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因为阅读】
有人曾经说过,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诚然,我们的生活因为阅读而精彩,我们的视界也因阅读而丰富。
遥想我第一次接触阅读的时候,还是略显稚嫩的童话故事,每到周末,就会缠着父母一起去书店中,然后徜徉书海,在王子和公主的美好故事中沉醉,仿佛时间在书中静止,世界也在这一刻停顿。
那时候年岁尚小,字也认不全,却磕磕巴巴地读个没完,惹得母亲直笑,一边纠正我的错字一边给我讲解有些看不明白的地方。
到了大些时候,童话已经不满足我的书瘾,名著走入了我的世界,我也曾为保尔柯察金不屈奋斗的一生而深受感染;也曾为埃斯梅拉达的悲惨遭遇而叹息;甚至也曾为杜洛瓦的风流义愤填膺……
每当合上书页,就仿佛觉得自己同书中的人物一样,历经了一生,感悟了一世。对于书本,对于自己,越来越多疑问和困惑涌上了心头,我好像在阅读中变的疑惑茫然……
正是在这样的驱动之下,我开始逐渐扩展阅读面,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小说名著还有童话了,当翻开一本本书,瑰丽的世界在我眼前展现的时候,我不禁感叹着自己的渺小,也忽而感动。
试问,若是没有了阅读,我是否还会看见这般瑰姿艳逸的世界?
我不敢想。
为此曾有朋友和我辩论,在他觉得阅读广固然好,可过多则会使人思维混乱。我笑笑,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阅读让人困惑,那便用更广泛的阅读给予自己解答又有什么错呢?
这场辩论之后,我们相视一笑,忽然明白了许多。
我因为阅读,得到了在同龄人中尚算广博的视野,也同样因为阅读而得到了可以随时探讨钻研,以能共勉的友人。
这样的爱好,这样的兴趣,如何让我不感慨万千,为之坚持?
【篇二:我的一本课外书】
手指轻抚过书架,书架上早已达到饱和程度,就在这些书中,有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一一《巴黎圣母院》。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雨果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他,卡西莫多,“奇丑无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牙齿”但是,在这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纯洁与美丽的心。他懂得感恩,可以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做任何事。
他,费罗洛,表面上是一个清高的教主,但内心也渴望拥有一份难忘的爱情,但因为得不到埃斯梅拉达的心而由爱生恨,做出种种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
费罗洛和卡西莫多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是爱上了美丽的姑娘,也同样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热烈,那么的真挚,不同的是一个占有,一个奉献;以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时,他想到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时,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纯洁与肮脏的较量,是一幅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画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丏贱民的史书。
因为这本课外书,我抛弃了表面的美而去感受真正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