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抗日壮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折弯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计划。一时之间,日寇大举进犯。目睹国土大片沦陷,中国人民义愤填膺,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抗击日寇的侵犯,青壮年们主动请缨,奔赴沙场,保家卫国。“少小曾怀国难忧,长成誓雪万民仇。忠贞哪惜头颅掷,含笑刑场典范留。”这首诗记录何功伟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思想先进的何功伟从小就立志报国,为中国人民雪洗日寇践踏国土之辱。在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下东奔西跑,发展共产党的组织,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由于叛徒的告密,何功伟不幸被捕,但他在狱中顽强不屈,勇于同反动派势力做斗争,宁死不屈。
“清江之水浪滔滔,壮士横眉歌且啸,为使人类求解放,拼将热血洒荒郊。”优秀的儿女共产党员刘惠馨用一生实现了这一壮志豪言。她以指导员的身份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终日风里来,雨里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升入浅出地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既细心又大胆的刘惠馨成功的领导了屯堡第七女高的罢课斗争,震动了恩施。刘惠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被捕。捕前,她不顾个人安危,从容地烧毁了所有机密文件,保护了党组织的秘密。在监狱里,高高的围墙阻挡不了她抗日的决心。她不仅把狱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还把青年组织起来进行革命知识教育。带头学习化学和英文,以便于将来参加新中国建设。特务们的威胁利诱和残酷刑法没有使她屈服。在刑场上,她坚强的告诉人们,要继续发扬祖国伟大的事业,不能放弃。共产党员的坚强气节支持着她,把一个母亲的脆弱隐藏了起来,与何功伟一起到在了罪恶的枪声中。
古称为“蛮夷之地”的恩施,在中原主体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昔日抗日的呐喊,救亡的呼号,汇成了一曲曲雄浑的清江壮歌,余音绕梁,今犹在耳,歌唱恩施美好发展前景的壮丽诗篇,在人们心中谱成乐曲,世人传送。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人民没有放弃,没有屈服,用鲜红的血液给抗日救亡斗争胜利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篇二:朝圣之路】
“梨花时起正清明”,在这追思怀远之际,恩施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和老师们为缅怀革命先烈何功伟、刘惠馨同志,向方家坝何功伟、刘惠馨烈士陵园开启了朝圣之旅。
早晨八点左右我们便从学校出发了,一路高歌,把红色信仰贯穿于十五公里的朝圣之路上。泥泞小路,康庄大道,蜿蜒山路,无一不印上了我们坚定的步伐。
来到烈士陵园,正值正午时分。肃穆中,我们脱帽恭敬地直立于烈士陵园中默哀。那一刻,时间之河仿佛停止了涌动,革命烈士注视着我们,与我们同在;那一刻,我仿佛在与先人对话,感受他们伟大的灵魂和不屈的信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庄重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一刻,我惋惜他们的生命中从未享受过今天的幸福,但我也羡慕他们为理想前仆后继。献礼完毕后,我们便踏上了返程,来路漫长,消耗体力,可返程更加艰辛。
已是正午,太阳高悬,泥泞小路的积水已被蒸干,剩下了颗颗粒粒的小泥团。片刻不停的行进使豆大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从我的额头、鼻梁、背脊、小腿上沁出,骨溜溜地滚落下去。太阳炽亮得叫人睁不开眼,头皮被晒得发烫,脚板越来越疼,时不时还有小石子弹进鞋中做脚底按摩。回程较来程艰难太多,也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我盯着前面同学的步伐,只顾一步一步地跟着,不虑前程遥远,道路坎坷。我第一次毫不间断走这么远的路,仅仅三十公里就让我觉得十分艰苦。让我实在惊奇红军是如何行完那二万五千里的,况大山漫雪,荒草无粮,衣着单薄,还需对抗敌人的围剿。念在口头再熟悉以至平常不过的“长征”二字,第一次在我的心头烙下震撼与难以置信。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有强烈至此的信仰,足够支撑他们活下来,走下去,又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有如此强烈的信念,即使在那样黑暗无助的日子里仍然会坚信前方的康庄大道。即使身心疲惫,却仍咬牙坚持着,这简直就是奇迹般的故事,而这真真切切地就发生在我们的前辈身上。我是中国共青团团员,没有理由向这一点挫折低头!向前走,向前跑!奔跑中,脚板的痛感骤然减轻。
我爱祖国,先辈们奋斗的轨迹必须在我辈的拼搏中延伸。科技强国当教育先行!学校不是监狱,是理想的大殿,是强国的后盾;学习不是痛苦的煎熬,是欣然的求取;学习之路确艰辛,新世纪的长征路确坎坷难行,但我们是中国的新青年,是新一代的共青团员,更是将来的共产党员,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足够坚强,足够努力,足够相信。新时代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眼前的一切汗水、泪水只是为了做一个有充分准备的人。
慎终追远,牢记使命!朝圣之路,信仰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