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改变是一种智慧】
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归于何方?
河不通天,而心可通。究其本质,保其本心。心有向之,身形可变。羽化成气,则可袅袅升天矣。
有时,我们会路遇荆棘,坎坷难行。我们不妨换一条路,也许会平坦得多。不得不说,改变是一种智慧。
鲁迅本是东京医学院的学生。他眼见国人麻木不仁,痛心疾首,毅然弃医从文,坚定地做出改变。他以笔代械,在另一条救国路上“呐喊”着,“彷徨”着。他的改变唤醒了一个又一个浑噩的国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试想,鲁迅先生若无改变的智慧,待他学成归国,中国便已面目全非了吧?改变,显然是一种智慧。
翻开史书,哪个国家的强大是靠守旧得来的?智者与勇者的改变带来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庇尔等人带领着他们的国人改写了历史。他们的改变让国家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富强之路。因此,当发展陷入困境时,改变的力量不可或缺。改变,无疑是一种智慧。
《水浒传》中的宋江不知改变,命运就悲惨得多。他守着愚忠思想,几次不肯落草,缺少做出改变的智慧让他命运多舛。终上梁山后,他不思推翻赵家天下,却在义军发展正盛之时执意招安。守旧的他最终导致了义军的覆灭,令人扼腕。设若宋江有改变的智慧,领导梁山人马踏破东京,李逵质朴的愿望也许就能实现。改变,确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智慧。
雏鹰离巢,羽翼方可大成,翱翔天涯落海角;落红入壤,形脉而能重生,化作春泥更护花。改变是一种智慧,它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无限的机遇。唯有懂得改变的人才能攀上智慧的藤蔓,最终登上人生巅峰。
【篇二: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短暂的。许多人活在这世上根本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毫无意义的活在这世上,无非只是一集行尸走肉的肢体罢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辛弃疾已经死了,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不仅是一名词人,还是一名将领。十四岁那年他观察地形收集情报,只为报仇雪恨,与金人决一死战。二十一岁他聚集两千人,因大多为农民主动放弃领导权,交给耿京领导。他再一次完成任务归来途中,听闻耿京被杀,义军溃散,率领50人直冲敌军大营,将叛徒张安国活捉,以斩示众。那年他才二十五岁,我被他当时的果断和英勇所震撼。
但上天不公,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朝廷反应冷淡。我为辛弃疾打抱不平,但此为历史,也无可奈何。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还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理想。”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理想有目标,意志坚定,我很佩服他。
但我距离他还有距离。我现在没有目标,还不知道我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会一直思考,直到清晰。
【篇三:不一样的风景】
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第一个繁荣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统一鼎盛朝代。而在这个背景下,南宋的国家危亡成为宋朝的“黑历史”。俗语道:“国家不幸诗家兴”。在这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国家中,涌现了大量词人,而他,就是这场乱世的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他是文天祥。
这一年,元朝派大将出关,打算一举歼灭南宋,他听到消息后,拿出自己的家产,四处招兵买马,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那么多,你这一点人怎么抵挡?岂不是羊入虎口?”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痛的事。我的力量虽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后来南宋统治者降了元,而他仍然坚持抗战,他主张“君降臣不降”。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是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天妒英才,命运竟如此愚弄他。兵败被俘,忽必烈赏其才,曾多次劝诫,但他坚决不肯投降,并用性命写下流传千古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句子,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文天祥不但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看到了大宋王朝内部的腐化,看到了统治者内心的恐惧,所以他积极要求改革。他批判宋朝“守内虚外”的政策,要求加强边塞防御能力。这期间有很多反对他的人。有人也悄悄问过他:“难道你不怕遭他们陷害么?”他义正言辞地说:“我早已以身许国,死又何惧?”这是何等的大气,何等的视死如归!
文山先生,你心中充满了爱国之志,死,何可惧哉!身陷囹圄,你说:“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你的正气,你的万丈豪情,在我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文天祥本无所长,唯有一片孤忠罢了。”你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师。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你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起抗元的鼓号;战败被俘后,你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贼,并誓死不变气节,终于慷慨殉国。
如果可以,我愿为你鼓掌,为你喝彩——你就是大宋王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