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合唱】
进入七月,天空像是被撕开了一张不会愈合的口子,无休止的向我的家园倾泻着暴雨,长江大堤、门前的西河、花渡河、永安河…往日平静的水面都咆哮了起来,一夜之间如一头头发怒的猛兽向我们扑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肆虐洪水,在被阴霾笼罩的无为大地上,我听到了数万人合唱的抗洪之歌!
“绝不让百姓有一人伤亡,一定确保无为大堤万无一失!”电视里市政府的指令奏响了这首歌的前奏,面对洪水,我们严阵以待。
73091部队、72集团军、省武警机动支队…子弟兵迅速驰援,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迷彩的身影;全市动员,数万干群上堤,漆黑的堤埂上,巡堤查险的灯光整夜闪烁…“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的声音唱响了“抗洪”之歌的主旋律。
如果说圩堤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主战场,那么,在各地安置点为灾民尽心服务的志愿者、坚守在危险区域卡点的警察、自发捐款,主动为前线捐赠物资的百姓——他们同前方抗洪抢险救灾的勇士们一起,共同支撑起了2020年抗洪的坚固防线,“抗洪”之歌中,副歌同样的温暖、重要。
如果说主歌、副歌组成了歌曲的架构,那么和声则赋予了歌曲更多的温馨与感动。这和声里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比如10岁的许俊逸:
看到解放军叔叔顶风冒雨守卫着堤坝的安全,许俊逸便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包糖果,并写了一封信,悄悄放在了官兵们的临时宿营点。他在信中说:“敬爱的叔叔,您好。其实我应该叫你们一声哥哥,因为你们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你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要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这是我每周五元的零花钱攒下来的一点小小心意。妈妈说钱要用到有用的地方,我觉得这次很有价值。我特意买了糖果,希望你们苦中带一点甜,辛苦了,谢谢你们”。
从抗洪一线返回宿营点的官兵们,意外发现了贴着书信的糖果,大家纷纷抢着观看、拍照留念,分享着糖果和书信给他们带来的甘甜,瞬间忘却了在堤坝上奋战多日的苦与累。
这是一首面对灾情,所有人共同参与的合唱,它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力量,我坚信,当洪水退去时时,这首合唱之歌会被我们传唱的更加嘹亮!
【篇二:成长是需要放慢脚步欣赏的】
要是把漫长的人生化作一首歌,歌的开头是悠长的、铺垫着慵懒和哭声的前奏,渐渐地旋律开始增强,开始融入了悠扬的,充满欢声笑语的氛围;到了副歌部分,有时会倏忽地蹦出重金属的声响,但更多的是慢慢放缓旋律,像是敲打着的行板,这是属于成长的骊歌。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人生来就被赋予行走的权利,又或者说,人的一生都在行走。小的时候,我们用双手双脚撑着稚嫩的躯体跌跌撞撞挪步;慢慢的我们的腰杆开始挺直,学会了直立,学会了行走,我们总是漫无目的走着;走得多了,下肢的力量也就累计的多了,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忽然学会了奔跑,留给世界一个背影,我们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没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奔跑、奔跑,我们的双脚会被渐渐麻木,一个不小心我们就摔倒,也不知道能不能爬起来,爬起来之后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奔跑。
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篇叫做《老挝饭的慢慢吃》的文章,讲的是作者来到老挝旅行,在路边一家不起眼的老挝餐馆里,点了一碗炒饭,一个显得偏胖的老挝中年妇女是这家店的老板娘,她用了十分钟翻箱倒柜的寻找材料,又用十分钟切配,然后慢慢慢慢悠悠地点着火开始炒饭。等到作者吃到这碗炒饭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分钟,炒饭的味道很平常,却包含了时间的用心良苦,这是慢节奏的生活。
“有一种动物,刚生下来用四条腿走路,长大了用二条腿,老了用三条腿走路。”歌的副歌部分渐渐落幕,那个奔跑的背影也显得有些佝偻了,人还是行走,在奔跑,只不过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旋律变得越来越来不可循,像是沁人心脾的轻音乐。歌的旋律越来越慢,人停止了奔跑,徐徐的前进着,大口的喘息,然后慢慢的、慢慢的弯下了挺直的腰杆,取而代之的是拐杖的支撑。在夕阳的余晖下,一步一步地越走越远,留下了一个背影和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这是首关于成长的骊歌,而现在的我们恰恰处于主旋律的格调中,重金属的嘈杂有时候会使我们显得暴躁亦或是冲动,把步子放慢吧!做个徐徐而行的人,人生本来就是说走就走的、走马观花的似的旅途,愿在你漫长的人生路上,总能回荡着如歌的行板,一遍遍的的叮嘱你,提醒你;长大,慢慢长大,做你想做的事,圆你未圆的梦!
【篇三:走进音乐深处】
是谁,在开心时哼起那曲《东风破》,是谁,在难过时奏响悲伤《离歌》。也许,音乐的魅力就是如此之大,无论人们心情如何,总会想起那么一首歌。
走进音乐深处,聆听那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如诗如画,按摩着疲惫的我和我那疲惫的心。她,如清风一般吹拂着我,吹走了我的忧伤。从前奏响起的那一刻,众人皆醉,于是,我也跟着一起在优美的旋律中醉了。醉在音乐深处,这感觉如李清照醉在藕花深处一般,莫非当时她也听着优美的音乐。
走进音乐深处,感受那跳动的音符和那优美的旋律。每首歌的开头,总是似水一般平静,似乎是在为副歌的爆发积聚着力量。到了快要进入副歌的时候,就像是一只快要破茧的彩蝶,让人们充满了期待。终于,那只彩蝶破茧而出,飞过天边,画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这时,人们似乎都被注入了一种叫“青春”的药剂,都显得那样有活力。当年吕布一个人和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大老爷们打架都没有打输,莫非当时他正听着MP3?
