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流淌的童年】
我的童年,大部分是在乡下度过的。
记得在我六岁那年,曾跟着姐姐到后山上捉田鼠。拖着沉甸甸的双腿,在蜿蜒的小路上走着。一路上,虫鸣鸟叫声声悦耳,像是一支乐队在为我们这次徒步添枝加叶,路旁的矮草正泛着浓浓的绿意,交错纵横。到了山顶,连一只松鼠也没看见,真是可惜了这松树林!偶然间,从不远处传来了清脆的流水声。我和姐姐一同向着声音的源头跑去。眼前的景色,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一旁的两颗巨石间正流出汩汩的清泉。碧绿的青苔密实地裹住巨石,仿佛在冲我炫耀它所占据的宝地。我们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顺着水流下了山,一路上风景变幻莫测,似乎来到了人们从未涉足的地方。
平日里,我常兴冲冲地来到这里——我的专属游乐园。尤其是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我光着脚丫,踩着清凉溪水底下的鹅卵石,感受着大自然送来的芬芳和清爽,偶尔又会有小鱼慌不择路地撞到我的脚背,而后一个摆尾游走了。顺手从岸边摘下一朵花,轻轻搁在水面上,让这快乐之水载着烦恼,去了远方。
这种乐趣,绝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逝的无影无踪。深秋之时,天空蓝得格外高远,空气也清冽。在小溪的两旁,落叶渲染了大地,三两群麻雀正在地上找虫吃,没蹦几下,就俯下身子亲一亲大地,轻巧可爱又不失风度。为那即将光临大地的寒冬做准备。
而冬天总是来得没有生息,一场大雪又总是来得措不及防。河水也因此冻得很厚实,岸边的坚冰下,竟有一条小鱼再游在游走,像住在水晶宫里的仙子,是无比的真切。在这里滑冰,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这唯美的景色,是一本属于我的回忆录,翻开它,总会见到我真真的笑脸,自由自在美好而浪漫。新闻上又未尝没见过与此相媲美的景色。可有些地方,一个个自然之子被工业废水所侵染,丧失了生命力。不禁想起多年前,那条欢腾的小河,她是否日日安好?
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丰盛、端庄的,如同一种秩序。我没有再去看那条河,也不敢去看那满载欢乐的河了!曾经的山,曾经的水,曾经那天真烂漫的孩子,是否还在呢?哎,真不知,那水汽氤氲的背后是白还是灰……
或许那么遥远的小村庄,那么小小的河不会被人们发现吧?但愿吧!就让这条河,载着我童年的记忆,静静地流淌下去吧……
【篇二:我的成长之树】
成长的历程就像一棵大树,随着我们的成长添枝加叶,树上的叶子记录着我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我轻轻抚摸一片嫩嫩的小叶子,便想起我学钢琴的那件事。
记得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非常认真,把老师讲的每一个音和重点都记在脑海里,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不知为什么,一回到家我弹来弹去总弹不好,很多音都忘记了,我只能用手指着四线格一条线一条线地数,一个音一个音地唱。但是我好不容易找对了音,手指却忘记该放在哪儿。把手指放对了,音符却又忘了。渐渐的,我的耐心没有了,脾气也越来越急躁,越着急就越弹不好,我生气地大叫:“太难了,我不弹了!”说完把谱子往地上一扔便放声大哭起来。妈妈见我这样,走过来温柔地安慰我:“宝贝,不要哭了,新曲子一下子练不好是很正常的,再说你才学了一个月啊!我们先来唱谱,把谱子唱好,弹起来不就简单了吗?”妈妈说着,便把谱子捡起来,耐心地和我一起唱谱。
我擦干眼泪,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一点一点地识谱,一小节一小节地试唱,不知不觉中,我就认出了好几行的谱子。重新坐在琴凳上,我的心真的平静了好多,慢慢的也弹得有些流利了。经过坚持和努力,我只用了三天就出乎意料地把曲子顺利弹了下来,而且比老师预想得还要快。听着回课时老师的表扬,我弹琴的信心就更足了。
渐渐的,我不仅弹得十分流利,而且能弹出一些感情了。妈妈听了直夸我。我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要不急不躁,一定要一点一滴去努力,认认真真地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我轻轻放开了那片叶子,把这件难忘的事还给了成长大树。这就是我的成长之树,单单属于我的,我要用心呵护它,让它四季常绿。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无时无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因此逐渐被碎片化。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逢年过节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穿着新衣服,跑东跑西地到亲戚家中给长辈们拜年问候,能够打打牙祭吃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不说,有时还能收获到长辈们给的大红包,真是收获颇丰。现在情况可不同喽,不知谁在微信里建起了家庭群,家族成员们都加入了,大家时不时地发些照片,发些互相问候和惦念的短信,一会不看消息就积累了上百条,真是热闹。但总觉得这种跨越了空间地域的碎片交流不如面对面来得真实,好像其中少了些什么。
这些年,我发现爸爸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每天老规矩:早上听早新闻,下班回家看报纸,晚上七点钟准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现在广播不听了,报纸新闻也不看了,整天看着电脑、捧着手机。我也好奇,问爸爸:“爸爸,你现在的信息都从哪里获取呢?”爸爸笑着对我说:“现在的信息渠道比以前可丰富多了,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各种手机新闻软件、包括微博微信,信息量可大了,是以前报纸电视信息量的几百倍。而且,以前的传统信息传播,要考虑到所有人的“口味”,大而全,结果往往是“众口难调”。现在的信息传播就不同了,它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把信息碎片化,做到小而精。读者们反而能更加便捷的各取所需。”“这样啊!”我瞪大眼睛,听得云里雾里。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我的学习也变得碎片化了,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上。英语学习的碎片化,一是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另一个是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一方面,当我们学习一篇英语课文时,课本中的知识就像一棵树干,但课本中语法知识点、单词词组的使用以及变化等通过几页课本很难全部阐述清楚,就像一棵树木少了枝叶,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课外学习,逐个击破掌握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碎片化的学习给我们的课本学习添枝加叶。另一方面,英语学习最重平时积累。早上吃饭时候听听课文,上下学路上背上几个单词,晚上睡觉前读一篇英语小短文,虽然做不到欧阳修所说的“三上”,也要尽量抓紧碎片化的时间,积跬步、至千里。
现在的碎片化生活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弊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碎片化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生活乃至工作学习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