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第一次胆战心惊】
我家门口开了一家城市书房,我去里面借了两本书,一本叫《一年级的唐小逗不烦恼》,还有一本叫《喷嚏大王当总统》。
我借回家立刻就开始看起来了,我看到唐小逗说:“快速翻一翻有惊喜呦。”我就迅速地翻来翻去,正翻得起劲,哎呀,我不小心把书撕坏了一个角,我感觉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全身冒汗。突然我想到一个好办法,不知道能不能用,现在偷偷地告诉你:“就是用胶棒把书的缺口粘起来,看起来像没坏一样,到还书的时候悄悄地还回去。”我正想夸自己干得漂亮。但是我的小动作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妈妈说:“还书的时候你一定要跟图书管理员阿姨主动说明白这件事,如果阿姨要惩罚你做义工你就在那做一天义工。”我听了之后特别地害怕,我一点儿也不想做义工。
可是还书的那天还是到来了,我特别地紧张,但是书不还要交罚金,我只好跟妈妈一起去还书。见到管理员阿姨,我低着头都快哭了说:“对不起,阿姨,我不小心把这本书角撕坏了,但是我用胶棒把它粘好了,你看行不行?”阿姨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行了。”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原来承认错误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呀。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胆战心惊。
【篇二:以适度为话题】
近来青岛市政府出台了,青岛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当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而我认为中小学生犯错应该惩戒,惩戒应该适度。
的确,中小学生犯错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一个学生的犯错,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在晚自习上到处走动,而没有受到惩罚,那么在这个班级里可能会有其他同学模仿他的行为,因为学生犯错时,没有及时惩戒,便会纵容不良的风气,在班级里盛行。古人有一句谚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纪律是必要的,但维护学校纪律,使其不受破坏,更加必要而惩罚,破坏校规校纪者是维护学校纪律的必要手段,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现实中的社会生活就是如此惨残酷,而惩罚可以让在学校的学生更早的认识到这一点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新加坡一个以严刑酷法出名的国家,在新加坡,在公共场所抽烟的话,要被惩罚高额的罚金随地涂鸦会被罚鞭刑,严厉的刑罚和高额的罚金。促使了城市的干净整洁和全世界最低的犯罪率,但与之俱来的是百姓们心中深刻的愤怒和对政府的种种不满。
所以惩罚也应适度。过重的惩罚,让孩子们容易出血叛逆反抗的心理,这就违背了惩罚犯错者以维护学校纪律的初衷。过重的惩罚,可能促使孩子们更加叛逆,更频繁的破坏学校纪律。同时过重的惩罚易使学生们产生畏惧老师畏惧学校的心理。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盲点。学校应培养学生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的思想。而不是使学生纯粹的害怕老师害怕学校,这样只会使同学们对上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加不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实,惩罚犯错的学生,也有许多种方法。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个例子吧,初二时,我在英语课上看小说,被英语老师发现并没收小说,这样我觉得很沮丧。但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每天下午下课时我可以向他借看他所珍藏的全英版,英国言情小说,以此为惩罚。于是每天下课我都拎着一本英汉字典和一本英文小说边查边看。到期末我的英语成绩从55分到90分,我也和老师成为了朋友。
惩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使老师成为学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