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汤圆】
今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做热气腾腾的汤圆。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糯米粉。只见糯米粉懒洋洋地躺在碗中,突然一注清水倾入碗中,糯米粉顿时被冲得稀里哗啦,狼狈不堪。这时只见两支长长杆子在粘稠的糯米糊上搅来搅去,糯米粉大叫一声:“谁打扰我睡觉呀?”只听长长的杆子说:“我是筷子,刚才把你变成糊状的是水,我们来助你变成面团。”和面团可是个技术活,水加多了揉不成面团,加少了要干裂不好包,必需要非常的适中才行。加完水,就到了最最关键的步骤,那就是揉面。我撸起袖子揉啊揉,发现水多了就加点面,努力揉了好一会儿终于大功告成。
接下来,我要准备芝麻馅。要做芝麻馅需要黑芝麻、白糖,还有黄油。首先,把黑芝麻放锅中小火翻炒,我觉得炒芝麻可比炒菜简单多了,不一会儿就做好了。炒好后我就把这些黑色的小不点倒入破壁机中,同时加入一大勺白糖和一块黄油。这时黑芝麻叫嚣说:“我可是很厉害的,像你这样破壁机休想把我打成粉末。”破壁机怜悯地看了芝麻一眼:“哼,不一会儿我就会让你粉身碎骨”。我按下了启动键,只见破壁机猛烈的摇晃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打开盖子一看,怎么没打成那种粘稠的糊状。我按下二档,几分钟后,我又打开盖子,只见芝麻还没变成糊状,看来这黑芝麻果然很顽强。虽然没成糊状的馅,那也只好将就着做。
弄完了前面的小活,就要开始今天的重头戏——包汤圆!我揪了一小块面,把它揉成一个小圆,用一根手指插入面团中心戳了一个洞,急着就想把芝麻馅放进去,但是妈妈及时地阻止了我说:“你这样是不行的,要大拇指抵着底部,之后再用中指在顶端一直转圈,最后变成一个碗状时再把馅放进去。”我试着按妈妈的方法做了一个,可就在封口时却露馅了。哎!只能重新再做一个,这次我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把馅弄少了一点,慢慢地转圈封住了顶,终于大功告成。我按着这个方法又包好了几个,我兴奋地越包越起劲,简直就停不下来。要开始煮了,我将一个个汤圆放入锅中,只见它们就好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平静的水中。放完汤圆后,我盖上锅盖,静待了5分钟,时间一到,只见锅中的白色的汤圆都浮了起来,圆滚滚地非常饱满,我想这样的汤圆咬起来一定非常有弹性!
我迫不及待舀起一个放入嘴中一咬,芝麻馅喷涌而出,烫得我呲牙裂嘴,果然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圆”。不过细细品尝还是觉得香浓的芝麻味弥漫在口腔中,回味无穷,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是美滋滋的。
【篇二:逛花灯】
小时候的我,一提到元宵节,一下子就想到了元宵节要吃元宵,而现在的我只要是元宵节,一定在家闲不住,肯定要出门玩会儿,夫子庙就是我的最佳选择。
花灯在大早上看肯定不如晚上的好看,昨天就听说妈妈要带我去夫子庙逛一逛了,认识把我激动的一晚上都没睡好觉呢!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当奶奶把一个个自己搓好的小元宵放进锅里的时候,元宵仿佛在游泳一样飘在水面上,时不时还要用勺子搅一搅,防止粘锅。当他在我碗里时,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啊……爆出了芝麻馅,还是热乎的,甚至还有点烫嘴,但是的确挺香的!
