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水相关作文

【篇一:颜值】

不久前看《超级演说家》中关于“美丽是福还是祸”的辩论,我学到了一个新词:颜值。

百度说,“颜值”是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用来评价人物容貌的数值。形容某人极其美丽就是“颜值爆表”。随着“颜值”的升温、走红,许多人开始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针对女孩儿而言的“学得好不如长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点更是大行其道,于是整容风行,人造美女激增。身为女生的我开始思考:“颜值”究竟意味着什么,真的这般重要吗?

历史说“红颜即为祸水”,你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失天下,夫差因一西施断送吴国,唐明皇为杨玉环荒芜了开元盛世……这当然是历史的偏见。现实说“高颜值为你赢得人生”,你看多如牛毛的选秀节目让美女帅哥一夜走红一步登天,登上搜索榜首的交警不再是最辛勤工作者而是长得最像吴彦祖者,相比高学历、高素质、好手艺、好功夫,也许一张漂亮的脸更能引人倾心……这高颜值难道真是当代少男少女的制胜法宝?其实红颜并非祸水也绝非厚福,高颜值虽然能帮你赢得人们的青睐,却无法决定你人生的成败。

“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蓬草。以色侍他人,能得几时好。”说的是汉武帝之后陈阿娇的故事。西汉刘彻登基,立与自己青梅竹马、有“金屋藏娇”之诺的陈阿娇为后。阿娇出身名门,母亲为当朝长公主,又一手扶植刘彻上台,而自己更有倾国倾城绝代之貌,所以起初与刘彻琴瑟和谐,举案齐眉。只是深宫寂寞,消磨了她的容颜,只多嫉妒却未增才华。想凭颜值取胜的她意识不到智慧、涵养的重要,而被岁月风霜侵蚀的她最终使刘彻厌倦,被废弃于长门宫,虽重金令司马相如写下《长门宫赋》也于事无补。

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都痛斥刘彻心狠忘恩负义,弃发妻与恩人于不顾,可我觉得该反思的还有陈阿娇。她太过轻信美貌与出身的力量,恃宠娇纵,却不知世间美丽的女子无数,从不缺她这一个,更何况美人迟暮来得太快,她根本招架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婿与自己渐行渐远,除了坐以待毙再无他法。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她自己帮助岁月作了自己的掘墓人,只留下悲惨的结局给后人叹息。

就像牡丹不会永远绚丽、珍珠不会永远璀璨一样,这个世界上,貌美如花的姑娘也不会永远葆有一张美丽动人的脸庞。时光会使韶华褪色,娇嫩的容颜终将被疾驰的岁月风干;高颜值只能带给你一时的瞩目,精神的光彩与美好的内在才会赋予你永恒的魅力。我们敬佩长孙皇后的贤能大度,而不探问她是否国色天香;我们感念马皇后的朴实勤恳,而不追问她有无绝代之貌;我们惊叹王昭君落雁之美貌,更崇仰她选择出塞的伟大勇敢;我们艳羡奥黛丽·赫本绝世的容颜,更叹服她的优雅、智慧与善良。毫无附加的纯粹美貌从来不能赢得人生,美貌与智慧并存才能让魅力永驻。

颜值是什么?它只是人生路上一位美丽的过客,终会消失在岁月长河中,如昙花一现,如烟花易冷。它必须与才华相遇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力。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所以,年轻的朋友,若你拼得起颜值,请千万别忘记修炼智慧;若你拼不起颜值,请一定要记得相由心生。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