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苏轼遇上李白】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题记
秋日,风卷林梢,夹着些许凉意。扶过碧波,荡起层层涟漪,虽是轻波微谰,却足以荡起绵绵秋意,只余下惆怅三分,两分失意,一分幽恨。
江晚亭边,淫雨霏霏,荡不尽离愁别恨;绵绵秋雨,落在指尖,令人寒意倍生。凄凄风雨,打在一张写满沧桑的脸上,打在一尾千年瑶琴上,却落在席中一杯浊酒里。他,凭栏而望,明亮的眸子却慢慢黯淡了下来,是看到了大宋悲哀的前景而自己又无力回天的惆怅,还是千年知己未到的叹息?抑或,都有吧。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浪漫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足音在霜风秋雨中显得格外好听,犹如一支小夜曲,轻缓,柔和,悠悠地回旋在空际,飘进了凭栏人的耳中,他知道是故友的来临,是自己等待了千年知己的到来。于是,苏轼慢慢转身,目光也渐渐明亮起来,但见李白袭一袭白衣而至,边走边歌。他,还是跟从前一样,苏轼心里想着,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如莲花般在苏轼面庞上缓缓绽放,仿若不曾有过哀伤和迷茫。他欣喜,因为李白的到来,因为知音的难求。他忙撑一把油纸伞迎上去,并向李白递去,而李白却将伞抛向空中,百转千回,划出一条灵动的弧线,而他却仰天长笑,大步走向亭中,尽饮一杯中清酿,连声赞道:“好酒!好酒!”
苏轼慢慢走向亭中,惟恐亭外的秋雨浸湿一片衣袂。他细细端详着李白那俊秀的面庞。他,还是从前长安街的游侠,脸上尽显不羁与豁达。“东坡兄,一别数十载,悠悠岁月难渡。闻君仕途坎坷,虽抱经天纬地之才,怀兼济沧海之志,却连遭小人陷害,不可谓不令人伤之。”李白的一席话将苏轼拉回了现实,沉吟良久,才缓缓道:“唉,君之言是也。变法图强固不可少,但仍循序渐进,否则,不但无益,反而生害。贬谪黄城,客居他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虽如此,终抱用世之心,岂惜衰朽残年而不为国效力?”
李白慢慢斟上了一杯酒,随手拈起一朵残菊,放在鼻边嗅了嗅,自言自语道:“人应若此。”苏轼不解。
李白缓缓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向日渊明归故里,多咏其以抒己怀,喻己之清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菊发于严寒之中,立于清秋之际,于猎猎西风中,临霜独立,傲视世间万物,不为世俗所动,不被红尘所染,宁可枝头抱香死,又何曾吹落于北风中。落木飘零,残菊犹立,片言无诉,将一缕清香溢于乾坤中,留于世人心房。休言举世无淡者,解语何妨片语时。人若效之,当于青山绿水间吟诗作赋,临古迹而抒怀。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柳绿如烟中笔墨生香,若此,足慰平生。”
苏轼闻之,默然无语,他想起了乌台诗案,想起了那场穿越十年生死的依恋,想起了仕途黑暗的难容。也许,他一开始就错了,他不应该出川,更不应该出仕。继而,他仰天长笑,笑自己的往昔,笑政治的腐败与无能,笑圣上不辨英才的愚昧。然而,他却清醒地感觉到脸上有一股清凉的液体缓缓流下,没错,是从他的眼角溢下。是的,他有太多的放不下。他放不下天下的百姓,放不下自己已热爱了几十余载的国家,放不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
他不是李白,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自信与浪漫。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而他自己,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寒门仕子。李白,身处盛世大唐,而自己又生不逢时,偏逢内交外迫之际,而自己又抱一身经天纬地之才,怎能坐视国家衰亡而独逍遥于天地之间?
“太白兄,君之言甚善。然轼身处国家动荡之时,焉忍着国覆而己之身存乎?值此国家危难之时,存亡之秋,虽芥末之士,犹思报国,而轼向以宋之士子自处,又岂能因国家祸乱而远趋之?”
李白听后,长笑不已,将手中的一只残菊抛入雨中,任流水凄风而逝。满饮手中一盏清酿,越过小桌,端坐于琴前,抚一曲千年古曲,奏一首翠绿的歌,歌中有高山,有流水,有古亭,也有他自己。一曲终了,他踱至案边,铺开一卷素白如雪的宣纸,用鹅毛墨笔轻轻书写:“笔缠情,墨牵魂,书画琴文,共留万代清风姿。”字迹如行云,如流水。
写毕,踏着一脚的清幽而去,边走边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他,也许只属于青山绿水,苏轼自言自语道。
苏轼呷了一口手中的浊酒。踱至案边,看罢,喟然长叹曰:“识吾者,惟斯人矣。”他知道,这是李白在告诉他,为官处世应若菊花,千金不动其心,威武不移其志。想到此处,苏轼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秋雨依旧,小亭依旧,人物依旧,而情却不依旧。凄凄风雨,令人窒息,而亭中人目光如炬,琴声悠扬…
历史车轮滚滚西逝,流水,落花,人间,李白,苏轼,也许不期而遇终!
