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开在馍上的花】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整整一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花馍,这是我第一次被花馍所震撼。
那并不是我第一次见到花馍,每逢家里有喜事或去别人家里吃喜饭时,总是会有花馍的影子。它总是那么五颜六色的,很惹孩子们喜欢,上面总会有牙签连着的小东西,后来才觉得,上面的一个个小东西,全都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期愿。
许是从小见的太多,所以当妈妈说今天几个阿姨要去城西边那去看花馍展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想去,总觉得看来看去总是那几种样子,肯定很无聊。但最终还是被妈妈拉出了门,也因此而没有错过一场盛世“博览”。
我像一只从井底刚出来的蛙,不断地探索外面的世界,花馍种类琳琅满目,而且个个形象逼真,拿一个典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来说,刚到街口,入目的便是一个极高的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花馍,共20层,最上一层是天安门,同时盘着9条世龙,底座第二层56朵向日葵,56个民族团结一心;第三层百花争艳;第四层四季发财;第五层五谷丰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面粉,运用花馍技术所做的各类物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一次,彻底推翻了我对花馍的认识,它不仅是个具有观赏性的物品,它的每一个面团,每个坠饰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再一次,便是舅舅搬家时,我陪着妈妈去取要送给舅舅的花馍,听到妈妈在跟店主——一位老奶奶聊到,“如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等等。是啊,如今人们对于花馍的需求越来越少,民间的手艺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其实不只是花馍,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与时代脱节,有些传统以至于是一脉单传了。但无论是花馍还是其他传统文化,既是传统,便需要传承。
所幸,近几年人们传统意识逐渐增强,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2015年,闻喜博物馆开放花馍馆,让广大群众可以免费观看体会花馍的艺术魅力;同时招收一批民间艺术者或妇女学习并继承花馍制作工艺。近几年花馍也越来越好,甚至走向世界。
可见,文化的传承不只是传承,更意味着创新,我们要把传统和潮流相结合,也能让文化历久弥新。
惟愿馍上的那朵“花”越开越盛,文化之“花”摇曳生姿。
【篇二:让心开花】
发簪上的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我的心底开出一片温暖的花海……
暮冬时节的景致没有什么色彩,单一而萧瑟,今年又要准备中考,我的生日怕比这景还萧条吧。我走进教室,心里失落地想着。
下课铃打响了,一阵阵的写字声传来,让听者压抑万分。我刚离开座位,一双手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今天是你的生日吧?”转过头,我看见一个灿烂的带着帅气的笑脸。她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女汉子,没想到细心地记住了我的生日。
“这是你的生日礼物,自己做地,观赏一下就好了,实际就不要用了,我怕散架了。”她有些尴尬地笑着,小心地从口代里拿出一个发簪。
“紫色的……簪花?”蓦然想起几天前她无意试探过我喜欢什么颜色。心中有些感动,我接过了那枚簪子。
那是一枚很精致的铜质发簪,紫色的珠子点缀着闪着暗黄色的铜,添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细碎的流苏如半轮弯月交错缠绕,重叠地簪花交相辉映。所有的坠饰都用细细的铜线缠绕起来,一圈又一圈……像九寨沟那般千回百转,剪不断理还乱。
“没想到她竟然为我如此细心!”我震惊诧异地看着她,瞧见了她漫起笑意的眼底淡淡的黑眼圈。
心里被深深地震感着,原来她从那时就开始为我准备生日礼物了。她,在这个充满战火味的初三,还肯抽出如命般宝贵的时间,花费自己的心力与时间,而目的只是为了送了一份生日的祝福。
“献丑了,礼物不是很精致,不过这是我的一份心意。”她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簪花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到了我的心里。没有言语能诉说此时我心中的感动。我的心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海竞相开放着,气势是如此磅礴。我知道,是她的真挚的祝福与心意,驱赶走了我内心的忧伤,让我的心开满了鲜花,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那一刻,我给了她一给热烈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