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幸福的颜色】
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是不同的,感觉到幸福的颜色也是有差别的。在我心目中,幸福是灰色的。
翻开那一本本各式各样的作业本,与一道道题目共同呈现的,还有一笔笔淡淡的灰色铅笔标注,有勾有叉还有文字,蕴含着妈妈的爱, 引领着我严谨、刻苦、不懈。
记得从一年级起,妈妈就开始每天晚上给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作业,一检查就是六年。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天空已被黑暗笼罩,我还在对着练习册上的数学题发愣,毫无头绪。我的心也随着天色渐渐灰暗了。终于,我不耐烦地把练习册扔到一边,对着坐椅上正看书的妈妈喊了一句:“真难做!”于是,我头也不回地去房间睡觉了。然而,作业没完成,心中似乎总有一团解不开的疙瘩,我翻来覆去地看着钟表上的时针悠闲地散了两圈步。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烦躁,穿上拖鞋揉着朦胧的睡眼,晃晃地回到书房,却意外地发现书桌上还亮着灯光,我停住了,是妈妈!
只见妈妈坐在椅子上,头埋进了双手搭成的枕中,肘部扣住练习册,正对着那道难题。她的手微微颤抖,不请自来的寒风不断拍击她踝露的双脚,额上的皱纹挤成一片,重重的呼吸声犹如一记重拳敲击着我的心房。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快步走上前,轻声问:“妈妈,您怎么还没去睡?”妈妈一惊,站起来抚摸着我的头,回答道:“你怎么也起床了?这么晚了,快去睡吧!天冷,会着凉的!”说着,她似乎忘却了自已还受着寒风的侵袭,又坐下开始解题。我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灰色笔迹,凝视着妈妈手上灰色的画痕,眼泪又翻转上来,我忍住眼泪说:“这道题老师明天会讲评,你快去睡吧!”但妈妈摇了摇头,说:“你赶紧去睡,我马上就想出来了,明天早上教你,等老师讲评时,你再听一遍,这样才能理解透彻。”此时的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有一位这么爱我的妈妈,幸福离我是多么近啊!多么无私而伟大的爱!妈妈过早出现的白发更是幸福的见证。第二天,我一早起床了。迎接我的是作业纸上灰色的标注,是妈妈胜利的微笑和灿烂的阳光。
多少次,妈妈给我的作业做灰色的标注。多少次,我依照灰色的标注更改作业。考试时,想起那些灰色标记给予我的警醒,认真换来回报;不自信厌学时, 感受那些灰色标记蕴含的爱,奋斗换来成果。迷失自我时,一串串灰色标记为我引航;寒冷不已时,一行行灰色标记暖我心窝。只有我明白,那是爱凝结成的标记,是幸福的颜色。
让灰色伴我一生吧,一生都很幸福!
【篇二:厉害了我的初三】
翻开近两个月来的试卷,不禁感叹万千,不知不觉中,试卷已堆得如小山般高,试卷上是我龙飞凤舞的笔迹,不禁发现了些问题。
开始几张试卷的笔记尤是工工整整,该标注的地方都已标注,正确率很高,就连为数不多的错误题目也都订正得贴贴服服。订正题目的过程也都用红笔写在旁边,再向后翻,字迹愈发潦草,透明胶的痕迹在试卷上遍地可寻,也有些时间有些匆急的时候,直接用手上的笔涂涂画画,个别胶水粘破了试卷,也不管不顾,卷面尤其糟糕。
再看正确率,也不如以往的高,像英语这门学科,小错不断,但并未觉得自己的问题,依旧认为自己很能耐,只是粗心。也没有引起重视。上课时会的对的题目也挺少听讲解的,总是认为“我很牛,我什么都会”。
匀给语文的时间也实在太少,课后匀给语文的时间每天不足十五分钟,经常是处于“老师一讲,课本一扔”的状态,最多也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翻翻试卷。
晚上回家的效率太低,虽说也学习40分钟到一个小时,但效率却只比学习的½略高,经常一边写一边吃东西,心思不专注。
但再回过头来看,初三的我比初二的我拥有了许多进步。比如:初二的我盲目学习,整体埋头于各种习题册,却未寻找自己的弱项,漫无目标地努力。初三的我相比而言好了很多,不再满足于会更多的题目,而是要把这一种题掌握好,由第一道题会第十道题,由一条题会一类题。学习更加有计划,侧重于自己的弱点,上课时效率也比以往大大升高。一节课最起码可以听35分钟。
初三的我相对而言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鬼画符,不再是“非人类”字体,也会稍微注意抽屉的整洁与待人的礼貌。同时上课也积极思考,拿起纸与笔,拓展思维。
我希望在将来的六个月中,我可以继续保持应有的礼貌与整洁,继续开学前一个月认真的态度,少说的话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业本上的字少改错、写错,每张作业做到极尽完美,自己的最好,不留下任何遗憾。
总结来讲,初三做得比初二要好,但仍需加油,不断完善自己,还想再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初三!”
