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乐搡年糕】
周六上午,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临浦通二村娘娘庙参加小记者搡年糕寻年味活动。
到了娘娘庙,现场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村民们在分工合作搡年糕,他们有的在淘米、有的在蒸米、有的在搡米……,我和爸爸妈妈一边闻着年糕香,一边观看搡年糕,谗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时,带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搡年糕活动的负责人华师傅,华师傅说临浦西施娘娘庙每年12月月半都有搡年糕的传统,他向我们介绍了制作手工年糕的原料和操作要领。在华师傅的带领下我按照工序观看了制作手工年糕的全过程。原来年糕的原料是糯米和晚米,先把它们按一定比例掺合在一起,一般是晚米多一点,糯米少一点。洗净淘好之后打成米粉,然后在蒸笼里蒸,蒸成熟米糕后取出后放到石臼里搡打,这是做手工年糕的关键工序,只见现场的村民们配合默契,一个搡打、一个翻揉,反复多次进行,搡好后取出米糕压成圆饼形,再盖上红印子,放在平板上晾凉,一块手工年糕就制作完成了。
活动中村民们一边搡年糕一边扯下热呼呼的年糕花分给我们小记者吃,我尝了一块觉得年糕花咸咸的、糯糯的、软软的和我平时吃的年糕味道有点不一样,但是特别的香糯。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年糕这么好吃,现场的一位村民爷爷告诉我,手工年糕因为搡得透所以才特别好吃。活动结束时我们每位小记者还得到了村民们赠送的一块手工年糕,真是太棒了,我可以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尝尝。
年糕是每逢过年不可或缺的应节食物,寓意“吃年糕,年年高”,今天我吃着年糕花,看着搡年糕,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
【篇二:绿色天地】
今天4月8日,我们有幸来到萧山临浦农科所,农科所是一个科研基地,成立于1978年,最早位于北干街道塘湾村,现搬迁到临浦。已经有39年历史的科研基地。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培育出大约100种瓜果蔬菜的新品种。
今天天气突然很热,我们一群小记者都被热焉了,但我还是仍然兴致勃勃地开始参观。首先看到的就是很大的一个幼苗培养室,几乎满眼的绿色植物,里面温度有25度。不过幸好开了大排风扇,加上另一边有一排“纸空调’配合,这个水空调板就像蜂巢似的,水汽不断从里面出来,靠近水空调墙面可凉快了。我们边走边看,一起跟在石头哥哥后面,到达多肉区时,石头哥哥告诉我们,原来多肉的植物的叶子很肥厚,所以就算掉下来,播在土里照样还能生长。幼苗的营养土是有三层不同类的土壤材料组成的,连同幼苗籽一起放入一个像冰棍的盒子里。还有些幼苗不是栽在土里,是放泡沫箱的海绵里,也是新品种。走出培育室,田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也不少是大棚的。还有动植物一起共同培育的,尤其稻田里养泥鳅,对我们这群没看见过这种养殖方法的孩子很新鲜,听介绍这样泥鳅的排泄物刚好作为稻田的肥料,真是一举两得,又环保。看着这到处的绿色,让人心情愉悦。
这一次的农科所之行,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