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懂得了珍惜】
早上,风和日丽,我们坐着大巴从西安去向延安。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初入黄帝陵,只见“轩辕阁”三大字挂在大门上方。再走进去见到了许多高大的柏树,据说它们有几千年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再往里走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有九个鼎分布在左右。再向上走有一个黄帝像。看头顶圆形空洞,就想到了天圆地方。
枣园西北面山上的一幢房子,是苏联医生阿洛夫住过的地方。当时阿洛夫医生除给中共中央的同志们看病外,还经常给枣园及周围村庄的群众看病和接生。当地一些群众给孩子起名叫“院生”、“院成”,以示纪念。
离开了中央小礼堂,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其他领导人的故居,那一间间朴素的窑洞,院子里普通的石桌,窑洞里简陋的陈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伟大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阴暗潮湿的窑洞里废寝忘食,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历史使命。这是一种艰苦奋斗,不畏劳苦,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啊!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曾写到:“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
望着眼前这些革命的旧址,我的内心不由得一颤一颤。就是在这种连吃穿都紧张的年代,我们的领袖却用超乎一切的意志力,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神话,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解放。而如今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富裕的美好年代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是多少革命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篇二:古色古香的风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诗词都是写景的。许多诗人用写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身为‘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让我久久不能让我忘怀。漫游西安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古味。
去西安一定要去黄帝陵。当你走进去时,就会被它那宏伟壮大所震撼,不仅是设计奇特,更可以看出建造者的别具匠心和古代王全的伟大。走到黄帝陵的平台上才发现,头上有一道光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这种设计更是千古难得。
然而西安是秦朝都城,定也留着秦朝的痕迹。在临潼有一座巨大的陪葬墓--兵马俑!一个令世人惊叹的陪葬,其中不论是彩陶佣还是将军佣都神采奕奕。都是令每一个人感叹的千古文物。
这些风景虽然不是那么美丽但却充满了政治美,一种宏伟的美,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繁盛的唐朝国都也在西安。著名的华清池,骊山!在碧波荡漾中存在着。‘华清池’名字听起来就温文尔雅,充满了诗情画意。当身处其中时就感觉自己融进了一幅画,也真正的感觉到一个帝王与一个妃子之间纯洁的爱更是浓浓的爱。而骊山虽不高大巍峨,但是她的过往和历史也充满了奇异。山上的捉蒋亭和浓密的树木,更使她多了几分神秘。
西安的风景就是古色古香的,空气中洋溢着数不完也讲不完的历史和美丽。
【篇三:研学感悟】
中华开国五千载,神州轩辕自古传
我们驱车来到黄帝陵,拜谒炎黄子孙的人文初祖。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生,在云烟袅袅的黄帝陵前,正衣冠,寻访黄帝的脚印。近些年来,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没有一分一秒留给我们犹豫不决,身为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全力以赴面对中考!
巍巍宝塔卧夕阳,明明延安露曙光
望着杨家岭革命遗址窑洞前迎风招展的红旗,我想起了贺敬之的这句诗: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我们走进毛主席等领导人在革命年代居住的窑洞,窑洞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艰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领导中华儿女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今,我们生活条件优越,当忆苦思甜,继承革命优秀传统,有一颗勤俭,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梁家河畔知青聚,延川县前贫苦藏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整整七年的知青岁月,他因此深情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梁家河,习总书记遇到了四大难关的挑战:饮食关,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可以想象,从大城市北京到贫穷的乡村梁家河,从迷茫到融入当地群众乃至带领大家搞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总书记何尝不是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现在的日子比那时的梁家河好了许多,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军旌旗势破竹,临关犹护秦始皇
早听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但第一次真真切切面对博秦始皇陵兵马俑物馆一号坑武士俑时,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住了。他们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兵阵,规模宏大,气死恢弘,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依然能感受到烽火岁月里勇往直前的气势。而二号坑的秦俑,则展现了秦朝那个时代下,等级森严,将军俑,骑兵俑,鞍马俑等姿态各异,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仿佛一眨眼,这些陶俑就鲜活起来。
入木三分,兰亭序集
颜柳二公,家庙玄密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石,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陈列的数百件书法藏品,堪称书法界的教科书。走过存世的最早的孝经石刻,流连于多宝塔碑与颜氏家庙碑,碑文字体成熟,雄厚,劲道,充满了蓬勃生机,真应了那句“字如其人”,颜真卿就是这样一个英勇忠诚的人,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在安史之乱时期屡立奇功。
曲江流饮空,雁塔晨钟鸣
曲江流饮,南湖旖旎,柳禁新烟,涟漪叠叠,雾霭氤氲,远浦萦回。曲江是从秦岭引入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通往古长安城。我和同学们漫步其上,有水天相接之感,天色湛蓝,水色碧青。水中嬉戏的鱼群,石上奇形怪状的苍松,桥边飞流直下的喷泉,如同一幅水墨画缓缓铺展开来。远处的小雁塔,隐隐露出了它秀丽的塔尖,而雁塔三声钟鸣,平添了我们无限的想象。而后我们在小雁塔下学习汉礼,仪容仪表,揖拜礼节。我们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礼仪传家久,文明继世长。我们又朗诵了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诚信修身,礼义立国。何以兴邦?惟少年强!
【篇四:醉美西安】
每年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总会时不时说起西安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心里也莫名的对西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人们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原来西安是“世界十大古都”之一,享有着世界历史名城的美誉,它在古代被称为长安城。因为它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所以又称之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今年寒假,我怀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同家人一起走进了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古城西安。我们晚上到达西安城,在当地朋友的热情招待和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西安最出名的几个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西安回民小吃街、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等。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帝陵的奇景异像。
来到西安,我们第一站便参观了黄帝陵,黄帝庙前区的气势非常宏伟壮观,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在进轩辕庙前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广场,地面上全是由河卵石铺成,在广场的右侧竖有一块写着“黄帝陵”三个字的碑石,在广场北端通过一座桥的连接即可来到轩辕庙前,此桥为轩辕桥,轩辕桥下的水中倒印着后山上的众多四季常青的千年古柏,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恰似一幅天然的山水巨画。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我看见它的时候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它粗壮的树枝婉如一条虬龙在空中盘绕着,那层层密密的树叶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树立在轩辕庙右侧。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在导游的介绍下,我才知道原来它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也是我见过最大的一棵古树,相传这棵古柏是黄帝约五千年前亲手植下的,叶子四季不衰,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中国百棵名树之首”。树的旁边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谚云:'七楼八拃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
穿过碑廊,远远地就看见一块石板有两个大深坑,上面零零散散的有些游客丢一些小钱,走进一看,哇!那居然是黄帝脚印……侧有一高大古柏,即“汉武挂甲柏”,枝叶茂盛,据说这是汉武帝挂过盔甲的柏树,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
透过对西安这座古城的亲身之旅,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做为中华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中国西安,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