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爱在这方心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在这方心田》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又一次的重温了李忠培教师的先进事迹。她带伤上课的精神已传遍中牟。“最美女教师”李老师事迹在感动中牟的同时,也给了我最真实、最震撼的感动。我决心以李老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去,努力在平凡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要向李老师学习,学习他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李忠培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腿骨折了,正逢清明节,她只在家待了三天,第二周一开学就悄悄地来到了学校,带着丈夫、女儿和被褥!校长强命她回家养伤,老师们都劝她再回家休息一周,她笑嘻嘻地说:“在家歇着心里老是空落落的,放不下我们班的孩子们,还是来学校踏实,你们放心,我有坚强后盾,我可是带着‘保姆’来的。”李老师就这样带着夹板,拄着拐杖,工作生活都不下楼,来学校上课,尽职尽责,李老师走进孩子心里,使孩子们感受到班老师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名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名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心的,老师是真心地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因为“爱”,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才溢满阳光。
我要向李老师学习,学习李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
今年我和李老师调入了同一个学校,百闻不如一见,和李老师一块工作,我深深地为她高尚的品格折服,记得有一下雨天,一个学生没带雨具,不知什么原因家长一直没来接她,李老师看到了就毫不犹豫的把这个孩子送到了家里,第二天,家长找到王校长,对王校长说,你们学校的高个老师太负责了,你们应该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他,老师的做法我特别感动,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一百个放心!”,
李老师除了教五年级语文,还教小班,他跟两个老老师一块儿教,他经常对它们俩说,我这节没课,你们不用去了,只要他五年级没课,他就主动去小班上课,李老师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有李老师的影响,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天空就会更加湛蓝,我们大孟镇的教育事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没有绚丽的彩笔,绘不出关于李老师的大美大爱;我没有动听的歌喉,唱不出关于李老师的华美音符。但是我相信,通过学习,我要学习李老师的大爱精神,以她为榜样,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本领、有素质的人才,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二:守护眼前这方土】
我的记忆中,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她有梦幻古廊桥,她有神奇百山祖,她有古色进士村。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庆元。这里是香菇的发源地,是“华东大氧吧”最重要的氧吧之一。她以山青水秀桥多的古色风光闻名遐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爱着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站之石龙山顶,鸟瞰这一切,熟悉与兴奋……
小学时,我参加了学校的环保小组,那次是我第一次外出活动。阴阴小雨天,石龙山脚下一众人兴致高昂地沿山路而上,蒙蒙小雨,颗颗青苔。我们走几步,便要弯下腰来,捡起路边的果皮、零食纸袋。弯弯而上的山路,一级级的石阶,加上要伸长手,弓着腰捡垃圾,让原本就已吃力的山行,更加艰难。
清凉的微风夹杂着细细的雨丝,穿过我的T恤衫,我不禁一个寒战,冷风好个刺骨!这时,我摸摸自己的上衣,才知汗水和着雨水早已湿透了我的衣服。稍稍直起腰,就有如许麻酥酥的感觉。
好容易我们这支队伍在众人奇异的眼光之下,与酸痛的对抗之下来到了半山腰。我们原本想在这里歇歇脚,可垃圾纸屑在这里更是“泛滥”了,一一揪出了“深藏不露”的垃圾,阴凉的天气里多了好几分炽热,混杂着泥土淡淡的芳香。垃圾落入垃圾袋,一众人等皆停脚而歇。我的目光却被一个正喝着水的女孩所吸引。她扎着俏皮的羊角辫,脸颊红通通的。走进而看,这不是王珂吗?我们学校大名鼎鼎的女胖子,平时可从不爱运动,今天怎会加入这个队伍?豆大的汗珠就泉水般沁出她的额头。上衣跟我一样,紧巴巴的被汗水吸着,草绿的颜色硬是湿成墨绿色。后一打听,她是“半路分子”,中途看到才加入的,瞧她那样,可真不比我们轻松。
过了一会儿,大家再次出发,向着山顶前进。此刻上山的路更不好走了,天又下着小雨,脚下可千万要留神。我仔细搜索着一点一点的垃圾,捡起它,手中紧提着的垃圾袋也感到沉甸甸的。
最后三步、两步、一步,我站上了山顶之上!让刚才的疼痛,辛苦都随着微风而飘走。看我来时的路,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内心有一种难以用言语所表达的感觉,如万根琴弦的其中一根被奏者轻轻而拨。我看到庆元小城里汽车川流不息,行人如同蚂蚁,满眼的绿色,让我满心欢喜。
我的家乡,我生活了14年的地方,她已逐渐走向了现代繁华。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庆元的孩子,我们喝着松源河的水,安享着这片绿水青山,在这里开花结果。我是家乡人,我有义务,去尽心的守护她,如同这一次的锻炼。
守护眼前的这方土地,守护你世世辈辈生活的地方。
【篇三:我爱这方土地】
没有根的苗儿,还能否长大?
——题记
我生于漫天飞雪的冬天,却并不是美丽的载体。残疾的躯体遮蔽了父母的双眼,于是我被遣弃在玲珑山巅。我的生命仿佛是转瞬即逝的雪花,在慢慢地消融……
是她把我带回了家,让我得以“生根发芽”。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时我是个古怪又可怜的娃娃,终日无声无息,从不咿呀学语。只有被她抱着时,会轻轻地笑呵。她便把我当成了她珍爱的花,不愿将我抛下。那年,我三个月,她三十岁。
在她的怀里我慢慢长大。开始踉踉跄跄尝试走路。她拍着手逗着我,引诱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牵着我从村西的古柳树走到村东的牵牛花;她点着煤油灯在床板上给我做了一双又一双的新鞋……,当我跌跌撞撞扑进她的怀里,她的眼角悄悄挂了泪花。那年我两岁,她三十二岁。
我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有一天她教我喊“妈妈”。那是我说的第一句话,也会是生命尽头的牵挂。第一天上学,我没有为自己残疾的腿自卑,只是害怕她不要我了。上课时,我拼命地学习,因为这是她的期望;下课了,我呆呆望着窗外,想着她是否已经出发要来接我回家。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教室里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最后只剩我没有回家。夕阳西下,她一身泥巴地出现在门口,我泪如雨下。她只说了一句话:“妈接你回家。”那年我七岁,她三十七岁。
我在拼命地发芽,她却白了头发。我要去省重点中学上学时,她还在地里为我下个月的生活费辛苦劳作。我用残疾的身躯背负着大包小包,独自出发。但我并不害怕,只为我有她,因为我要长大,我要开花!
落叶归根是对根的报答,落花埋土是对土的深受啊!
没有根的苗儿在土地的怀里努力长大,为什么她总想着开花,因为她对土地有深沉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