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认识你真好】
从我进入初中以来,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比如爱学习又爱耍酷的蒋云啸,严谨又幽默的丁睿立……
但我最好的朋友是殷源博。因为我们之间有什么困难都会向对方敞开心扉的倾诉,一起面对想办法解决。
殷源博是一个神采奕奕,阳光且有充满活力的男孩。乌黑亮丽的头发下有着黑一双黝黝的眼睛。一张小嘴,看上去很有自信。而且他成绩优异,积累的词语十分广泛,可以称得上是学霸。
他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了一个便利贴,上面短短的几句话写的让我十分有感触:我蠢吗?不,我不蠢。我是智障儿童吗?不,我不是。那我有资格不努力吗?不,我没有。从这段话中我看到了一个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他。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一样奋斗读书,这样才能有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未来!
一天晚自习下课,我和他一起回寝室,路上他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电话刚一接通他就问东问西,我一直全神贯注的倾听着。电话里他亲切的询问妈妈的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妈妈你在哪,安不安全?爸爸的工作顺不顺利?…仅凭这两句话我深深的知道他是一个十分细心、体贴孝顺的孩子。
殷源博也喜欢打篮球,可他某些动作经常做不标准,在这个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他的老师啦。我会叫他一些打球的小技巧和我的独门“绝技。”但他跑步的爆发力也是让我惊叹不已,如果他能把这个天赋用在体育者这方面,相信以后必定会成为他的骄傲!
殷源博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希望我们可以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做真正交心的好朋友!现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想说:殷源博,认识你,真好!
【篇二:以补课为话题的作文】
就中国看来,补课像是一种平常现象。就我看来,补课更像是一种束缚孩子的形式。教育部对中小学生集体补课的明令禁止,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别让补课束缚孩子的思维。补课大多分为两种,一种补差,一种培优。补差以更多形式化的思想来引导孩子,针对题目,以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高分数。那么,这些孩子就真的学会这样的思考方法了吗?事隔经年以后,他们仍会做这些题型吗?在他们形成思维定式之后,还会有创造性想法吗?这些问题,补课老师并不能回答。正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换句话说,补课教授得分方法,而不能教授学习能力。那些参加培优补课的孩子,大多超前学习,由老师辅导完成竞赛,但一旦通过补课的方式进入优秀的大学,这些孩子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吗?
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的眼界。为什么补课行业如此流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反映出家长的浮躁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而他们没有思考过孩子是否愿意,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江苏高考后,跳楼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补课的投入和考试的压力让许多学生觉得只有考到好大学,人生才有出路,而从小到大的补课就是最大的施压,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束缚,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折磨。
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时尚主播黎贝卡,清华大学卖猪肉的石悦,高考两次未过的马云,无一不诉说着专长和兴趣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补课诚然可以提高所谓的文化课成绩,但也限制了孩子更宝贵的东西—他们的自由、创造和快乐。乡村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后,常有退学遣返现象,原因是没有了补课,难以适应更高的平台—因为平台本身应该是他触及不到的,学校这种追求升学率的补课现象,对孩子未来的束缚难以衡量。如若一个孩子真的对学术有兴趣,请让他们自己研究,只需稍加指点,如果没有,也请别以补课来束缚一个可能的音乐家、美术家,甚至体育者等。
请尊重孩子的思维,请尊重孩子的自由,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