂,不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将用自己特有的勇气去战胜一切伤害。最后留下的,便是那在风中摇曳的胜利旗帜,那源源不断的勇士之风。
坚贞的爱情是上天的垂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对那纯粹的儿女之情说出了坚贞的誓言,引得世人都甘愿做那小小的春蚕。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道不尽的故事与缠绵竟都融入这短短的诗句中,化作无畏的心,坚定地走下去。
奔腾的黄河是自然的恩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生生不息的黄河满载李白对命运的感慨,那豪迈的气势满是他对世事的感悟。天赐一条黄河,天赐一位诗仙,黄河养育的中华儿女才有这般的灵骨,这样的飘逸。
文化的力量如此惊人。以此于现如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已根深蒂固,早已无法拔起,早已融入那翻滚的黄河,渗入地层、流入人心。
鲁迅,一大文学巨匠,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白话小说的奠基人。他的《野草》、《呐喊》、《彷徨》以及那本《朝花夕拾》早已对全人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人。
莫言,那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红高粱》已走向世界。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当代社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别样的新世界。
有人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有高雅的形式才足以显现其存在意义。亦有人觉得,中国文化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情到之处方可尽显其价值。
而我却认为,中国文化确藏于书本中,是中国文人的气脉;亦不过也是山间的一株草,耳边的一首歌,身旁奔腾着的一条河,是中华民族每一秒的呼吸。
不论追溯到上千年前还是展望几千年后,不可否认的是,文化这条长河,这串中华民族几千年时间和心血精心编制的珍珠必定会永生不息地越挫越勇、越陈越醇、越传越广。
看,那流淌着、渗透着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