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当我们读起这首诗时就会想起乡下的山,乡下的水,乡下的人家。
我的家乡是二都村,村头有一棵银杏树,它在这里已经有四十多年啦,就像是这里的士兵,默默地守卫着这个村庄。春天时,它翠色欲流,小昆虫们就在它的叶子下玩耍,为这一处风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在一条小路旁,有一片竹林,它们又高又壮,绿得特别,在竹林下方,小竹笋们也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张望着这个世界。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村中间的小溪就很受大家的欢迎了。人们会戴着一个草帽,在河边钓鱼。河里,小朋友们与鱼,鸭子嬉戏打闹,虽然免不了会呛一口水,但是还是很开心。夏天虽然那么热,可是乡下人都会上山采茶,而我们这些小朋友呢,就出去采萢,捉虫子。
秋天,村头的银杏树披上了黄金甲,金色的树叶落了下来,成一条金色的毯子。田间,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乍一看,农民伯伯在收麦子呢。
冬天,下雪时,村头的银杏树换上了雪白的棉袄,小溪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路边,小雪人微笑着,到处都是一片雪白。
我忘不了乡下的山,忘不了乡下的水,也忘不了乡下的人家。
【篇二:借我一段平淡时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题记
有这样一幅白描画:无须水墨的泼洒,朴实简洁的几笔,便意趣盎然,清新夺目。寥寥数笔未勾勒出肆意山水,却绘出最美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溪水潺潺,绿草青青。那间茅屋,盖在了宋朝一方宁静的田园之上。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此刻正拥有着和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一口水井,两间篱院,几畦菜地,还有几缕打身边游走的白云,就是这样的茅屋成了他的世外桃源。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夕阳正待西下,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妻相依坐在树荫下,喝着乡间自酿的米酒,促膝长谈,回顾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而如今,对平淡生活的欣慰随着夕阳袭卷而来,在二人脸上浅浅晕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篓。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熟识的几句如话家常般平实地娓娓道来。大儿子最是朴实,在田间辛苦劳作,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儿子年纪稍轻,耐心地编着鸡篓。小儿子最是可爱,不谙世事,满腹天真,卧在溪边或是剥莲蓬,或是摘荷叶荷花。
而我,竟被这样一幅宁静平和的画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个物欲纷扰的红尘里,似乎太多人,都想过要放下一切世俗的负累,做一个简单,平淡的人。见惯了红灯酒绿,倒更向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了,和青山碧水为伴,与明月风清为邻。可人生无处不红尘,彻底抛开一切,去过清贫的日子,又有谁做得到。
辛弃疾当时便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热血男儿,脱下战袍,归隐田园。可一直心有波澜,无法静心从容。到后来,他的一腔壮志难酬还是败给了那段质朴光阴。
初读这篇《清平乐》,眼前便是一幅朴素生动的画,那画面依稀很熟悉,却又好遥远。辛弃疾早年时的诗大多是慷慨豪迈,气势浩荡的风格,有着桌尔不群的气势,气冲斗牛的果敢。可晚年遭受排挤,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的他却写下了这样不同以往的词,没有任何的雕饰,也无粉饰太平之意。而是他让自己彻底投入了生活,让自己真实地拥有了这段田园风光。
那位叫辛弃疾的老人,将他的妻子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愿,平静地铺在纸上。让我们,在朴素的光阴里,忘记了转换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