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与一本好书交朋友】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有趣的一本书,是吴承恩写的。最近,我就和它交上了朋友。
这本书主要讲了美猴王自出世以来到大闹天宫,再到和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历经艰辛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当中,有神通广大、火眼金睛,对师傅不离不弃的孙悟空;有善恶不分、以慈悲为怀的唐僧;有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有憨厚老实的沙和尚;还有一心向善想普度众生的菩萨、佛祖和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的妖精。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学习妖精和八戒,要向悟空学习。他对唐僧忠心耿耿,我很佩服他这一点。我喜欢孙悟空不仅于此,更因为他本领高强、疾恶如仇。相反,我不喜欢唐僧,虽然他以慈悲为怀,但有时善恶不分,肉眼凡胎,常常误会悟空。要不是悟空,他早就被妖精吃了,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有一次,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幻的三个人,于是唐僧便把他赶回了花果山,自己却落入妖精的手中,若不是悟空念旧情救回师傅,唐僧定遭了妖精毒手,更别提西天取经了。看到这儿,我想对唐僧说:唐僧呀,悟空有火眼金睛,可以辨别妖精。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只不过是疾恶如仇罢了。而且,恶有恶报,那些妖精丧尽天良,不值得怜悯啊!
在生活中,一些同学抄了别人的作业,同学告诉老师,他就特别记恨这同学,反而和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的人玩得更热乎。他不知道同学这么做是为他好,告诉老师,是希望通过老师和他的交流而使他不再犯错。我们不能像这样善恶不分,要做一个诚实、有爱心的人。做任何事都要不怕困难,将它做好,千万不能偷懒、贪心和耍小聪明。
和《西游记》交朋友的日子真不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吴承恩先生的一本著名的小说《西游记》。那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话语,都使我记忆犹新,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说讲述了唐僧、孙悟空、沙僧、小龙马和猪八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故事以生动和形象的话语巧妙地写出了他们师徒四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也为了下文做铺垫。
我依旧忘不了孙悟空的聪明与他的火眼金睛。在“三打白骨精”那个片段中,唐僧多次误会悟空,但是孙悟空并没有因此而迁怒师父,而是耐心地等待时机,从而揭开白骨精的真面目,从中我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一颗包容、忠贞的心。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我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常常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没有头绪。我记得有一次在整理图书的时候,我随手拿了一支笔在登记图书,可是由于我放书时的不注意,而导致我的笔落在了地上,正巧我要用笔记录页码。“咦?笔呢?”我一边找一边问妈妈。妈妈一边翻着书本一边说,我这里也没有呐。“那可真奇怪呀?”我有点着急了。于是便起身再次去寻找。刚往前迈了一步,就发觉脚下像踩了什么东西似的,我低头一看,正是我要寻找的那支笔。我赶紧把它捡起,想想我刚才那着急的样,不由叹了一口气。我遇事应该多思考,不应该急于下定论。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不也是这样吗?他肉眼凡胎,不能识破妖精,并且还常常误会孙悟空的好心。我觉得唐僧虽然一心向善,拥有佛的大度和宽容,却也应该更加信任孙悟空,因为有那么个顽皮、忠诚的徒弟,不仅需要缘分,还需要互相信任。
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颇有感想,正是因为人无完人,吴承恩这部小说里的各种并不十全十美的人物组合在了一起,互相互补,才会让人读起来更加生动、真实。
【篇三:人性】
无论我们落魄到哪种地步,都不能忘了我们的本性。
——题记
有人说过,眼见为实,难道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耳听为虚,自己亲耳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眼睛真的能看淡一切吗?
世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亲身体验过你也有可能被自己的眼睛所迷惑。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凭借着火眼金睛降服了多少妖怪,在三打白骨精中,肉眼凡胎的唐僧不能看清妖怪,被妖怪的障眼法所迷惑,三番五次的赶孙悟空走,有时候眼睛真的很会迷惑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肯定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骗子。我自己就被狠狠的骗了一次。一次,我和朋友走过一个路口,看到一个“残疾人”带着眼睛拉着二胡在大街上乞讨,我很同情他,伸手就把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但是朋友拦住了我,对我说:“小心是骗子,现在这个社会上这种骗子很多。”我说:“不可能吧,看他可怜的样子,怎么可能是骗子呢?”
