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小时候生活很艰苦。三岁时,他就失去了父亲,甚至都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但爷爷的母亲(我的太奶奶)和他的继父都非常疼爱他,所以他的童年回忆也是温暖的。
爷爷是在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上的小学。那时候,农村的小学大多不分年级,各个年级的孩子都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大部分孩子学习都不大好,毕竟家里没指望他们能上大学,更重要的还是能多帮家里干活儿。爷爷身体比较瘦弱,又笨手笨脚的,不擅长干农活,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法当农民,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出路。为了上大学这个目标,从小学到高中,爷爷一直努力学习,并成功考取了吉林大学。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啊。
在大学,爷爷攻读的是半导体系的半导体物理专业。在当时,这是国内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半导体物理,也正是爷爷后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大学四年中,爷爷非常用功。1964年毕业时,爷爷以优异的表现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
在爷爷参加工作后不久,文革就爆发了,爷爷也不可避免地被卷了进去。正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爷爷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仅仅因为说了一些所谓不该说的话,他就被不明不白地关了起来。那段时间,他受尽了别人的白眼。放出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不能正常工作,以前的同事们也没人理他,都躲着他。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前途一片迷茫,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生活的目标在哪里。
慢慢地,文革的高潮过去了,爷爷也感觉到大环境不再那么压抑紧张了,能看到点儿亮了。也是在这个时候,爷爷想明白了:不管别人怎么折腾,自己还是要沉下心来学习,国家要发展,自己也总会有用武之地的时候。于是,他开始自学英语,研读半导体物理经典著作,到图书馆和外文书店,找各种国内外期刊了解半导体物理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政治环境的逐渐宽松和个人处境的逐渐改善,他的内心也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充实。
文革结束后,尤其是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后,爷爷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大大好转了。在实现“四化”目标的激励下,科研工作者开始满腔热情地工作起来,爷爷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半导体超晶格实验室的第一批成员,并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退休。
说到这里,应该说说爷爷的成就和贡献了,可这真让我为难了。一方面,这个半导体超晶格是个啥我都不懂,爷爷干了啥我哪说得清啊;另一方面,不知是谦虚还是懒得跟我说,每次我问他,他都说自己没什么成就贡献。他常常说:“什么贡献,就是一直搞半导体物理的研究。”但我想,爷爷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还写过书,带了那么多学生,怎么会没有成就呢?也许只是在他自己看来,这些成果都太小,不值得一提罢了。
爷爷退休以后,也没有放下学习,每天都在看专业书,在电脑上查文献、写东西什么的,也许对于他,学习和研究已经融入到了身心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是爷爷退休后才出生的,上面说的那些事都是爸爸或爷爷告诉我的。而下面我要讲的是我和爷爷的事,虽然小,但让我记忆很深。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玩魔方。爷爷在一旁看到我能拼出一面,觉得很惊奇,就拿走魔方,自己去试了。很快,他也能拼成一面了。不过,跟我可不一样,爷爷没有止步于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几天还是几十天记不清了),爷爷边上网查边自己琢磨,居然能把六面都拼全了。可爷爷还是没有止步,他反复推敲每一个步骤,想搞明白为什么,他可接受不了照猫画虎、不求甚解。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候,爷爷曾经一次一次地把魔方拆开,拿着一块块部件仔细观察,皱着眉头思考。就这样,魔方对爷爷来说不再“魔”了。现在,不要说三阶魔方,二阶、四阶、五阶直到十一阶魔方,爷爷都能六面拼全。哪像我,有爷爷手把手教,到现在,四阶魔方的特殊情况处理,还是时灵时不灵;至于魔方的原理,更是了解得似是而非。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不能叫“会”玩魔方的,不过是背一背步骤的“机械手”罢了,像爷爷这样寻根究底、不留一处似是而非的地方的人,才是真的“会”,这样的人才厉害。爷爷在学魔方时,从来没有展露他的“聪明才智”,只是一直在静静地、慢慢地,但从不间断地在学。在旁人看来,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我觉得,爷爷的这种“笨”方法,才是最聪明的,更是了不起的。
这就是我的爷爷,他很平凡,但有着不平凡的地方。他总能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而且在确立目标后,能够沉下心来,静静地、不间断地一小步一小步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想,这就是我要从他身上学到的。
【篇二:《穷人》续写】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熬过去了。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考上了好的高中,准备读大学了,可是桑娜一家每天还是吃的只有黑面包,连配黑面包的牛奶都没有,最好的时候吃的是鱼。有些时候连饭都吃不饱,还怎么供孩子们上大学呢?
