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中西文化差异】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篇二:我心中的国宝】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源远流长、地大物博。几千年历史长卷中,每朝每代都有被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圆明园就是我心中的国宝。
圆明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力钟精华”部分,240年前的乾隆盛世时期,由法国神父蒋友仁水设计,中国宫廷御匠制作,成为融汇中西文化最早、最杰出的雕塑艺术珍品。
牛头两眼瞪圆,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就像一个斗牛的模样,神气十足;虎头于中国传统的虎和西方国家的狮融合到一起,透过额头上的淡淡的“王”字,让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猴首,《西游记》中的一个“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的身影,又让我品尝到了浓浓的中国情;铜猪首颇像一匹肥肥胖胖的大野猪,肥头大耳,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南北朝佛像珍品,那是佛教艺术巅峰之作。南北朝晚期佛教造型艺术不仅特别注重神韵,而且还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因为几百年来的风雨兵乱,特别是以“三武灭佛”为代表的历史上多次毁佛,石窟佛像大多有损坏。有点佛是用石灰,有点是贴金,还有的是玉造的,让人看了赞叹不已,拍手叫好。
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见证,我们中国的人士仍在为国寻找着国宝,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十二生肖的不名下落见证出来。
是啊!一个国家如果不强盛,你就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欺辱。正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家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