到了夫子庙门口,还没走到里面,从外面开始就已经水泄不通了,我们跟着人群好不容易才挤进去。
可能是因为过节,卖糖画的特别多,很多小朋友手拿着糖画跑来跑去,在夫子庙的后街那里有许多卖花灯的,各式各样的,有荷花灯,走马灯,兔子灯……,其中我最喜欢荷花灯,于是买了一个,荷花灯是皱纹纸做的,精巧细致,颜色也很漂亮粉粉的花绿色的叶子,在夜晚给荷花灯点上蜡烛,衬托出花灯的精致。
我们逛累了,选了一家秦淮河畔的小餐馆,品尝着秦淮小吃,望着窗外,一轮温文尔雅的明月挂在天空,仿佛也似观赏人间美景,也正应了古人那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篇三:揉情】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将大门、窗户敞开,去迎接从田野上吹来的那裹挟着浓浓年味的风。风过处,春暖花开。
“搓圆子喽!”随着奶奶热情的叫喊,全家人都从各自的房间,快步走向厨房。于是“哒哒”的脚步声,“哈哈”的欢笑声,“嗒嗒”的椅子撞击声,就被遗留在院子里,在火红的春联与“福”字间碰撞,让人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年”的存在。
奶奶早已把面粉和好,揉成了一个大的椭圆的面团,像只胖乎乎的憨睡着的小猪。她揪出一团面,搓成长条,用刀细细地切下一小块一小块几近相同的面团,分给我们搓揉。四双大手,一双小手;四双饱经风霜的手,一双白白嫩嫩的手,便不约而同地开始工作起来。
那一块微微有些温暖的面团,在我的手掌被小心翼翼地搓揉,越来越软,越来越暖,渐渐地失去了棱角,变得光润,像调皮的圆珠欢快地在两手间咕噜噜滚动着,就像一刻不停的岁月在人的身上、心灵刻下的一些潮潮的却温暖不已的痕迹。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淡淡的微笑,嘴角微微向上勾起,那是一条无懈可击的弧线,沉静而安详。突然间,我失了神,五张脸的微笑,就给这陈旧的老房子笼上了一层隐隐约约的光华。静得,连远处的欢呼声都在耳边清晰起来。
面团特有的芳香,也散落在厨房各处,甚至空气中也氤氲着些许若有若无的清香。嗅着这香气,我开始变得贪婪。我知道,它里面包含着爱的味道。它们,属于我。
很快,盘中摆满了圆子,像刚剥壳的鸡蛋芯子,光滑圆润,特别可爱。不同的手搓出的圆子各不相同,形态不一。有的撅着小嘴,漏出一点芝麻馅;有的圆头圆脑,特别正统;妈妈装的馅最多,像鼓着大大的口袋。他们一个挨着一个,就像是一家人,挨得那么紧,仿佛要一直到天荒地老。不由自主地,我靠近了妈妈,妈妈挨近了爸爸……
这时,远处几户人家的烟花放了起来,那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特别的绚烂,而我们家正充满揉情爱意,其乐融融。
【篇四:煮汤圆】
宁波汤圆闻名天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我特别喜欢吃汤圆。这个星期天,妈妈终于答应教我煮汤圆了,我别提有多兴奋了!
锅里的水开了,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把汤圆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那一只只雪白的汤圆就像一群跳水健将,“扑通扑通”全跳下了水。汤圆下水后就沉到了水底,一锅煮开的水瞬间恢复了平静。过了一会儿,锅里的水又开始“咕嘟咕嘟”地冒泡了,调皮的小汤圆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真是太有趣了。我忙往锅里加了半碗冷水,等到汤圆再次浮出水面就熟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自己煮的汤圆,用勺子捞了一个战利品,轻轻地吹上一口气,再小心地咬上一口,一股香甜的芝麻馅就从软软QQ的糯米团里流了出来,实在太美味了!(指导老师:张琰)
【篇五:捏青团】
清明,我们浙江都有食用青团的风俗。艾草做的青团为深绿色,有股浓郁的艾香味。这么美味的食物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
清明前天那晚,我看见餐厅的灯还亮着,发现奶奶在做我最爱吃的青团,想着自己也学学做青团,以后想吃就可以随时做了。奶奶告诉我做青团第一步就是把艾草叶子放入锅中煮,我还装着大厨的样子,挺起胸膛手举得高高的,往下撒盐,表现得十分有把握。眼看艾草快要煮好了但我却不知道怎么关电磁炉,奶奶忙着准备糯米团。
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下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了!我只能把锅子从灶上拿下来,端着沉甸甸的锅子寻求奶奶的帮助。终于忙了大半会儿,才把艾草泥给弄好。
我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急匆匆的开始和青团。我把糯米团和艾草泥放入盆中,迫不及待的把手伸进去和面。手刚放进去就又弹了回来。“糯米团简直太疼了!”我尖叫了一声。奶奶端来一碗冷水说到:“你瞧你,我刚才不是让你等我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吃亏了吧。”奶奶的话语竟让我无言以对。不过和青团的乐趣,已经让我把这件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了。我手蘸了蘸冷水,放进碗里和面,大概几秒我的手又拿了出来,蘸了蘸冷水。反复几次后,青团并没有那么烫了,奶奶让我往青团里加馅料,芝麻馅,白糖馅,豆沙馅……我忍不住偷吃了几口。又像玩橡皮泥一样揉青团。
做完的青团上锅蒸一蒸,打开锅盖,白雾中露出了婀娜的绿色身影。我幸福地啃起了青团心想青团真的是又好玩又好吃呀。
