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真人秀,我们该如何对待】
近几年,我们的真人秀可谓是层出不穷,从我们大家广为所知的《奔跑吧兄弟》、《全员加速中》到《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我们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是井喷式发展。
因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真人秀吗?现在的很多真人秀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每个不同的真人秀仅仅是明星不同,但是玩的游戏、道具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雷同,因而有人认为应该取消真人秀。
那么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真人秀能够获得如此之大的观看,原因很简单,因为真人秀把我们平常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明星拉回现实生活中,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其实相对于他们的影视作品,很多观众似乎对他们的真人秀更加上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一味的阻止,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引导,使真人秀除了带给观众欢乐的同时,散发出一种应有的内涵和正能量。
我们应该将那些真人秀的内容发展变得更加真实和纯粹,我们需要给真人秀灌注一些文化内涵,借助真人秀的高收视率,寓教于乐,才应该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对待真人秀,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而应该理性的对待它的优弊端。
【篇二:不停的改变】
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写成一个剧本,都没有一帆风顺,情节也不一样,如有雷同也可能是巧合吧!
从小我就和表弟一起上学,他是寄住在我家的,因为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没有人照顾他,几年后他的亲妹妹也住了进来,也在这个小乡镇上学,他们和我一样过着同样的日子,受着同样的教育,可是他们的父母,是那种会过河拆桥的人,不知感恩,不尊敬兄长,还恶言相对,人品真是差到不行,有这样的姑父姑母,我感到很失望,不过这也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我们两家人的关系还是很和睦的,也许我觉得和睦的是亲情,而他们是利用。
上初一的时候,老爸因为工作的关系调离了这个乡镇,直到搬家的那一天,我整个人都还是懵的,搬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东西,大部分的家具都留给了表弟一家人用,那时候在乡镇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自己的家是在村里面,村里没有学校,为了不让他们没有住的地方,我们搬了家就让他们一直住在那里。
我并不留恋那个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我只是会怀念那里的某些人,时间真的是会改变很多事情,也会改变很多人。
【篇三:其实你不懂】
中学的我们,已不再是那咿咿呀呀从来只会朗读英语的学生了。语法、单词、音标、短语,个个压得我们喘不上气。
一张听写纸安静地躺在我的桌上,远远地便可望见上面那两个大大的异常显眼的红字——雷同!我不禁感到莫名其妙:雷同?什么呢?跟谁呢?渐渐地,我似乎想到了什么。急不可待的抓起了崔金如的听写纸,在几乎相同的位置也有两个相同的大字。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心中犹如踹了两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我仿佛听到了老师的质疑,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冷暗下来,别人的笑声再也引不起我的注意,我像极了一只在漩涡边缘来回游动的鸭子,下一秒好像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下子就变得愁眉不展。
我心想:该怎么办呢?该怎么让老师相信我呢?于是我拉着崔金如飞奔到了老师办公室。
“老师请您一定要相信我!我……我向您保证!听写确实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我知道错的相同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但的确是这样的啊!”我有些语无伦次,十分紧张,我害怕会被老师误会,此时的我浑然不知出汗的手心和额头。
“连错的都一样,你们俩还真是有默契呀。”老师的话语中掺杂了些许怀疑和质疑。
我低着头走出办公室,伤心和那种不被理解的失望此时占据了我的心头。有那么一秒,我忽然感觉我长大了,我能够体会到中学生那种五味杂陈的心情了,我在控制它。
老师的话至今我并没有全部读懂,但我能感受到它对我的影响,它犹如一把尖锐的小刀,深深的刻在我的内心深处。
老师,其实您不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您对我们的信任罢了。它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温暖了我们的心,它就像在寂静黑夜的一盏指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哪怕它只有那么一纳米。
很多事不是随己所愿的,有时可能会被误会,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每个人。做好自己,我想,你终究会懂我。
