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相关作文

【篇一:八年级下册作文】

这天夜晚,我路过石壕村,投宿在了一户人家里。深夜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而且还大声呼喊着。声音吵醒了我,我知道,这是为了应安史之乱的战急来抓人去服役的。这户人家的老头儿马上翻墙而去,动作非常熟练。我想要出门去看,却被这家的老妇人挡住。她摇了摇头,随即满面悲伤地一个人走了出去。我旁边,她的儿媳正在瑟瑟发抖,眼神空洞无神。而她怀中的孩子正天真地看着我们。

突然,门外传来几声怒吼,听声音是那官吏,而且是两个。老妇悲苦的哭声又传进我们的耳朵,振人心扉。但两个官吏听不见似的,怒吼声盖过了哭声。

老妇这时抽泣着对官吏说:“我们家中仅有的三个男人都去守邺城了。前段时间大儿子捎信回来,那两个儿子,他们,他们已经……死了……我现在也只是苟且活着罢了,是为了不辜负死者的期望啊!”可官吏不听她的话,又发出了那让人厌恶的凶狠语气:“你以为我们信么?走,进去搜搜!”说完,他们就要往里走。

老妇急忙用她那双细弱的胳膊挡住两个凶狠的官吏,一滴泪落在了其中一人的手上。老妇清楚地看见了他脸上的刀疤颤动了一下,我能感觉到,因为此时我正紧张地倚在门后注视着这一切。

【篇二: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1261年前的石壕村

唐肃宗乾元二年,四十八岁的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充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于石壕村,恰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

杜甫在向华州进发的路上,时间飞逝,已是暮春。轻风掠过,刮起满天凋零的花瓣……

天快黑了,杜甫到了石壕村,只得借宿于此。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一盏孤灯摇曳着,在黑暗中闪动……

刚入了夜,屋中的老人连忙翻墙逃走。杜甫还在房间里纳闷,突然,一阵猛烈的踢门声传来,惊醒了一树乌鸦,老妇人连忙出屋开门。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开门!”官吏对老妇人大声吼道。“你家的男人呢,出来见我!”

老妇人刚听到这段话,眼泪就如断线珍珠,掉了下来。

她一颤一颤地走进了房屋,拿出一封血书,手颤抖着,打开了这血书。

她的脸抽擅着,拿着血书对官吏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招去了啊!我,我大儿子,就在几天前,托人送了封信回来,他,他告诉我,他的弟弟,都被杀死了!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活着吧?”她哭得更伤心了。

杜甫听到这儿,跑到纸窗边,用指悄然在纸窗上戳了一个洞,向外探去。

只见官吏从老妇人手中一把夺过血书,撕了个粉碎,抛至身后,大声吼道:“叫你家里所有人都出来!”

老妇人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眼神空洞,停止了啼哭,喃喃道:“家里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儿媳妇因为孙子,才没改嫁……”

还没等老妇人说完,官吏再次叫嚣:“让你儿媳妇出来,带她去前方!”

本来儿媳已是醒的,这喊声又把小孙子闹醒了,母子俩便抱在那儿痛哭。

老妇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惨无人道!她苦苦哀求道:“那,我去吧,她已经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了。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您,赶快应征,也许我还能为军队做早饭。”

老妇人进屋收拾行李,一件衣裳,几根针,少许线,只有这些。

她看见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衣裙,刚拿起,就放下去了,要留给儿媳啊!

她轻轻地闭上了门,一阵幽风,豆大的火苗,灭了……

夜深了,说话声,没了,但哭啼声,仍徘徊耳旁……

天亮了,凋零的花瓣被夜风吹落,满地都是。告别了老翁,告别了他的儿媳,杜甫上了路。

路上满是花瓣,莫非,这条路,便是那老妇人走过的……

【篇三: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1261年前的石壕村

傍晚,树叶伴着疾风呼呼作响,官吏前去石壕村捉男丁。

门被吏卒拼命地敲响,一听这声便是官吏来了。老妇披衣起床,叫老伴赶紧翻墙而逃,自己去面对凶狠的官吏。

刚一开门,一帮官吏就夺门而入,像潮水一样拥了进来,然后大声嚷嚷:“你家有没有男丁?”老妇哭哭啼啼,两行老泪直往下流。她拿出一张血迹斑斑的家书,递给吏卒,“我儿子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老妇没有讲太多,可却哭得比刚才更凄苦了。