【篇二:绚丽多姿的青春】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青春,是一丝甜蜜的笑意;青春,是一首曲终人散的歌调……——题记
看见窗口的阳光,禁不住憧憬向往。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羡慕上了初中的姐姐,羡慕她懂得多,上了初中后才知道,原来想要懂得多是要付出代价的。自从上了初中后,不知从何时起,父母就不让我再去外面和朋友一起玩耍了,每个星期也只有那么一点时间用来看书。从此,我像只被锁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那湛蓝的天空,和那异常明媚的阳光,突然觉得外面的一切都很美好。
很向往外面这一瞬间打动我的小世界。
如果感到自己很辛苦,那么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因为曾经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我怀着兴奋步入初中,初一的时候感觉还好,作业不多也不累,可以边玩边学,可上了初二后,再边玩边学就有些跟不上了,因为当了生物课代表,每天得抱着沉重的练习册跑上跑下,在每天的极度体能训练后,在地生中考前和初三备战中考这一段时间,都是很累的,因为作业开始多了,再加上还得复习,所以每天都晚睡,导致第二天上课瞌睡,从此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循环。
有时候累了就不学了,困了就休息一会儿。逐渐的,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被各科老师叫去办公室,“喝了几次茶”后,才突然清醒,认识到自己是干了多么愚蠢又荒唐的事情,从那以后,只要我累了、困了,想放弃了的时候,耳边总会出现老师说过的话:“如果感到自己现在很辛苦,就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成长的路上有风霜雨雪,有醉人的甜蜜,虽然学习生涯如此辛苦,如此枯燥无味,但也有迷人景色,让你为之驻足观赏。也庆幸这样的路,并不是自己一人孤身前进,成长的路上,我并不孤单。还有我最亲的朋友,陪我一起承担所有,分享所有。因此,我怕,怕毕业后所有曾陪我一起分担痛苦,分享快乐的朋友都一一散去,但结局不可改变,最终一样是“清了浊酒,散了好友”。
时光倏忽,碾过青春,于是我们在疼痛中摸爬滚打,彷徨无助,在欢声笑语中长大,看透一切,然后慢慢长大。
【篇三:墨芳】
繁华次第流转,光阴渐渐老去,曾经的好多东西都飞絮一样散尽了。几番沧海桑田后,恒古不变的,都如紫檀一样高雅。墨,便是如此。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墨总是能把她淡雅的韵味穿插在字里行间。在夕阳以西,执一壶浊酒,读一卷有如枝落知落般惆怅的旧词,你定会知晓这墨的魅力,那是可以瘦了杯中酒的。与这词到无太大关系,只是那淡淡墨香,配以坠入夕阳影中的寂寥,你便会领悟。
字已如此,画便更显出墨的灵魂了。
无需呛人的颜料填充,无需刚硬线条的匡束,只是几笔或深或浅的墨,便可完成这中国味十足的水墨画。是飘落的花,是冻结的水,是巍峨的山,亦或是独立的人,墨都可以勾勒。即便是无形的风,墨也可以使其跃然纸上。这,是种艺术。而这种艺术,是要以墨极高的可塑性和她不以任何理由减退的高贵来表达的。
即使抛开一切,墨就静静的睡在砚台中,不为什么所唤醒,她的气质依然优雅。黑,纯粹的黑,不折射任何东西,却又似乎一切尽在其中。不亚于黑洞的神秘,却让人安心,让人敬畏。静,触及灵魂的静,这便是沉睡着的墨都境界。
与一样在时间海里沉淀发酵的其他文化相比,墨是最不会老的美人了。优秀的思想,直入人心的诗词,这些都可能有后来居上的,都可能被世界变迁所淘汰,最后像冷月一样变成已死美人。墨,却不同。她不依靠存进历史的帐薄来传承自身,她是带着鲜活的生命和个性,以美的姿态跨越时间和空间来传递的。除了这墨,你我眼中的所有都是红尘万丈,逃不出世俗。单单这墨,是化外一方,连一颗浮尘都闯不进她干安净的灵魂。
《诗经》有云“光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即便是如上帝缔造的没有欲望的光与黑暗都有如此矛盾,而墨却不然。它没有肉体,自是不为诱惑堕落。可它也不似光与黑暗,它独立的做着自己,安静的接受一切,却又不被这一切所打扰,如佛陀所坐的莲一般淡然,自是高高在上。
墨,自是芳,却不只是能流淌的才这般。有人黎明有人夜归时,残月与初日同天时,那宇宙之间弥漫着的,也是墨。这墨,也有着能唤醒世界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