走进音乐深处,触摸那跳动的音符和那优美的旋律。音乐,《YOURAISEMEUP》,让我看到群山后的《千里之外》;音乐,你是天边《最美的太阳》,陪我感受这《不浪漫的浪漫》;音乐,你是一双《天使的翅膀》,带我去看那美丽的《彩虹》。在我迷惘的时候,音乐像《风》一样温柔,为我吹散迷雾,引领我找到那片广阔的《大海》;在我失落的时候,音乐像《繁星》一样闪耀,陪我眨着眼睛,让我渐渐走向《成熟》;在我痛苦的时候,音乐像《烟火》一样美丽,与我共赏夜景,为我讲述那段美好的《星月神话》。
伏案在灯光下,每当累了,总会端起那杯《寂寞咖啡》,听着《地球上最浪漫的一首歌》,静静地享受着音乐的洗礼。励志歌曲,让人学会成长,抒情歌曲,让人感到温馨。每一首歌的精髓不单体现在优美的旋律中,更体现在它所抒发的情感中。要想感受歌曲的精髓,就要走进那音乐的深处。
走进音乐深处,享受音乐给你带来的一切。走进音乐深处,心中春暖花开!
【篇四:花季的决定】
十六岁,花儿一般的年纪,也是我们正值青春的年纪。花季的我们,浑身上下散发出蓬勃的、阳光的气息,斑驳的光影交错,织成一曲美妙的花季乐章。
花季的前奏是新鲜与好奇,怀着对世界的探索精神。我们步入初中,又即将步入高中,我们会见到许许多多不同于以往的事物,结识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看过更多的风景,见过更美的人,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近世界,颤抖着双手揭开它那神秘面纱,而后便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愉与充实。
花季的主旋律是拼搏,篮球场上挥洒的汗水,晨读课上朗朗的读声,自习课时翻飞的笔尖……在这千娇百媚的花季,我们将青春收录在无尽的喧嚣中,与人、与事。我们和老师、同学朝夕相伴,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好得如胶似漆。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在明艳的春风中恣意舞蹈,用笑响点亮了黑夜的星空,用呐喊唤醒了沉睡的黎明,青春的我们,不在奔跑,就在奔跑的路上,咬紧牙关,砥砺前行,待踏过荆棘丛生,眼前便是千帆竞过,万木逢春。
花季的副歌是忧愁与张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人生的第一次,我们开始怀疑学习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这个世界极为渺小的一部分,甚至卑微如蝼蚁。我们被生活的猝不及防所打倒,在泥泞的路上摔得头破血流。流泪,或是号啕大哭,我们开始将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静数着墙角的花儿开了几朵,将焦急的父母锁在门外,听着他们关怀的话语,心头甚至会涌上几分被在乎的窃喜……
花季的乐章,时而明媚,时而昏暗,时而轻快,时而低沉。
花季降临,静候我们的花期。
【篇五:生命的“无意义”】
在永恒的时间轴上,每个人的生命都将走向虚无,连同曾经孜孜以求的一切,它们像是沙漠中的脚印一样,须臾间就会被风和沙抹掉痕迹。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去证明自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置身科技湍急流动的时代,生活风格成了一株摇摆不定的小草,跟风现象仿佛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为了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些人可谓是费尽心机。粘在手上的平板,与手指固定在一起的电脑键盘都变成了家常便饭。的确,创新的路开始难上加难。
于是,心灵的麻木,思想的僵化,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过眼烟云。人们逐渐变得冷漠,像冰冷的机器设定好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既定的程序下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那么这样的生命还有何意义呢?
失去了鲜活的意识,只能看见那些人情世故,使这些人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变质。有人会说:“固守自我,守本心的人往往是抑郁的。可我却觉得这样的人或许也是最豁达的。就以我大家比较熟悉的伟人为例,苏轼一朝被贬黄州,那时的他断可以不遭此横祸,跻身于黑暗。只要他想,就能够有一番功勋伟业,官居几品,可是他没有。他把酒问青天,留给世人潇洒的背影,终也成了广为人传的一段佳话。“诗仙”李白亦是如此,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纵使不能实现当初的理想,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能够有所作为。
成功应是铸成幸福的一份子,然而若是牺牲其余份子只为去成就这一份子的话,代价就大了。正确的价值观与天生的纯真心灵本就是这灰色社会中温暖人心的最好的色彩,人不同机器一样的冰冷,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吧!
其实最值得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证明的——————就是我们最初拥有的,那朴实无华的品质与观念。它们应是灼热如火,明亮如星,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之下,不被时光裹挟而去的。这才是它们的难能可贵。
李银河说过:“生命本来没有意义,但是有些事对生命有意义。”你的成功,你的高高在上,你的万丈辉煌都应是人生进行曲的一段副歌,依着初时的谦逊待人的态度,保持一颗温热的心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它会伴着你的生命悠远绵长,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