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学书法】
我上一年级时,妈妈带我去了书法班,在书法班上课三年了,让我从书法里体会到了快乐。
那是我在2016年下学期的一个星期二,我在书法班上课,老师正在一边讲课,一边告诉我们书法的技巧,老师先告诉我们横要写大一点,而且要注意裹锋以后再写,这样会写的更好看,更能体会到书法的含义。讲完课,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字。我发现老师说要裹锋后再写,我跑去问老师,老师说:“这是裹锋,可是你裹锋后,你再写毛的笔锋是侧着的,写出了侧锋,不能这样写。”我听了老师的话心里豁然开朗“如果这写法是错误的,那为什么还可以裹锋呢?”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着,也几乎天天会想到这个问题,我向老师又问了一次,老师说:“这是因为你把笔立起来了,把笔锋的一个中心裹住了才形成裹锋的。”我听完才松了一口气。
几年的练习,我的书法技巧大大提高,从楷书提升到了隶书,这就是因为我心里一直有“勤好学问”的精神,不知道就问,才让我的书法提高快快的,在我们学习的每一项特长中,只要记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样你无论学什么将会越来越好!
【篇二: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人活在这世上,总会登上各式各样的“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面挥洒着汗水与泪水,演绎着独属于自己的“舞蹈”。
最初,答应妈妈到兴趣班学书法的我,只是在那里拿着毛笔画线条。在老师的监督下,我坐在椅子上画画的时间越来越长,画出的线条也越来越细,越来越直。
随后,老师见我已经能够静下心来了,就开始教我写字。老师一边写一边给我讲解字的构造,笔画长短、粗细……老师讲解完后,老师在写好字的纸上贴好透明胶,让我慢慢地临摹被透明覆盖的字。像这样的“字帖”,我会坐在椅子上练上一两个小时,写上十几张纸。在我的努力下,我渐渐从班里一个不起眼的书写“配角”,缓缓上升到一个功底扎实的“主角”。
上了初中,我又登上了另一个“舞台”——水墨画。
水墨画与软笔书法有点关联,但又不太相同。在书法中,侧锋是不允许出现的,但在水墨画中,只有用侧锋才能画出那种树枝般的枯感。为此,我花了许多时间才习惯这些不同技法。适应之后,我画出了一幅让我很自豪的画作:在一根突出的枯树枝上,站着一只灰蓝背羽的雄鹰,它那黄褐的眼凝视着远方,在它身后,是连绵不绝的群山……
或许有的人在学习热情过后,都会慢慢冷却,甚至丢一边,但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因为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篇三:我的艺术路】
我出生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这里的孩子几乎都喜欢画画,我毫不例外。
从六岁开始,我就开始画蜡笔画了。在我第一次画的时候,总是画不好,但老师在一旁一直鼓励我,给我示范,我也在努力的画到最好。我画了好久好久终于画好了,但我看了看有些细节,还是觉得不太好。老师过来提醒我:“不要从局部去看,去看整体!”马上去看这一张画的整幅画面是“好”还是“坏”,果然这样一审视,画的好多了。这把我可高兴坏了。2015年9月7日,我顺利通过了蜡笔画三级考试。
后来我开始学国画了。刚开始学国画时,老师给我们讲怎样握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什么时候用“中锋”,什么时候用“侧锋”。并且每天画画前总要写一页毛笔字,为什么要写一页毛笔字呢?因为老师希望我们的画作有一个漂亮的题款。
一年一度的考级又开始了,我当然报了名。时间定在2016年9月29日,那天我有一点紧张,因此款落的不够理想。这次考级结束后,我有点不想画画了,就去求爸爸同意,但爸爸不可能同意。有一天爸爸想到了一条锦囊妙计:他让我参加了“敦煌行——通渭第八届书画艺术节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在大赛中,我画了一张不仅自己满意,而且评委也认可的花鸟画作品,并荣获一等奖,从此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现在,我不仅坚持着国画的学习,又开始了素描山水临摹,我想:到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到一所专业大学去学习油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