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相关作文

【篇一:摇着轮椅碾过那路】

那轮椅碾过的声音,似乎要唤起萧萧而下的落木,要驱赶滚滚而来的愁绪。

那轮椅碾过生命之路的痕迹,在岁月的淘洗下显得格外的清晰,就如岩石在大浪的拍打下变得更加坚实。

听着那声响,看着那痕迹,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从羽裳的双腿失去知觉的那一刻起,她那梦想的舞台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摧残得灰飞烟灭。此刻,她的心也似乎已经死了,任狂风肆虐也不会有丝毫感觉。每当看到那双粉红色的舞鞋静静地躺在玻璃柜中的时候,羽裳只能慨叹她的孤寂难耐。接下来,轮椅替代了她的双脚。想想只能以双手操控着轮椅去窥探生活的种种,那会是多么狼狈不堪的人生?她不懂一个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人如何用喜剧的方式来演绎悲剧的人生,更加不懂摇着轮椅在人生的舞台上又如何能绽放自己。

然而,当羽裳打开《病隙随笔》这本书时,她的心灵陡然间颤抖起来。

是的,他就是那位摇着轮椅碾过生命之路的人——史铁生。尽管在他生命的后半段路上没有留下一串串的脚印,但那轮椅碾过的痕迹是那么的深沉。对史铁生而言,终点是不言而喻的静默,起点源自铿锵执着的心弦。他把生病当作生活体验的一种,甚至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在轮椅上的他,悟出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我与地坛》《生命琴弦》《病隙随笔》……这便是史铁生用那双历经沧桑的双手摇着轮椅碾过生命之路留下的痕迹。

羽裳流泪了,生命在这一刻苏醒,席幕容说:“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羽裳明白了,虽然我们对命运之神的枷锁无能为力,但至少我们可以拥抱每一次痛苦。

走吧,只有长长的人生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无论你给生命之路留下的是脚印还是轮椅的痕迹,你都有走下去的理由。

阳光照在羽裳的轮椅上,轮椅发出夺目的光芒。她伸出双手,缓缓地摇动轮椅,默默地听着轮椅碾过地面的声响,那声音又何尝不是人世间另一种美妙的音乐?音乐中有不屈,有坦然,有自信……

【篇二:读《病隙碎笔》有感】

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铁生的时候,喜欢强调他是残疾人,并因此对他顽强坚毅的人格大加赞赏。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容易使没有读过史铁生的人们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史铁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体现在他的顽强坚毅中了,甚至于将他的残疾当作他的著作的全部卖点。在读史铁生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理解,可后来的我才发现仅仅以一个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的角度认识史铁生,实在是有些遗憾了。正如近日读的这部《病隙碎笔》,若真的只看到这部书是在“病隙”写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对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许就会有遗憾。可是话又说回来,史铁生正是因为“病”,因为“残疾”,才有机会抛却一个健全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太多纷繁复杂,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他的这部《病隙碎笔》给我的最大感触,便是“静”。面对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静静的。而正是他这样的“静”,解答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比如说,信仰。在人们都开始反思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种可怕的状态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过,人们想要有一个信仰,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被生活中的许多不称意的事情弄的眼花缭乱,总以为我们需要信仰,正是因为需要追求一个事事顺心的世界。但史铁生的生活中便没有那些琐事了,他有的只是这时常被人们拿来用作“乐观坚韧好典型”的坎坷命运。于是他静观由我们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态,并告诫我们,“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难,因而能够静静的看着这个存在苦难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谓的健全人,因而能够静静地审视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在“碎笔”中指引我们。

再比如说,发展。保护环境这件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传标语,环保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原本是不必由史铁生去提醒我们的。可史铁生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身体上已不允许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会上争一份地位和财富的人,他告诫在社会中忙碌的我们,要注意我们保护环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现在的生态保护思想,还像是以人为中心,只是因为经济要持续发展而无奈地保护生态,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爱护自然。”这句话对于每天都在纠结着怎么“活得更好”的人们来说,真的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免显得俗了,只顾着按照其他人说的方式活着,忘了静下来,思考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对的。

如此,读完《病隙碎笔》,我最深的感受绝不是史铁生的坚强,而是他静观生活的态度。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本书告诉我要静下来,用心像旁观者一样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难说要像史铁生一样静下来,因为我们终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样的。但这就代表我们不能向史铁生的人格学习、不能静下来看我们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是健全人,无论和史铁生相比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幸运还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幸。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会引领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而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们正过着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去想,怎么能让我自己过的更好?若是没有史铁生的精神在旁激励我们,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可能无法摆脱主观因素,从而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自私的影子。但若是我们能够在史铁生的人格中发现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便可以更客观地看我们的人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感悟。

但请同样在《病隙碎笔》中窥见人生真谛的你记住,首先要静下来。为了向这位老人的“静”致敬,也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