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拼合生活碎片】
如今的生活,就如同一块块支离破碎的玻璃。让人不可触碰却又不得不将它拾起。人们依赖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想要找到时间的胶水去将它拼合,却又无法迈出那全新的一步。于是,碎片化的生活就永远无法改变。
而我,有过亲身体验……
有一年暑假,我正在做着让人直冒冷汗的补课班作业。但就在我无所事事上网“找鲜”时,惊喜地发现了“作业帮”的存在。只要拍照搜题就能快速找到答案。那时,我心中便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只要在这个软件上搜索,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力挽狂澜”。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我的作业第一次有了三位数的评价。可是,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之后,每次遇到难题,我都会不假思索地打开“作业帮”,刚刚创建的思路即刻被打破。尽管每次看过做法后都是茅塞顿开的一声喊“哦——”,而这并不是我的苦思冥想所得到的成果。到最后,我什么都没学到,反而对这种造成碎片记忆的网络产生了依赖。
对互联网的依赖,就如同毒品给人造成伤害一样。戒网如同戒毒一样难如登天。尽管人们尽力去控制自己,但却会被潜在意识与不自觉给打败。或许,这就是人们始终无法完成这幅破碎拼图的原因吧。
与此同时,社交也受到了碎片化生活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QQ”等社交软件已成为人们手中的“珍宝”。有了这些平台,能更方便而便捷地发送信息,也不用付费,当然会受到广大使用者的喜爱。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这些软件更是使人们打破了传统式面对面的社交方式。一旦时光飞逝,人们渐渐就会害怕与人正面交淡,失去更多的能力。而在网络上,人们却肆无忌惮地发送不良信息。随之而来的“低头族”、“点赞族”、“手游党”的出现已经说明了问题。那些不经思考就发出的帖子与照片,体现的到底是人们的“真性情”还是“真无聊”?人们沉迷于这些虚拟的世界,却舍弃了身边珍爱的家人、朋友甚至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原本充沛的生活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人,无法改变别人,就只能改变自己。人,无法改变这种破碎的生活,就只能尽量调整自己不要被影响。面对这个社会,我们只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这种生活到底对人有利有弊,要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要合理运用身边的事物来添补自己破碎的生活,而不是受控制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篇二:班级中的牛人】
潇潇洒洒,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在班上“仙”一般的存在。听到这些你们会想到谁呢?没错,这就是我们班的牛人——周耘乐。
方才来到心远的我的第一个朋友,便是周耘乐了。那时他一头乌黑的头发,戴着副银白色的眼镜,高大的身材,强壮的四肢越发有力,一看便知是个“高材生”。很幸运地跟他同桌,不知不觉间发现,他好似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用两个字便可高度概括——“修仙”。
为什么这么说呢?经过与周耘乐的长期交往,可真是叫苦不迭。每当和他说话时,总得把耳朵靠得特别近,就算只留下一根针的宽度,也未必能听见他的蚊子“嗡嗡”般大小的声音。与他交淡时,他总是站得笔直笔直,如同一棵行道树。头呢,不停的左转转右瞧瞧,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个机器人。
如果拥有这些就算是个牛人,那周耘乐可真是个“仙人”了!
记得那节音乐课,我们大家学唱《彩色的中国》,一切都是那么的普普通通。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窗外的老树不停地摇曳,蝉儿重复吟唱着昨日的歌曲,教室内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美好。可好景不长,阵阵笑声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寻声望去,三位同学正在那儿哈哈大笑,而更精彩的画风,是墙角的周耘乐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论那三位同学笑得多么的前仰后合,周耘乐始终端坐在那儿,好似训练有素的战士,一动不动。我想那道士坐禅也没有这般表现。似乎老师也听见了这喧哗的笑声,说道:“你们三个这么开心啊!看看别人周耘乐!”全班人同一时间迅速向周耘乐望去,五十五双眼睛一齐望向他。可周耘乐呢,还只是左右“平移”着他的脑袋,蹑手蹑脚地拍了拍我,用小得根本听见的声音问道:“刚才怎么了?”
我笑了,刚才如此大的笑声,他压根没有听见!我凝望着他,他定不是一般人,他定有个奇异功能---自动屏蔽,我想。下课了,我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不觉间聊起了周耘乐,大家都说他正在“修仙”呢!
这便是我的同桌周耘乐,拥有奇特能力的他,一个“修仙”的他。我们班上的牛人非他莫属!他就好似张三丰一般,有着仙一般的气质,可谓是牛一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