活着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已经永远逝去。老妇人的眉皱在一起:“像我们这种马上就要老死的人,在世上也只是活一天是一天,可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呢?”老妇这样想。

“在这家中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奶还没断的小孙子,我们全家还要续这香火。”

没等到官吏张口,老妇又接了一句:“儿媳妇因为我孙子还没有改嫁他人,但没有钱财,进进出出连一套完整的衣裙都没有。”

“不行,反正今天必须要有一个人跟我走!这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事情!”

那吏卒凶神恶煞的,每一句话都咄咄逼人,没有余地。

风刮得更猛了,老妇人犹豫了一会儿,道:“虽然我年老体弱,但精神也算还行。要不这样吧,让我跟您回军队,赶快应征河阳,兴许还可以为军队做早饭,填饱肚子,如何?”

吏卒一脸嫌弃,可有总比没有好,只好勉强答应。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可好像还是能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哭声弥漫在上空,就像是无穷的黑夜笼罩着村子。那孩子好像也知道了什么,一直哭个不停。然而,这不单单只是这一家独有的悲伤。

虽说石壕村到了春天,但却没有一点该有的生机勃勃的样子。

天亮了,老翁坐在地上沉默了许久,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时而呼唤着老伴的名字,却怎么唤也唤不回来。

杜甫那时刚好从洛阳回华洲,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目睹的现实引起他感情上的强烈震动,然后写下了这首令人伤感的《石壕吏》。

【篇四:幸福的颜色】

漫步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只要执着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定会描绘出自己真正向往的颜色。

陶渊明·幸福的黄色

陶渊明家境贫寒,导致他小时就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志向,然而,当他真正步入朝廷时,才发现官场是多么黑暗,官吏是多么残暴,他又怎能同官吏来压榨百姓?他不愿同流合污,喊着“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扬长而去,归隐田园。田园生活固然艰苦,但他却反以为乐,认为这就是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秋菊,那抹灿烂的黄色,就是陶渊明幸福的颜色。

苏东坡·幸福的紫色

苏轼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父亲的嗜学也深深影响了他,从小“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有才之人竟命运多舛,乌台诗案给了他沉重一击,自请谪守杭州,令人震惊。他心性高洁,在逆境中仍顽强拼搏,尽管“料峭微风吹酒醒,微冷”,但仍“一蓑烟雨任平生”,逆境中,那顶紫色的峨冠屹立不倒,那高洁的紫色正像他高贵的人格,也成为苏轼幸福的颜色!

纳兰容若·幸福的青色

纳兰容若是真正的八旗子弟,有着令人艳羡的家室,却不热衷于官场仕途,渴望平淡美好的闲适生活。可他在情场上却挫折不断,不论是早期与表妹相恋,还是妻子卢氏的早逝,都令他无比心痛。只有这“分明一个乡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的渌水亭,才能治愈他情感的创伤。“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中是他的柔情,也是他幸福的回味。他一生向往平淡的幸福,多么渴望脱下华服,着一袭青衫啊!那抹淡淡的青色才是容若真正向往的幸福的颜色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幸福也好,失意也好,让我们遵从内心,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颜色吧!

【篇五:渔夫与金鱼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诗,感受颇深。

这篇童话诗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渔夫捕了一条小金鱼,后来又无偿地将它放回大海。可是,他的老太婆却发怒了,她让渔夫一次又一次地去向金鱼索要木盆、木房子、当贵妇人,直到女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不满足了,想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来服侍她。可这回,金鱼却不再答应,尾巴一划,游到了大海深处。当渔夫回到家时,一看,没有了仆人,没有了宫殿,只有老太婆和那个破木盆以及茅草房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感想,可那个老太婆的贪得无厌最值得谴责。

贪,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小到一官半职,大到高官,都是因为“贪”导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毁前程。在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欲望,做到清白呢?如果真能做到廉洁奉公,确实使人敬佩!

