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于碎片化中保全自我】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慢生活的向往。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慢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置身于快节奏的洪流中,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能被切割成无数碎片,人们被迫遭遇碎片化生活。然而,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或许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但这并非意味着它一无是处,关键是怎样规划碎片化时间。
朱光潜先生曾在《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提到:“中学课程虽然多,但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读三四页书,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碎片化阅读的力量可见一斑。繁重的学业或工作负担让我们好似无暇顾及任何事,但若能从一天中抽出一些碎片化时间,去发展自身兴趣,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学会利用每分每秒,倾力挤出时间海绵中的每一滴水,这是现在的人们必须学会的可贵能力。
可同时碎片化生活也引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若无意识的将碎片化阅读作为摄取学识的唯一途径,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将学习寄托于区区碎片中,这自然是不可行的。碎片化阅读往往意味着不够深入,只是囫囵吞枣般的扫阅致使我们没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汲取到的只能是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真正所得自然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碎片化生活更令我们于无形中变得浮躁,人们再也没有耐心花费大量时间潜心于一件事,亦或是完整阅读一本书,用心去探求,只会企图通过零碎的时间获取广袤的学识,妄想付出极少时间索取尽可能多的收获。到了这时,被碎片化的不再仅仅是生活,更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思维。
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文物修复师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坐得住’可能意味着会错过新风向,但在他们的身上却能看到一种对时间的超然,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着人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正是我们应学习的生活态度,碎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固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解决琐碎的事务,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尽力保留一些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沉浸于所爱之事中去呢?也唯有这样,才能不被功利所驱使,在利欲熏心的环境中坚守真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仍拥有完整的自我。
【篇二:寻找道德之魂】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道德看是简单实则深奥,所以,我决定去寻找道德之魂。
我化作一缕轻烟来到市场,我觉得这里有这么多人,肯定有道德之魂。但是,一切都那么不堪入目:养鸡场有许多打了激素的“多脚鸡”;油厂正在生产“美味”的地沟油;猪肉厂为了多赚钱而售卖注水猪肉。为什么?这么多人没魂?
我失望地飘过,不自觉地来到车站。等车的人很多,此时公交车也正在人民期待的目光下缓缓靠近站台,人们蜂拥而上,不一会儿,车便满了。车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姿是那么优雅,长长的头发,水灵灵的眼睛,看到她,刚才失望地心情也有所好转。“嘟”这时,上来一位奶奶,满头银发,岁月毫不留情在她脸上刻下痕迹,她面黄肌瘦,座位已满,她顺势站在那美丽姑娘旁。可那姑娘像看见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嫌弃地往窗户里靠。突然一个急刹车,奶奶由于没抓好把手,一个踉跄便撞到姑娘身上,姑娘急忙推开奶奶,拍了拍裙子,小声骂咧道:“没长眼啦,真晦气”奶奶急忙道歉,可那姑娘还得理不饶人,越说越激烈。车上的人像姑娘投去鄙夷的目光,人们不禁产生疑问:美和魂到哪儿去了?
我大失所望,也许,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道德之魂吧!这时听到一个卖报大伯的大声报道:今日“最美司机”吴斌76秒的坚守保全了车上20多人的安全。我赶紧停下,细听: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客运公司司机吴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块数千克的铁片击碎了大客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吴斌的腹部。但他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忍着人生的十级痛,用76秒标准停车动作,让行驶在高速上的大客车稳稳停下,保全了24名乘客的安全。
这就是道德之魂,我苦苦寻找,终于找到答案。他的勇敢,无私,他崇尚的道德精神,像金子般的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他就是有道德的人。我想: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树立做一个讲道德的人的榜样,让道德之花在人们中间绽放,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