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在南阳,南阳有一座桥是为了纪念一位抗日英雄而所创的桥,下面我就来介绍它吧!
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龙,近看则像“南天门”。它由几十根柱子支撑着,而柱子则由桥墩支撑着。如果站在桥头看桥洞就好像许许多多的“龙王庙”,有如“大水冲了龙王庙”,更何况“鱼跃龙门-翻江倒海”。在桥面上汽车行驶、行人赏景、渔夫钓鱼。桥面很宽,宽的让人有一种放心、不堵车、不出现交通事故的感觉。桥栏使人可以趴在上面,在大桥中间有一个桥栏写上“某某”大桥,让人脑子想到了一个人。
它是个拱桥,下边可以行船,有一道一道的水道好像高速公路-“高速水路”。它从仲景医院开始一直延伸到桥尾的智慧树幼儿园。从头到尾给人一种过跨江跨海的感受。
它是连接整个雪峰路的桥,使人不用在绕“十万八千里,乘筋斗云”去桥对面了。但它更能使淋雨的行人蹲到下面去,既可以避雨又可以看桥下的文字。
为什么要构筑起它呢?因为它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已,而是纪念一位三十七遂就被流弹中身而亡的抗日英雄,传承红色基因。
在它的前边是城市;左边使钓鱼的地方;右边是一个小公园;后边是仲景医院;下面是游乐场、历史文化、钓鱼。
在一个炎热的夏午,我在大桥下面玩,虽然热,但吹来了凉风,所以越玩越凉快,我对我表叔说:“那里有艘船,咱们过去玩玩吧!”“嗯”表叔说。就这样我们玩了一下午,省掉了电费。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它就是雪枫大桥,而那位抗日英雄就是我们的彭雪枫将军,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
啊,雪枫大桥!你是我们南阳人不离不弃的“好兄弟”,我爱你!
【篇二:游仲景小镇】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一家人吃完早饭,高高兴兴地去仲景养生小镇游玩。
仲景养生小镇好热闹呀,我们边走边看,刚走到大门口,我就听见了音乐。我回头一看,啊!大门口后边原来有一个大舞台,放着欢快的音乐,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人,我挤进人群里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看,噢,原来是在表演耍狮子。
舞台上有四只狮子,一只粉色的,三只红色的,其中有两只稍微小些。妈妈告诉我说“两只大的是狮子爸爸和妈妈,小的是狮子宝宝。”我特别喜欢那两只小狮子,它们一会在爸爸妈妈旁边撒娇,一会在地上打滚,一会翻个跟头,一会又一跳三尺高,可爱极了。这时候领狮子的叔叔拿着一个绣球上台了,四只狮子都过来抢绣球。有一只狮子跳起来扑向绣球,领狮人翻个跟头绣球差点被狮子爸爸抢走,然后又有叔叔在舞台上放了几张桌子,狮子在桌子上跳来跳去,变着花样的玩耍。
表演结束后,我们继续往前走。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一个店门外围得水泄不通。我凑近一瞧,啊!原来是一个卖饼的店,她们的店非常有名,师傅的制作过程很特别,吸引南来北往的客人慕名前来观看和品尝。只见师傅拿起一团面,然后用面杖压成一张饼,忽然他拿起薄面饼抛到空中,然后他用一根手指头把薄饼接住,在手指上旋转起来,好大的饼呀薄如纸,在他的手指上跳舞。重复了很多次,他开始在锅里煎饼。原来这就叫“印度飞饼”呀,真是名不虚传!
接着,我又观看了套圈表演,玩了碰碰车,品尝了一些特色小吃……直到中午时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仲景养生小镇。
这里真是太好玩了,下次我还要来这里游玩!
【篇三:冬至包饺子的作文】
今天是冬至的前一天,大家期盼已久的冬至包饺子活动如期举行,同学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我的想法却鹤立鸡群——我更在意文化知识与天文知识的解说。
杨老师给我们讲到;“相传,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返乡路上见许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亲自调制了‘祛寒矫耳汤’他把羊肉,辣椒等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饺子状的‘娇耳’下过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半个月过后,冻伤的耳朵全都好了。为了纪念这位‘医圣’张仲景,人们每年冬至无论如何都要吃一顿饺子”
冬至的来历呢?冬至的来历还和天文有关。
郭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起来:“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一个节气。由于地球的斜轴,咱们看到的太阳的轨道是不一样的,夏至的时候,地球是最向东倾斜的,所以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相反,冬至这天地球是最向西倾斜的,正好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古人居然在几千年前就通过简陋的仪器测算出来。原来一个小小的节庆蕴含这这么多知识啊!
接下来,同学们终于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去包饺子了。
活动室里,同学们看着五颜六色的饺子皮,马不停蹄的包了起来。
一个同学舀好了馅,从中间一点一点的向两边捏去,捏到最边上,然后使劲一捏,将食指放在中间,把两个角拉到一起,用是指与大拇指压紧,在把饺子从手指上取下来,一个小铜钱饺子就好了。
我也有我自己的方法:我先舀好馅,把饺子皮对折,然后把中间捏住,再把另外两边向内折,接着把折上来的两边的褶皱捏紧,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开口的地方,一个“骨头”饺子就做好了。大家都在认真的包着,桌子上摆满了每个人的作品,有正方形的饺子,有三角形的饺子,有半圆形的饺子,有……
饺子出锅了,大家“走街串巷”的到处品尝。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毕竟,这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