古代春秋时期,一百姓挖出一宝玉,这本是件好事,可是他怕有人抢夺,便献给当时宋国一位重臣,从而想换取一官半职。那位重臣并没有收下,而说了一句话:“你的宝物是玉,而我的宝物却是廉。”这,就是成语“不贪为宝”的历史典故,可如今大小官吏谁又记得呢?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宝”,却把“道德宝”遗忘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官场如果不治理,就正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海面一样,先是清澈,后浑浊,再阴暗,最后波涛汹涌。如今的官场虽不似古代用钱买官,但用金钱贿赂上级,以金钱谋私利的现象,不也常见吗?贪污受贿不可避免,可人数多了,就会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阴暗。“贪”就会成为潮流!

古人常说:知足常乐。虽然知足不一定会安乐,如果贪得无厌,就要去监狱里吃“自助餐”了。

明代的于谦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真希望如今的官吏也能留清白在人间!

【篇六:那次,我觉悟了】

一轮无比高挂的月轮,和那么幽深的“光环”——月晕,相信不少人会陶醉在这现实当中。但当这种光遮住了你的眼,蒙蔽住了你的心,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对这景色发出厌恶之心呢?

那是我和妈妈回乡时的经历。我们坐在火车上,在月色中,陪伴着午夜子时钟声,我们下了车。这几年过去了,跟着国家对我们家乡这一批新四线城市的开发与创新,如今家乡已经成为一片安康之城,大家都在感慨,日子好过了,高楼越来越多了,服务设施越来越好了,政府对居民越来越贴心了。可是,我的心里总有一丝说不出的惶恐,堵塞在心口,可真够难受的。我想,会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呢?我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知了妈妈,妈妈笑着骂我:“瞎说什么呢?傻孩子!现在社会已经差不多平稳了,贪官什么的,都是在一线的,咱们四线啊,反倒是更安全点了。不要瞎操心了!”唉,我也放下了心事,回到叔父家,匆匆洗漱就睡了。

这几天一直很快乐,我和亲戚家的表兄妹一起疯着,闹着。我差不多也忘记了刚来时的不愉快之情。大概是因为我多少对家乡的某些排斥吧。

第七天夜晚,我们一家子去了旧劳动公园的山前去放孔明灯,一路上我和表哥嬉闹着,心里的压力顷刻放松,真希望时间能够延长啊。我们正往前走,突然间听见划拳吵闹声,就在劳动公园的寺庙处。那里已经写着“闲人勿进”,可我和表哥的好奇心真的比豹子胆都大,于是,我们偷偷溜进了寺庙里,尽量不让自己发出声音。这时,一个衣着打扮朴素的人,朝着寺庙里闪着灯光的地方奔去,我的好奇心更强了。但是表哥不让我轻举妄动,观察一下。我听到了姑姑和妈妈焦急的喊叫声。这时,我看到了一个身着西装革履的人满身酒气地,摇摇晃晃地走出了寺庙,身后就跟着那个衣着朴素的人。那个人苦苦哀求这什么,那位“大神”理都不理,却把目光移向了我们。他的脸比原来更红了,于是避开我们,转过头对那个人磕磕巴巴地说:“好,我、我先给你,给你,两万当……补偿金。”那人却低声不语,只是说了一句十分感谢,便走了。“大神”摇摇晃晃地自言自语:“唉,看我,我多么地仁慈!”说完哈哈大笑走了。我和表哥心情沉重地走出寺庙。姑姑和妈妈找到了我俩,对我们说了一些担心的话语。今天晚上的月亮真大,清凉的夜空,月亮围绕着一圈月晕。孔明灯也飞起来了,显得那么苍凉。月亮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残酷的骗局。

通过这件事,我在晚上的时候翻来覆去地想,这是为什么?分明变脸却举起光环,欺骗愚蠢还自认心安理得,这是正直官吏的做法吗?我真是无话可说。

每到今天,一看见月晕,这件事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巨大的光环欺骗了我的心。谁能说天下广大人民的心不被它残酷的现实揭穿呢?明明是阴雨,却仍旧散发出耀人的光环。它时刻提醒着我,让我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只有彻底正风气,才能杜绝根本,让一些本应受到处罚的官吏不成为漏网之鱼!

【篇七:杜甫为话题作文】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