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中的家乡情】
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片天堂般的乐土,那个地方,就是家乡。
我的家乡香山对我来说就和我的名字一样,不可分割。她虽不如桂林山水那样人尽皆知,也不像黑竹沟那般神秘莫测,她只是一座小小的临江城市。但,她在我眼里心中,却如母亲般美丽而温暖。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第一次带我去香山。那也是一个秋日,走近山脚,秋意微凉,回首是参差不齐的村落,袅袅轻烟从林角竹稍升起,山路边是婆娑交错的树枝和竹林,有熟果的泥土混杂的香气袭来,伴随着风的轻抚,我的思絮便随着这香气飞向那山腰间,自然而神秘的香山风情让年幼的我不觉悠然向往。踏步上山,一条细长的水沟蜿蜒而来,透过它我能看到那坐落在碧绿的山峰间的庙宇,只是那庙宇残影映在身边的水面上显得格外凝重;顺着曲折的山路继续向上走去,身边有零星的行人,他们有的衣着简朴,神色凝重,手里拎着一袋袋的香火,无意身旁那盎然的风景,有的携一家老小,一行匆匆,我只能从孩童的脸上看到幸福与童真的欢笑。我望着他们心中那个朝圣之地,风微微,情依依。悦耳的鸟鸣在山寺间传来,一声声,一声声……
再上香山,看到的竟是一片繁荣富饶之象。望着翻整一新的香山,竟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感。曾经的小水沟如今成了宽广的湖泊。清澈的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波光粼粼,几片枫叶落在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曾经待建的亭苑如今与青山碧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和亲友共赏这初秋时景,花朵尽情散发芬芳,鱼儿轻轻游曳,湖两旁的游人手持鱼食,湖面映出快乐的眼神,踏着平整的石板路,我能听到老年乐剧团悠扬的演奏声,这奏响的是愉悦,是美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新时代起航的动人交响曲!
望着这一幕,我的心仿佛也随着这动人的旋律,默默地绽放,这还是我认识的香山吗?此时的她仿如撩起面纱的少女,轻柔地在风中展示她的靓丽颜容。凝望她,走近她,欣赏她……
我爱香山,我爱家乡美丽的人们,我相信,在她绿色的温柔的美丽中,人们的笑脸将越来越多,终将成为永恒的幸福,这就是我的梦,家乡梦,中国梦!
【篇二:中秋节登月梦】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八月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月亮升起,撒下一片银辉;竹稍上归巢鸟儿安睡!”
中秋节,意味着团圆:家圆、人圆、月圆。就算是远在天涯的游子,都会不远万里,想方设法回到家乡,和家人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享受着天伦之乐。朋友之间也会互相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今年的中秋节,天公不作美,天空阴沉沉的,厚厚的云层就像捉迷藏一样,把月亮藏了起来。没有看到月亮的我,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于是,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收看中秋晚会、谈论着有关中秋节的话题,其乐融融。抬头仰望星空,我的思绪这时却已经飘到了遥远的月球上。
让我想到,美国的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他乘坐着“阿波罗十一号”飞船,第一个登上了月球。
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在航天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迄今为止,“嫦娥工程”已成功发射了四颗无人探测卫星,特别是“嫦娥四号”卫星,是首个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卫星。今年年底前,将会发射“嫦娥五号”卫星。
从卫星照片来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形成的。月球表面氧气为零,目前还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却发现了很多地下冰。科学家猜测,地下冰中可能有氧气存在。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适合人类居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宇航员一样,凭借着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到月球上走一走,圆我的登月梦。
【篇三:箫膛曲】
日光肆意地飘落世间,惬意地躺在村头、竹稍、灰墙上。“哧哧”的通箫膛的声音从小竹院内传来,生动了这一方天地。
爷爷今年六十五,四十年来爷爷始终如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儿靠山,气候干,竹子润,养活了一批手艺人。而爷爷是这一辈中制箫最好的,他制得箫音色清脆,动听缥缈,似远似近、澄澈空灵。他平时说话也不紧不慢、心平委婉,村人敬称他为“曲老儿”。左邻右舍有人技术不过关,喊他来指点;有人摩擦口角,喊他来化解,爷爷在村中很有些“威势”。
接连几天,爷爷早起制箫。炊烟飘飘,竹林摇摇,日光朗照,院落寂寂,只有这一角站立的我和坐着的爷爷。一阵微风袭来,扑到箫身上,打了个旋,搅动了竹沫,迷了爷爷的眼。
爷爷停下来,满意地看着自己手旁已经通过箫膛的箫,笑得皱纹仿佛在开研讨会,眼里满是阳光的热烈。“爷爷,你的箫为什么这么好啊?”爷爷看了看我,从几根已有数年之久的紫竹中抽出了厚壮的一支,选取九节,握紧劈刀,蓄积力量,刀起手落,迅速截下,切口处光滑均匀。我惊诧于爷爷的迅疾准确,恰到好处。“孩子,这手起刀落的猛劲,没蓄个十年八年是练不成的!”
“箫的音色好坏,通箫膛是个关键,一步都不能错,音都打那儿出呢!”只见爷爷慎重地观察半响,用手握住竹身,瞄准一个点,右手用针锥将竹子中央利落地钻出一个孔,小心翼翼地转动,匀速下按,再下按,直至打通。竹子仿佛睁开了眼,发出清脆的声响,似是向爷爷问好。倒掉竹屑,竹腔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风从腔内流过,发出了“呼呼”的咕噜声,像是刚会说话的孩童模糊地向外界表达,又像是久干的喉咙沙哑劈开……
我很是失望,爷爷磨了两个小时,竟是这般难听的声响。爷爷看着苦着脸我,微微一笑,“丫头,箫声好听,要经过层层打磨的啊!有人要一练辈子啊!”只见爷爷继续用砂纸在膛内慢慢转动,一个动作持续着,来来回回,匀力进出,磨掉了膛内的高低坑洼,磨出了平滑,然后勾画、取扎……爷爷擦着头上的汗说:“想做好一件事,自始至终要坚持。”
爷爷把箫放在了嘴边吹响,映着中午的阳光,吹奏出自己自创的箫膛曲。一阵悦耳的声音流出,像泉水流泻的叮咚,阳光暖照的舒爽、自然沉静的呓语……我的心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