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真英雄作文】
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困难,战胜了敌人的人,英雄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我崇拜英雄!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这100年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我了解到了很多革命功臣,而在众多的伟大功臣中,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黄旭华本是一个普通的.乡里孩子,但他从小刻苦勤学,心怀报国志、爱国心,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为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他长期隐姓埋名,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曾30年没有回家探亲,终于成就惊天伟业。在黄旭华的带领下,中国海军实现了零的突破——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了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但他不慕安逸,此后致力于为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促进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间,无数共产党人的努力和牺牲凝聚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像黄旭华这样的功臣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他们的精神是强国大业的力量源泉,值得我们崇拜、效仿。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英雄们,放心吧!我们新一代跟上来了!
【篇二:无声的力量】
当聚光灯交汇的光芒不再,只有幕后如深海般幽浓的黑暗,谁能坚持着一如既往?每个时代都有无声的沉默者,他们坚守着信念,怀抱着希望,用奉献的力量动容了我们的心房。
当黄旭华这个名字映入眼帘,随之而来的故事伴随着一份无私无悔的决然触动了我心底名为震撼的那根弦。许多年前,毛泽东主席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将黄旭华的一生与核潜艇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他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这是一份艰苦的工作,在那个科技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计算器,成千上万个数据,是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一丝一毫小心翼翼地演算出来的。如今的核潜艇,是老一辈工作者用血汗、热情与耐心浇溉而成的。这同样是一份孤寂的工作,为了保证核潜艇的保密安全,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孤单地实验研究,孤单地一人行走,无闻默默,无名寂然。
三十多年来,为了工作保密,妻女与他聚少离多,八个兄弟姐妹不知道他从事核潜艇工作,父亲临终前甚至都不知晓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我想,黄旭华是伟大的,同时他也是孤独的。仿佛是深海中一盏落寞的灯,他的身后没有家人为其竖起的坚实后盾,没有热烈的话语鼓励他在这条无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没有定然的信任维护着他内心那条外表坚强实则脆弱的防线。他始终是孤单一人,自始至终。因而,他是坚强的,是磨砺让他成熟,是坚韧的信念支持着他,走过重重艰难险阻与风霜雨雪;是一份爱国的热情鼓舞着他,无论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流年飞逝,多少青葱韶华不再,多少皱纹积淀、青丝花白、鬓角已斑,他依旧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如既往。就像黄旭华自己说的:“我的梦还是核潜艇。”
多年以来,黄旭华将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倾注于他的事业,他用对祖国绝对的忠心与热忱装点着他的梦想。身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能不为之感怀。我们是这个国家的新生代,我们背负着中国的未来,我们肩上承载的使命,关乎一个民族发展与兴衰的命运。如今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我们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心怀梦想与对祖国的无限感激,用无悔的热情去构筑我们的未来。
这是一个处处惊涛骇浪的时代,他埋下头,甘愿做沉默的砥柱;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膛,毅然决然,成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那深海中的潜艇,无声,却有着无穷尽的力量。黄旭华,他用默然的奉献,向我们叙述着无声的力量。
【篇三: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
许多人都可能想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但是他们的回答感动了中国人,也让我更新了自己的答案。
有一种情叫誓言无声。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上世纪50时代,中国人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那是个科学技术基础还很薄弱的年代,但是黄旭华和以他为代表的科学人选择了奋斗。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远离了亲人,远离了名声,在一无基础二无经验中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发。三十多年的隐姓埋名,三十多年的守口如瓶,三十多年的没日没夜,三十多年的出生入死,他们为国防大业立起了一根岩石般的柱子。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抛弃一切而许身国防?除了责任,我想不出任何其它的答案。正如那段颁奖词的深情赞叹: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好一个誓言无声!
也有一种情叫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一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颁奖词中如是写道。微薄工资中捐出几乎百分之百的款项资助学生,每天走街串巷拾废品,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就是这么一位老人,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老人的财富便是那被他珍藏着的数不清的汇款单和回信。即便是固病住院时,老人所念口不忘的仍是那些贫困学生们,那浓浓的关心弥久不散……
捐款助学不稀奇,稀奇的是在收入微薄的时候捐款;收入微薄的时候捐款不稀奇,稀奇的是在捐款的同时拾荒;年过古稀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年过古稀还在捐款;年过古稀还在捐款不稀奇,稀奇的是在艰苦的生活中能长寿到90多岁。
我们只能说这是崇仁厚德的必然报答。
还有一种情叫心比金坚。
给你一个馒头,就是给你生的希望。陈俊贵是幸运的,战友们用牺牲换回他的生命。几十年过去了,白云苍狗,世事变幻,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多少人在这个时候迷失方向,但是陈俊贵没有,他一直记着那个馒头、记着牢记班长的嘱托,他用自己二十多年的不变证明了一个馒头有多大的价值。他是墓园里的草,永不枯死;他是墓园里的松,永远青翠。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世间更有一种情叫一秉至公,有一种情叫梦想天开,有一种情叫格桑花开,有一种情叫秋兰为佩……
春去秋来,逝水滔滔,天地变化,万象更新。唯有那份中华情沉淀下来,亘古不变……
问世间情为何物,有爱便有情!