【篇六:舌尖上的年味】
有人说:“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这话一直被我奉为真理。孩子们过年期待的莫过于三件事:假期、压岁钱和美食。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年的味道永远是在舌尖绽放。
每当开始倒计时大年初一时,老一辈们亲手制作的汤圆就已经甜在我的心里。看到包着乌黑发亮的芝麻馅的生汤圆丢进冒着袅袅白烟的锅里时,一股畅快之意涌上心头。捞上来时,衬着水泽的汤圆犹如白玉般晶莹剔透。舀起一粒汤圆,轻轻一咬,馅就流了出来。它在我的嘴里流淌,瞬间感到满嘴的香甜。
大年初一的主餐,登场的“主角”一定是海鲜。为了能让我们大快朵颐,外婆烧的一般都是新鲜的大鱼大虾。因此,每当看到灶炉上跳动的火苗,心就不由得激动起来。家里做的海鲜大多都会放些辣椒,上菜时我总会埋头“苦”吃,虽然辣得满头冒汗,满嘴冒烟,但还不舍得停下来,吃得裤子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直到吃到扶墙为止,才开始狂喝开水,来浇灭嘴里的“火焰”。这“一战”让我味蕾爽到极致,犹如在火焰上跳了一支优美的华尔滋。
初一的美食不光“主角”惊艳出色,“配角”也毫不示弱。外婆烧制的蜜枣汤,总能让我从嘴甜到脚跟。除枣肉外,它的汤汁在冰藏过后也可以当餐桌的饮料来享用,甜而爽口。因为这蜜枣汤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煮的,所以它自然成为过年最货源充足的饮料。
要说过年主食,少不了的就是我最爱的炒年糕。因为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也是来年美好的代名词。那糯糯的年糕,再加上一些笋丝、肉丝、小青菜等配料,味道简直令人无法抗拒。当我把年糕放在桌前,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让我本已兴奋的味蕾又更加骚动不安,不得不咽下好几口口水。放一片在口中,外焦内嫩,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可以说炒年糕唤醒了新一年的胃。
也许是美食的影响,我仿佛忘记了耳边从未间断过的新年鞭炮、门口新贴的对联、身上穿着的新大衣、枕底排不过的压岁钱,还有一个又长大一岁的自己。
的确,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中,年味就是美味,它是那样令人向往、垂涎和久久回味……
【篇七:幸福的冬至】
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是什么节日吗?我来和你们说吧!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因为,汤圆里的“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所以,汤圆又称“汤团”。
不过,今年的冬至节很特别,我们没有和最亲的家人一起品尝汤圆,而是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动手包汤圆,做麻糍,尝美食,共同庆祝这个美好快乐的节日。
等啊,盼啊,终于盼来了下午第二节课。我们每个人都乐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笑容,雀跃得像一只只蹦蹦跳跳的鸟儿。
开始包汤圆了,阿姨们把面粉一端上来,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一把糯米粉。可是,面粉太顽皮了,像小宝宝一样到处乱跑。好不容易把面粉团找齐,经过我努力地揉,终于把面粉捏好了。我取了一点芝麻馅儿加进去。但是,芝麻馅不想被面粉“吃”了,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外面。我皱起眉头,感觉糯米团破裂开来的地方,蘸上黑乎乎的芝麻馅儿,像一张可怕的大嘴,冲着我邪恶地笑呢!“哼,小样,敢对小爷呲牙咧嘴,看你怎么逃出我的手掌心。”我撸起袖子,使劲地又搓又揉,汤圆只好乖乖地听话,在我的掌心里滚来滚去,苦苦求饶。我赶紧把做好的汤圆放进盘子里,好像打了胜战似的,心里美滋滋的。
做好了汤圆,开始烧汤圆了。汤圆要进锅了,有的胆小的汤圆眯着眼睛跳下去;有的汤圆很放松的样子,还扭着屁股蹦了下来;还有的勇敢的汤圆大摇大摆地晃下来。雪白的汤圆,在水中上下翻滚着,好像优雅的舞蹈家在跳水中芭蕾,又像矫健的游泳高手在大海中浮潜,真有趣!
我正看得入迷,耳边传来李老师甜甜的声音:“香喷喷的汤圆来啦!”我们赶紧端正坐好,眼里流露出无限期盼,希望老师先给自己盛一碗。一个,两个,三个……终于轮到我了!接过热乎乎的碗,我闻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夹杂着奶油的香味,把我带入了美好的梦乡。我仿佛脚踩着软绵绵的云朵,轻飘飘地飞到了天上……忽而,我才晃过神来,我是在吃汤圆呢!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甜甜的芝麻馅流了出来,在舌尖上尽情狂欢。汤圆可美味了,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的慢慢品尝;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吃得太急,把芝麻都贴在嘴上,像长了胡子的老人一样;还有的因为太烫,把汤圆吃进去又吐了出来,不停地吐吐舌头,那滑稽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这个冬至可真有意思,让我念念不忘啊!