【篇三:革命圣地西柏坡】
我的家乡有个西柏坡,村子虽小,名气很大。它是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毛爷爷当年就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没到西柏坡之前,我一直以为毛爷爷工作过的地方一定很宽敞。看到才知,军委作战室非常简陋,仅有69平方米,由5间小房屋组成。听爸爸说在艰苦的战斗中,只能用红蓝铅笔标注敌对战事图。后来,红蓝铅笔用完了就只能用红蓝毛线进行标注。想想班里那么多无人认领的彩色画笔,我要从我做起,做到不浪费。
毛爷爷工作的地方艰苦,生活的地方更是,当得知毛主席的故居床边那个小盆是用来洗脸刷牙时,我尖叫了一声说“太小了吧。”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西柏坡,景色也很美。爸爸还带我划了船,吃了新鲜的小鱼虾,小朋友们,如果你也喜欢这里,今年的十月一日,我们约好在这里见面吧。
【篇四:感谢你老师】
是您理解的微笑,让我成长,总是一点一滴地融化着我的心,让我倍感温暖。
您的眼神总是那样犀利,能准确地找出我的每一个错误。我有时真想缩进壳里,不去看那令人失望,恼怒的分数。然而我始终没有看到,您那抹担忧与关怀的目光,一直环绕在我的身上,理解我心中的每一个想法。
我被叫到您的办公桌前,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犹如有一只小鹿在上蹿下跳。我不知道您会怎样批评我,一丝丝隐隐的不安缠绕着我。
可是您并没有严厉的批判我,只是抬起头,用理解的目光看我:“分数虽然会让你有些失落,但成绩只代表过去,它并没有否定你的未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考试只是你迈向成功的一个台阶。所以,可别为一次考试的失误而难过哦!”温柔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没有一丝埋怨,没有一丝责怪。您理解的笑容沁人心脾,我感谢您让我迈过失败的痛苦,继续向前进步。
“每一个人都会有失误,老师也知道,没有一艘船能在风平浪静中驶过大海。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难免都会碰到困难,这些老师都能理解,因为老师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呀!”老师您和蔼地笑起来,您眼角的皱纹似在诉说着您的历经沧桑,却也是如今您成功的见证,“要勇敢努力,别害怕错误。如果你能利用‘错误’这颗金子,那它将会是你通往成功的最大动力。”您的嘴角微微上扬,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我。您可知道?您的深深的理解就是让我面对错误,成长起来的最大动力!
您在分析我的卷子时的专注,您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我考试错误,这不是就是您对我最大的理解吗?您好像就在用一双理解的手,当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犹豫不前时,指点迷津,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片清晰,湛蓝的天空。
像指挥家一样,您握着笔飞快地在我的卷子上耐心标注。瞬间,那些恼人的英文字母,似乎是变成了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排排地整齐地站在那里。脑中似乎闪过什么……我忽然记起,原来的每份试卷上,您都会标注写东西,或是符号,或是文字。原来您早已理解了我想学习上的困难,一直默默地关心着我,而我却从始至终没有注意。我顿时感到羞愧不已。
那个下午,您说了许多的话,以至我忘记了时光的流动,您从未批评或责怪我一句。耳边有的,只是您轻柔的,淡淡的,理解的话语。
成长其实不需要声泪俱下的苦口婆心的话语,也不需要什么豪情壮志的,严厉指责的话语。老师,感谢您对我的理解,让我在困难面前仍大步前进;感谢您对我的理解,让我虽历尽坎坷却从不言败。更是,让我成长……
【篇五:老师,我想对您说】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为了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
我在吃饭的时候,老师您还在家里煮饭;我在暖和的棉被里睡觉的时候,您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我在玩耍的时候,您还在办公室里备课。当我看到作业本上标注的一个个符号,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您,您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很敬佩您,您是多么的伟大,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所有问题。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巴,悄悄地拿了别人的东西,开始我特别紧张,天天提心吊胆,怕被人发现,更害怕同学们告诉您,但是过了几天也没任何动静。我尝到了甜头,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我开始拿同学的钱,从五角到一块,从一到五块……随着金额的增大,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被您知道了。那一天真是特别的漫长,我从起床开始就在等着你找我、等着您大骂我一顿、等着您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揭穿我,但是每一节课你都正常上下课,只字未提。直到下自习您才单独地找了我,站在您面前我紧张得大腿只抖,头低得想放进肚子里,做好了被您骂的准备,但是您只是用温柔而平静的语言对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会偷东西的娃娃成长的故事。那天以后我每个星期都省吃俭用来赔同学的钱,但是我还的时候才知道您帮我还了所有的钱,并在同学们面前帮我说足了好话。之后同学们并没有用任何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与所有同学都能好好相处,并交了好多的好朋友。
老师,我想对您说,是您的宽容帮助我认识到了错误,是您的爱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您的关心与照顾让我快乐成长,我将来一定会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与教导。
【篇六:一路走来】
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明,我一路走来,采撷历史潮流中的珍贝。
炫目的先秦明星,皎洁的汉宫秋月,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让我目不暇接。还有,李太白的诗中魂,曹雪芹的玉中泪,辛弃疾的手中剑……是谁,统一六国,开创中国“皇帝”的称号?是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是谁,写出了魂兮归来的《楚辞》?是谁,忍辱负重创作出《史记》?是谁,写下小桥流水的婉约诗句?又是谁,为了国家的外交甘愿到偏远地带手执羊鞭?