【篇四:克隆记忆】
“嘿,汤姆,快来看呀!我的克隆记忆机N号终于成功了!”连续在实验台前工作了三个昼夜的杰克博士兴奋地叫了起来,“太棒了,我们为世界创造了一大奇迹啊!这样,当人们克隆了爱因斯坦等名人的记忆后,个个都能博学多才!”助手汤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研究了八年的课题终于成功了,仅此一项,博士杰克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一生衣食无忧。
第二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是杰克的妻子,她连忙拎上儿子来到研究所。儿子因爸爸常年不回家,妈妈早出晚归上班,性格变得十分顽皮,所以爸爸杰克博士克隆比尔·盖茨的记忆,输到了儿子脑中,儿子的思维因而来了个360°巨大变化。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电脑呢?秘书呢?召集公司股东来我办公室,我要开会。”说完,便一路小跑离开了,杰克笑得合不拢嘴。
妈妈因为有了这个天才儿子出了名,杰克也出了名。不久,原来幽静的研究所,一下子门庭若市,被挤得水泄不通,都要求克隆记忆。有的克隆了牛顿的记忆,有的克隆了爱迪生的记忆,有的还克隆了杰克的记忆。
杰克走到街上,时不时便遇到几个牛顿类的人。两个小孩打架,竟是为了宇宙起源说;街上人们随便说几句,就是名人名言。路过艺术馆,里面的艺术品的价格暴跌,一会儿有人送一幅《无名女郎》,一会儿一幅《向日葵》,而且全是真的,原本价格数亿元的画,现在只卖三万元,还正在打折,买一幅画还赠送一幅《岩间圣母》。雷同,到处都是雷同,简直乱套了。
原先高兴的人也悲伤起来。遇见一个人,两个人的行为语言思想一样,人们越来越迷惘了。杰克看见这一切后悔莫及,原先只为造福于人类的研究,竟害了大家。他心如刀绞,竟下令收回所有的记忆软件。不久,人们又回到了从前。
博士的克隆记忆机也就成了历史上曾经的一段传说……(公众号:涵城语文)
【篇五:父亲的手抄报】
家里,母亲是教师,而父亲仅初中水平的文化,这多少让我对父亲的教育有些嗤之以鼻。
今年夏天,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完成一份手抄报,想象力有些贫乏的我一筹莫展。“上网抄一份吧!”偷懒的念头久久盘旋在心头,挥之不去。最终,我打开电脑,开始综合“借鉴”。
“你在干什么?”略带严肃的问话突如其来,“不是该自己想,自己画吗?”
“我想不出好的。”我有些讪讪地说,“反正老师也不知道。”
父亲见我仍奋笔疾书,便转身离开,“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第二天早上,我却发现“自己”的手抄报被另一份普通略显粗糙的手抄报替代,已来不及追究,我拿着那份朴实无华的手抄报前往同学家。然而,到了同学家我才发现自己原本那份或多或少与他人的有些雷同,显然都是网上抄袭而来。
“那份手抄报是您画的?”晚饭后我找到父亲。
“嗯,我希望以后你能自己完成每一项任务,你可以借鉴他人的想法,可以完成得不那么优秀,但你绝不可以抄袭。”我有些意外,父亲竟说出这样的话,以往的教育也无非是好好学习等等,更意外的却是那连夜赶出的手抄报,虽算不上多么的华丽却也规规矩矩,切合主题。父亲应该花了不少心思吧。
那一夜,我向父亲做了承诺,也明白了许多。比如任何东西加了自己的思想才是自己的;比如你可以不那么优秀但至少要真实;比如仅初中水平的父亲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一笔一划地完成了那份手抄报,至少我明白了每一位父亲都有他当父亲的资格。
【篇六:一粒什么的种子】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玩,为什么我从未来过这里,但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在这片区域,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都交融的时代,古都里却出现了希腊式多立克柱,罗马式穹顶,哥特式尖塔和巴洛克风格华丽新异的建筑。随处可见的方形楼房,与各个城市雷同,我们自己是否迷失?
每个城市自己独有的特色、这颗种子在沉睡。
但这种雷同却触动了我的回忆,灵光殿中,有飞腾的龙,赤红的朱雀,张着翅膀的凤凰,流转于乾坤间的蛇,伸长了脖子的白鹿。还有一群神仙、玉女,“山神地灵,写载其伏,托之丹青,千变万化。”这是一种纯粹的飞动之美。
不仅只有各种殿,园林也很发达;不仅只有皇帝的园,民间老式青砖翠瓦的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不算一种小小园林吗?就像郑板桥写的:“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杆,百笋数尺”园林中打开一方天地悠悠的窗户,像一张小画一样。透窗看外面雕栏玉砌的景,从不同的角度看去的也不同,这又增加了意境。“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那种意趣闲情,那种人情冷暖。
它们去哪儿了?
我们是不幸的,但有是幸运的。有一阵春风苏醒了这座古城的种子。她气宇不凡,一招定了建筑界的乾坤。张锦秋院士手下的大唐芙蓉园仿佛有当年熙熙攘攘,欢语杨,碧波芙蓉荡的风韵;而长安塔更是风华无双,惊涛浪,青藤满庭芳的气魄;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有一种超像得寰,助辉煌,鼎盛光芒现的喻义在其中。
张锦秋院士像枯木林中一阵春风,又像池塘中括散的涟漪,她唤醒了那颗沉睡的种子,更是我们应当引以为傲的民族血脉唤醒了这一切。
在这一个我们失去自己灵魂,只是一味的借鉴,疯狂抄袭的时代,我们渴望与国际接轨,去向某些发达国家靠拢时,强行将自我的个性塞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躯壳中时,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血脉唤醒了我们。在我们去发现自己抛弃的“自我灵魂”根本不比任何人逊色。
请让淌在身上的华夏血脉唤醒每个人吧,请唤醒我们自己、唤醒那颗沉睡的种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