【篇八:快乐的元宵节】
送走了热闹的春节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老师让我们带上糯米粉,元宵馅和盛水的碗,下午一起包元宵。
下午,我一来到教室,就看见课桌上到处都是糯米粉,元宵馅和水,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怎么包元宵。
同学们带来的元宵馅真是五颜六色:有漆黑的芝麻馅、土黄的花生馅、绛紫色的紫薯馅、红艳艳的山楂馅、雪白的白糖和鲜绿的菠菜馅。带来的糯米粉,闻起来有一股醇香扑鼻而来,让你闻了一遍还想着再闻第二遍。
这时候老师来了,刚才还在吵吵嚷嚷的我们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因为老师要教我们如何做元宵了。老师边说边示范着,首先先用元宵馅捏成一个小球,再在加过少许水的糯米粉里“打滚”,不一会元宵馅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的“外衣”,元宵馅也变成了圆圆的元宵。老师讲解示范后,下面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间了。照着老师的方法,我们都认真做起来,可是看着简单得事情,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由于我们掌握不了晃动的速度和频率,我们滚出来的元宵大都变成了椭圆形。不服输的我们再次捏起馅料滚动起来,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做出了圆圆的元宵,同学们看着自己辛勤汗水做成的一个个战果,都开心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放学后,我迫不及待的把我亲手制作的元宵拿给妈妈,让她赶紧煮给我吃,煮熟后,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鲜美的元宵,放佛感受到了元宵节欢乐的气息,这时妈妈又给我讲了元宵节的来历,在我吃的津津有味的同时了解到民俗文化的伟大。
我爱元宵节,不仅爱元宵节,还爱这鲜美还吃的元宵。
【篇九:春天的味道】
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妈妈说她们老家那边清明节早上要吃鸡蛋和粽子,而杭州这边是吃清明果。
今天楼下的奶奶刚好在包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问奶奶清明果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外皮是绿色的?奶奶说:“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再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然后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小块,将馅包进去,最后按照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就可以了。奶奶问我要不要试一下,我开心的直点头。我看奶奶捏的是圆形,那我就包个饺子的形状,以前外婆包饺子的时候,我也跟着学过。我拿了一块皮,先把它压平,因为我喜欢吃甜的,所以就包了芝麻馅进去,再把它捏成饺子的形状。奶奶看了我包好的清明果,直夸包得不错,我特别高兴,接着我又包了几个。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就包好了,奶奶拿去蒸。蒸好以后,还送了几个芝麻馅的给我吃,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甜甜的,就像春天的味道!
【篇十:元宵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直咽口水,不论大人小孩,谁不爱吃元宵呢?说起元宵,我对它的印象是又香又甜,又软又糯,谁会拒绝呢?更何况是热气腾腾的呢?今天,我们学校就开展了一次“做元宵、品元宵”活动……
“大家铺好桌布,要开始做了。”老师一开腔,就像给安静的教室里投了一颗炸弹,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你喜欢什么馅?”“豆沙馅,甜甜的好吃。”“我喜欢芝麻馅,那香味简直了。”……课桌排好后,就开干了!我们先把豆沙馅搓成一个个“圆胖子”,再把它们排成一排,像等待战场的士兵一样,神气极了!这就是馅了。面团拿来了,我学着妈妈平时包的样子,揪下一小个面团,放在手中揉成一个圆球。有些硬啊,我连忙滴了几滴水。我再把它压扁,然后把边捏薄,就像一个碗。我把豆沙馅放在中间,沿着边缘小心地把“碗口”封了起来。再把面团搓圆,恢复原样。最后再给胖娃娃来个“全身按摩”,好了,大功告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元宵就做完了!我环顾四周,闵宗胤玩心最重,馅放太多了,连面团都包不住了,这边好了,那边漏了,同学们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蔡睿玲做的小巧玲珑,圆润光滑,太好看了!
做完了元宵,就开始煮元宵了。老师加水开火,等水沸腾,便把元宵倒入锅中,元宵不断翻滚跳跃,过了十几分钟,胖娃娃便浮了起来,就可以出锅了!
终于盛到了元宵,只见小元宵晶莹剔透,看起来很有弹性,隐约还可以看见里面的馅,光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尝起来还得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咬上一口,甜味立刻散了开来,感觉自己全身是甜的,里面的芝麻不住地向外流。我又咬了一口,芝麻的甜与糯米的软结合在一起实在是太妙了!我又咬了口豆沙馅的,馅料沙沙的甜甜的,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一口!碗里还有个没有馅的,糯米滑溜溜的,拉伸性很强啊。“太好吃了!”我赞不绝口。再一看,一旁的“说话大王”闵宗胤一句话也不说,光顾着埋头吃,已经吃了六七个了,看来被美食深深吸引了啊。大家都细细品尝着,回味着……
元宵是元宵节的代表美食,我爱元宵,是因为它美味,更是因为它代表了团团圆圆、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