他在浴血中拿下了六国,在励精图治中统一了文字、律法、度量衡、车轨、货币……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他是一代暴君,但功不可没。我手握那枚标注了“秦始皇”的贝壳,一笑而过,又捡起标注“武则天”的那枚贝壳,沉思。中国史上的第一位且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有着男子的雄才伟略。她耗费了心思,抛下了作为女子的温柔,终让大唐欣欣向荣,她担起了一个男子的担子。我走到了文化的流域,一眼看到了代表屈原的那枚贝壳,捡起。他是一个文官,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楚辞》。只是他的命运多舛,空有满腔热血,报国无门。在现实的排挤下,他毅然抱着一块大石跳入了汨罗江中……手中已经有三个贝壳了,我继续向前走,直至看见了一粒珍珠,上面写着:司马迁。他是一个多么可敬的人啊,为了父亲的遗愿,他耗费无数心血写书;他又是多么有正义感,为了一个大臣受了宫刑;他又是多么的坚强,即使身受重刑也不放弃,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寻寻觅觅中,眼前突然一亮,是李清照的这颗珍珠,光芒四射。好个出类拔萃的女子却命运多舛。“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凉晚境,“梧桐更兼风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千古愁绪,震撼了多少代文人骚客。心中一片凄然,低头向前走去,一枚贝壳挡住了我,捡起,上有:苏武。他的使命是去谈和,却不想被扣留,他逃出了那个地方,却无奈不久之后又需回去,他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又不幸被单于勒令放羊。即使手执羊鞭,他也不忘自己的国家,时时寻找机会回国。令人钦佩的爱国精神,我的心中阳光万丈!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历史潮流中的精彩;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缩影;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五千年古老的沉淀;一路走来,历史的潮流仍在滚滚向前……
【篇七:我的历史老师】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在我心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活泼开朗,温柔大方,平易近人。
她就是我的历史老师——王祺涵。王老师,人送外号“王美人”,白皙的皮肤,纤细的身材,一头又长又黑的直发,一双充满灵气的眼睛大大的,漂亮极了。她和同学们相处时像个大姐姐,活泼开朗,温柔大方,一点儿也不像老师。
记得在一次校运动会时,骄阳似火,整个操场活像一个大铁块,操场上的我们就像一炉被太阳炙烤着的铁板烧,有的同学脱下衣服盖在头上,有的同学躲在别人的影子下,还有的同学拿出伞来……同学们想尽能想的办法来抵挡这份热情。这时,王老师会打着伞让我们躲在伞荫下,还会温柔地安慰我们“热吗?再坚持一下!一会儿就好了。”
上课时,她幽默风趣又严肃认真,对于上课打闹不听课的同学来说,王老师可算得上是“调皮精噩梦”。老师总是用生动的语言,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每个知识点,教我们学会每一堂课的重点。每节课后,王老师总是手抱一堆默写本回办公室。好几次,我走得很晚,路过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王老师一个人的身影,我便好奇地走了进去。王老师见了我便问道:“怎么这么晚还不走?要不要我送你回家……”
王老师对工作很认真,对自己很苛刻。有好几次下晚自习后,我都看见老师独自在办公室里备课。她工作时一手捏着笔,一手压着书,一脸严肃,认真地盯着本子,笔在不停地挥舞,字一个又一个流淌到书本上,变成一页又一页的知识点;课本上用红笔标注的重点知识,用黑笔标注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片又一片;课堂上使用的幻灯片,她总是在课前翻来覆去地看,每个重点知识都难逃她的法眼。鼠标点击声、键盘敲击声,一阵又一阵……对她这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敬佩。
看来,历史老师的美,不仅在外表,能力上也近乎完美。“王美人”——“完美人”,临近毕业之际,我想对她说:“敬爱的历史老师,我不是您最得意的学生,您却是我最尊敬的历史老师,很荣幸做了您的学生,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让我们真诚地对你说一声:‘历史老师王美人,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