【篇四:时间哪去了】
日月如梭,时间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今天回想昨天,那只是一瞬间、一眨眼的工夫。你静静地回想,从心底问自己,时间去哪了?的确,在现今节奏飞快的社会,不做出几件值得回味的事,还真留不住时间。
时间像过客,悄悄地在我们身旁走过,当你沉浸在游戏的每一个动作的控制与快感时,时间早已从手指边缘滑过,它走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当你发现它溜走时,太阳早已铁了心要照耀地球的另一半了。这时,你回想这一天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脑海里告诉你,你浪费了一天的光阴,你的一天毫无意义,除了手机屏幕那些会动的木偶,在你脑里找不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间去哪里了?它去了世界的另一边,去了那些需要他的人的手上,同样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如一日地参加国家核潜艇的研究,那一穷二白的时代一切都得靠自己,因而时间倍加珍贵。他从青年到中年,度过了一生的三分之一,仅为核潜艇的研发。倘若他回想30年的时间去哪里?他定会指着潜艇说,30年的时间都停留在它身上了。因此,有意义的事情留住了流逝的时光,没有实在意义的事情,没有价值的人生,你只会一直在思考那个无解的问题——时间去哪了?
从古至今,只有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才能抓住时间的尾巴,解释时间的去向。爱迪生说他的时间去了照亮世界的灯泡上了;陈俊贵说他的时间去了守卫战友的坟墓上了;袁隆平说他的时间去了超级杂交水稻身上了;老师们说他们的时间去了教育学生的课堂上……所有不平凡的事和人都留住了时间。
回想我们的生活,若继续在那毫无意义的手机上让时间溜走,你的一生就如出生时一样地赤裸裸。唯有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去做有益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事,才能让时间停留。当后代问起你,你的时间去哪了,你便可以指着那件事物或者讲述你的事迹,说时间都在这儿了。
时间去哪了?时间都去那有意义的事情上了。
【篇五:当你看不见群山】
在漫漫的长夜中,如果你追逐一豆远方的灯火,便会忽略掉黑暗的恐惧。在茫茫的沙海里,如果你追逐遥远的绿洲,便会忽略大漠的无边无涯。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当你专注于梦想的时候,眼前只会是执着追求的目的地,而不是这一路跋涉的艰辛。
杨绛先生曾在《我们仨》中写道:“我哪儿也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间,尽我应尽的责任。”这位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面对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她夜以继日地带着老花镜研读、辨认,竟陆续整理出版了二十卷《钱钟书手记》。在文学和责任面前,杨绛先生忘记了世纪漫长的岁月,看不见日日夜夜坐在书桌前的辛苦,她是一个执着于梦想的猎人,抛却如群山般厚重的困难,只专注于内心的召唤,给世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泰戈尔说:“当你面向阳光的时候,阴影便被你甩在了身后。”一百年无情而漫长,杨绛先生用她一如既往的专注与执着,带来温暖,也给人力量。
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你低下头,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最大的财富。黄旭华,在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中,他成了一个真正称得上“忘我”的人。没有先进的计算设备,他便用笔和纸演算出上千万个数据;苏联撕毁了协议,撤走了专家,他便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中积累经验。在伟大的梦想面前,他看不到群山般的艰险,如同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始终如一地为梦追逐。核潜艇好像是那只在远处等待的“鹿”,在数十年的追逐中,他从未留意过奔跑的疼痛。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像杨绛这般坚定,像黄旭华这般执着,但我们至少可以为自己找一匹梦想的“鹿”,去奔跑,去追逐。看不见群山的艰难,忽略掉跋涉的疼痛,用一颗坚定专注的心,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执着的“猎人”,一个专注于彼此的勇敢追梦者。
当你看不见群山的时候,才会只看到一匹美丽的鹿,那鹿就在不远的前方,就在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