紧接着,我就把我的钱给了他,然后就走了,心想着,自己也帮助人了,心里很开心。可是,我的心情立马变得气愤起来。
在一个街道口里面,脱掉身上那些衣服,墨镜一扔,哼,挺精神的一个小伙子。唉,怎么样被骗了吧!朋友对我说:“眼见为实……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自己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在学校里,自己有那么多朋友,这些朋友对我还挺不错的,平时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天天挺好的。
可是,有一次,我的朋友渐渐少了,不是他们离开了我,而是我不需要他们这样的朋友,太虚伪了。
有时候,真的要经历一些事情,自己才能看清一些东西,一些人,眼睛有时候会欺骗人,但大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
【篇四: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唐僧只是撕去了咒符,让孙悟空重获了自由,就这恩情,他用了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他斩妖除魔,为了唐僧舍命相救。在“三打白骨精”那回,白骨精三次化作人形来迷惑唐僧,唐僧肉眼凡胎,不知是妖精,对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勃然大怒,屡次念起了紧箍咒,但孙悟空仍忍痛想要为师傅除去妖精,直到他将妖怪打回原形。结果唐僧认为孙悟空有意作恶,不愿再收他为徒,让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孙悟空被逼无奈,只能回到了花果山。可他在听到师傅有难时,毅然挺身而出,救师傅于危难中,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和孙悟空比起来,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整天在家“呼风唤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妈妈每天帮我收拾房间,洗衣做饭,而我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时,爸妈稍微批评我几句,我就生气顶嘴,觉得他们不该批评我,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有一次,放学回家,妈妈让我赶紧做作业,我嘴上虽答应,但却关起门躲在房间里画画,几个小时过去了,我沉浸在画画中完全忘了写作业这回事。妈妈推门进来看见我在画画,生气地批评了我。我却有些不服气,认为画画也没什么不对,画完了再写作业也不迟,当时也生气地和妈妈吵了起来。
看了《西游记》,比起孙悟空来自己真的太不应该了。妈妈每天为我操碎了心,父母给予我的何止滴水,就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也不及父母给我们的十分之一!
孙悟空知恩图报的精神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读完《西游记》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学会感恩一切!
【篇五:西游记观后感】
纵观西游这整本书,作者花最多笔墨去勾勒的,自然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这让一只猴子成为了整个西行的焦点。直至现在,仍有无数人在敬佩与评论着他。这却使我感到疑惑,他又是何德何能才赚来了这些鲜花与掌声呢?
带着疑问,我重回了西游的世界,仔细品味过后,却发现大圣已经不在,有的只是“斗战胜佛”一个称号与一副空空的躯壳。
众所周知,“齐天大圣”这一名号是美猴王在大闹天宫前自诩的,这称呼代表的是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不畏那云霄里的各类强权,为了自由,纵是舞着金箍棒搅乱天庭也无妨。也正是这种无畏又略带狂妄的形象,招的了众多人的喜爱。
可是法力无边的如来将其改造了,自从悟空从五指山中出来,他就已经开始了彻底的改变。他开始变得不再那么争强好胜,常常寻求神仙的帮助;他开始变得软弱,不再对自己充满自信;他开始变得保守,被头上的金箍所束缚。再加上唐僧一路上的思想灌输,曾经的大圣已经变了,彻底变了,直至最后,变成了四大皆空、无欲无求的佛,到此,齐天大圣是真的死了。
大圣已经不在了,随着他的凡胎一同消逝了。回想他的这一生,我却联想到了自己。初出茅庐时以为自己无人能敌,真正闯过一番后才知人外有人,于是带着所有的傲慢与轻狂,跳进了现实这片大海中,洗得一干二净,好不容易挣扎着出海后又一无所有地离开。
齐天大圣可怜地成为了高层利益的一个牺牲品,在时间的大潮中奋起反抗后又随波逐流,在水中消散,却又给我们这些岸边的人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