桑娜和渔夫每一天都在为这件事情愁眉苦脸。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还勉强可以,但是有七个孩子,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渔夫只好每一天起早贪黑地捕鱼。
七个孩子高中快读完了,而渔夫只有供一个孩子读书的钱,眼看孩子们快要读大学了。渔夫累得面黄肌瘦,最后没有办法,渔夫只能七选一,看谁能拥有这个机会。
他把七个孩子叫到了自己的面前,让他们坐下吃东西,桌子上有个六个好面包,和一个黑面包。最大的孩子看了烤好了的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对其他的孩子说:“你们快来,要不然就只能吃黑面包了。”其他的孩子直勾勾地看着他手中的面包,终于有一个孩子忍不住了,拿起了面包吃了起来,剩下的孩子见了也拿起了面包吃了起来,而只有最小的一个孩子拿的是黑面包。他看了看面黄肌瘦的父亲,他想了想,把手中的面包分成了两块,拿起最大的一块,走向父亲。
他对父亲说:“父亲,我知道你非常饿,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嫌弃哦。虽然我只拿了黑面包,但是总比没有吃的好。”
父亲见了笑了笑说:“你为什么要给我吃呢?你难道是嫌弃母亲为你烤的黑面包吗?”
“不是的,父亲。我知道只有六个好面包,所以我决定把六个好面包给哥哥们。黑面包给我自己吃。本来是想拿一个好面包给你的,可是我看见哥哥们非常饥饿,所以我只拿了黑面包,希望父亲不要嫌弃。”
父亲想了一会儿,摸了摸儿子的头说:“你想上大学吗?”儿子跳了跳,对父亲说:“可以吗?可以吗?会不会很贵呀?如果很贵的话,那就算了吧,我可以跟父亲一起去捕鱼。”父亲一脸严肃地站起来,对其他孩子说:“我已经决定了让你们弟弟去上大学。”其他孩子议论纷纷,认为父亲偏心。父亲解释道:“并不是我不想让你们上大学,而是因为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我是逼不得已的。”“是不是因为弟弟比我们成绩好,可是那又能怎样?我们有些时候还比他成绩好呢,父亲你绝对是偏心,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们,哼。”父亲摇了摇头说:“虽然他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他会分享,会懂得谦让……”
孩子们听了感到十分羞愧,对父亲说:“对不起,父亲。”
三年后,果然最小的儿子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把桑娜和渔夫接到了城里,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篇三:学会感恩】
在北京某学生刚考上大学后向父母承诺,上大学的所有费用均为向父母借贷等工作以后逐步偿还,这件事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
父母给钱让孩子上大学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对我们的呵护,而父母对我们的爱与关怀是永恒的,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的,怎么能够用金钱去衡量呢?这位大学生也许是无意的,他只想让父母知道他已经成人,也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不想让父母对他有太多担心,但是在亲情面前谈借贷难免有些叫人无法接受,但最重要的事还是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毕竟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受人滴水恩要当涌泉报。更何况是父母对我们数不清的爱呢?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医生说一位母亲最多只能活三个月,这位母亲想见一见那个连“妈妈”都不会叫的孩子。老公抱着孩子,站在她旁边,她伸出双手想抱,无奈,手举不起来。孩子看到妈,特别亲切,手舞了起来,脚动了起来,也许这就是亲情吧。站在一边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孩子的父亲将孩子放到孩子母亲怀里。妈妈微笑着轻轻吻着孩子,然后头朝向床里,流下了眼泪。最后一眼,她留给孩子的是微笑。
孩子心中也许无法留下妈妈的映像,但心灵深处会有一个慈祥的笑容,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这也许是我们应当报答他们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13岁的赵子森是山东省济宁市看庄镇前迄小学学生,在他9岁时,母亲查出有肠癌,而父亲又身患尿毒症。年幼的子森便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每天早起晚睡,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母亲的去世,子森继续精心照顾父亲。父亲的情绪不稳定,他便不厌其烦地开导,父亲病情加重时更是彻夜不眠,帮父亲翻身,喂水,洗脸,耐心的伺候父亲的大小便……直到父亲去世。
子森是感恩父母的典范,他被评为看庄镇首届“看庄好人道德模范”“看庄镇孝道少年”“孔孟之乡二十四孝星”。他用坚韧和毅力挫败了命运的嘲笑,让父母宁静而幸福的离去。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学会感恩。
感恩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亲切谈论的话题,可真正学会感恩并付诸行动的人并不太多,不如让我们用上微信玩游戏的空闲时间,多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多陪他们说说话……
带着感恩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装满,无论是喜是忧,那都是我们和父母人生阅历上一个挥之不去的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