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英雄打虎之不同】
众所周知,老虎是一种凶猛的猫科动物,它以机敏、狡诈、力大无穷称霸深林,被称为“百兽之王”。因此,人人皆避之不及。然而,在《水浒传》中却有两位英雄好汉,他们不仅不怕老虎,反而孤身一人打死了老虎。他们就是行者武松和黑旋风李逵。
在对两位英雄赞叹不已的同时,我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李逵打死了四只老虎,为什么却远没有武松打死一只老虎的影响大?细细思索一番,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做比较,也许能寻找到答案吧。
首先,从老虎的情况来看。李逵打死了四只老虎,是两只小老虎和两只大老虎,虽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四只老虎似乎都没有高超的扑杀技巧,李逵轻而易举地就把它们送上了西天。原文这样描写“李逵不慌不忙,趁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退不勾五十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死在岩下。”从这些描写来看,李逵所打之虎,简直不堪一击,犹如病猫。下面再看看武松所打之虎。那大虫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的性命,其危害之大自不必说,而且也异常狡猾,“一扑,一掀,一剪”,扑杀技巧着实高超,所以,武松打完虎,已然累的瘫软。由此可见,武松所打之虎,其难度必然远胜李逵所打四虎,故影响胜于李逵打虎也就不难理解。
其二,打虎的武器和经历不同。李逵打虎时提一把朴刀,腰间别一把腰刀,可谓装备精良。武松则只有一条劣质的哨棒,大虫没打着,一下打到树枝上,折成了两截。所以武松等于是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李逵打虎,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几刀便结果了大虫的性命,而武松打虎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一顿饭的功夫,等到打死老虎“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这些充分说明了武松打虎本领之高超。
其三,从打虎的意义来看。李逵杀死四只老虎是因为老虎将他的母亲吃了,为报私仇,他愤愤不已地跑到虎穴将四只老虎统统杀死,略显血腥。而武松打虎,是因为喝醉了酒误闯景阳冈,为老虎袭击,不得不还击打死了老虎,同时也为民除了一害,故而颇受百姓称赞。
其四,从打虎的结果来看。武松打完虎,百姓敲锣打鼓的庆贺,武松也得到朝廷的认可,还被封了一官半职。但是李逵,打虎之后因为上街游行,结果被官府抓了起来,险些丢了性命。真可谓同是打虎将,命运天地别。
综上所述,李逵与武松同样都是打虎英雄,但是细细读来却有诸多不同。作为学生的我们读书时切忌囫囵吞枣,还是多一些咬文嚼字的精神,才能有更多收获。
【篇二:狼给我的启示】
一天,我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动物世界》,讲述的是和狼有关的故事,看完以后我发现,这只狼就是我的“老师”它教会了我“只要有坚持就有胜利”。
饥饿的狼遇到了一只非常谨慎的羊,因为它知道周围有敌人,一直不靠近,狼就埋伏在周围的草丛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羊才放松了谨慎,这时,狼以比风还要快的速度冲到羊的面前,一下子扑杀了猎物。
狼一直在等待猎物放松警惕,是靠耐心和坚持才得到最后扑杀猎物的机会。这种精神从此一直鼓励着我。有时我在练书法,觉得很累,不想练了,可是只要一想到狼的耐心,就又有了新的动力,“狼”这位老师用它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只有坚持,才有胜利。其实大自然里藏着很多老师,只有我们去发现它们,终将收获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