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相关作文

【篇一: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老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好,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

【篇二:关于蔡文姬的作文】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出了许多有才之辈。他们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追随者与崇拜者。然而,我却偏偏对才女们抱有兴趣。我常常好奇,在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她们何以才华出众?

于是,我结识了蔡文姬,一个如仙人掌般顽强的姑娘。

生长·苦难之经历

时间回到公元173年,你出生于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家。你很幸运,拥有一个知书达礼的好父亲,他不但精通天文、数学、历法,更是鼎鼎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音乐家。

你真名叫蔡琰(yǎn),琰,美玉。文姬是你的字。兴许上天知道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所以要好好打磨你。

两岁那年(即汉灵帝时),蔡邕上书批评时政。然而,当时朝廷混乱,外戚与宦官轮流掌权,导致政治腐败,正直的官员遭到排挤。蔡邕得罪了当朝宦官,被流放到朔方。此时,只有两岁的你,也被迫成了罪隶,一起去充军。虽然蔡邕九个月后得到赦免,可他害怕了,怕再次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而惨遭陷害,只得携妻带子四入流亡。你又能有何法?不得已随父亲一起颠沛流离。常听到有句话“小孩子懂什么?”可你懂,你太小太小,却又懂得太多太多世事无奈。

逃亡了十多年,你披上红嫁衣嫁人了,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你对他又是何种情感呢?是爱?亦或恨?又或无感,只将其视作一个普通平凡的人生过客?无从知晓。

没两年,卫仲道死去,你回到了娘家,没有子嗣。你以为生活放过了你,可他又给你开了个玩笑。

感情·囚禁的自由

汉末,军阀董卓专权,蔡邕被胁迫利用为其做事。然而,董卓死后,蔡邕也被莫名连累,收监入狱,最后无奈死在狱中。彼时你在别处,竟连其死因都不知道。这时,天下已经大乱,汉献帝去南匈奴请兵。可南匈奴呢?趁机派兵至中原,大肆烧杀抢夺。你跟着难民逃亡,却被乱军所掳。你抵抗,你愤怒,你痛哭,却都无济于事。也是啊,在那个年代,你一介弱女子,又有何地位、有何势力可言?你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还为其诞下两个儿子。

有时,我会想,身处语言、风俗、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的地方,你可曾流过泪,可曾伤过悲,可曾怕过黑?也许,你有心仪的男子,却在无奈中分离。

我曾见过一张你在南匈奴的画像:你身穿皮袄,头戴一层纱,美丽的瞳仁深不可测,说不上是喜,是恨,是悲。每当春季来临,南匈奴却是冰天雪地。你独立于风雪中,遥望南方,思念故土。你没有自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

然而,中原局势发生了很大改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建立了魏。由于他同蔡邕是要好的朋友,就以汉朝的名义,派人携厚礼至南匈奴,要赎你回中原。左贤王未反对——他并不在乎你与他十二年的夫妻情,他只关心他的儿子。于是,他同意你走,却要你留下儿子。母子骨肉之爱与热爱汉地的感情撕扯着你的心。后来你感慨: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蔡文姬《悲愤诗》)

最终,你强忍着弃子之痛,归顺了中原。

可是,由于连年战乱,你的家人大多离散,城廓荒芜,庭宇凄凉。形单影只的你悲伤至极。曹操便替你作主,让你同屯田都督董祀成婚。

很多人说是曹操关心你,可我却同情你。你应当找一个懂你、尊重你,同你灵魂相通的人才是啊!

可你一生都没等到他。

才华·盛开的花朵

在你幼年时,一天夜里,蔡邕在黑暗中弹琴,不慎拨断了琴弦,你一听,便道是第二根弦。于是蔡邕故意又拨断一根,你一听,便道这是第四根。此刻他才发现,你对琴音已造诣颇深。后来,你作出了传世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而你最大的作品,是《悲愤诗》,其分为被虏入胡、别儿归国、还乡再嫁三部分,共540字。

文学是个好东西,你可以借其宣泄,借其抒情,借其倾诉……我在看文章时,更喜从文章分析人物情感性格。

可惜你留下的作品不多,或许还有,但皆失传。好文在精不在多,有一篇,足矣。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