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车相关作文

【篇一:雪中情】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澈。”每每读起这些描雪写景的诗句,我心里总能泛起一阵阵涟漪。噢,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是一段快乐的雪中情。

记得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下雪了,是啊,谁不喜欢下雪呢?每当寒梅傲立枝头,便会有洁白的雪花飘飘然地从天空中落下,即便它们会融化成水也义无反顾,上演着一场场用生命诠释的“跳伞”。正是因为它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才积成了这样一片雪地,一片供我们玩耍的天地。

下雪时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打雪仗,堆雪人了。

我们打雪仗一般都不分队伍,也不论输赢,只是找几个要好的伙伴组成一队去和别人打。强大的火力经常会误伤到队友或路人,我们也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很快我们便大汗淋漓,浑身是雪。尽管回家后通常会被父母大骂一顿,但我们却依然满面笑容。

打完了雪仗,最美好的时光便是坐在山丘上看那如血残阳。每当夕阳西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便如“断肠人”一般,去那个山丘上,看那夕阳渐渐西沉;看那雪花翩翩起舞;看那晚霞染红天际;看那云朵五彩斑斓。直到月亮爬上半空,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月光照耀着我;雪花围绕着我;大地亲吻着我;寒风抚摸着我,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美好。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雪越下越小,已不足以形成一片雪地,昔日伙伴的身影也逐渐消失,我却无法忘记那份雪中情。

【篇二:卖炭翁改写】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摇撼着终南上的一座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似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的皱纹,记载着他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天空,心里不停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能卖个好价钱,也好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啊。

等炭烧好后,他把炭装上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说:“老牛啊,这几天委屈你了,等明天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喂你一顿。”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老人连忙掀开身上的稻草,走到门外,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老人不顾发抖的身子,顶风冒雨,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市集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山路,路又陡又滑,人够累的,牛也倦了。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丁当、丁当”的马铃声。老人睁开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倦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原来是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大的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老头听着,皇宫需要炭。来人,把车给我拉走。”于是一个公差毫不留情地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了。“啊,大人,不行啊,我还指望着这车炭换口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违抗圣旨?”“老头儿,还是识点时务,赶快把炭送到皇宫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样。他空着牛车回来,只见牛头上系着分文不值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难道这就是一车炭的钱?苍天啊,你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

【篇三:忍不住叫好】

当我现在想起那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为他们叫好。

那天语文课时,我们正在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陈老师首先点一位同学起来将这首诗读了一遍。这位同学在读“晓驾炭车辗冰辙”时,将“辗”读的是“zhan”。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陈老师说“辗”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应该“nian”,一定要注意。

刘鑫宇同学听罢,激动地要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了,大声说:“不对,不对,我查了的,这个字应该是读‘zhan’,而且只有一个音。”袁晨磊也随声附和。

陈老师听到这里,非常惊讶:“读‘zhan’吗?我都教了三十多年的‘nian’了,难道一直都是错的吗?我得再查一下。”

正当我们准备讲下面的内容时,突然,又一个声音打断了我们:“应该是‘nian’。”这个声音是从陈瑶瑶那里发出来的,她干脆拿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走上了讲台,对陈老师说:“‘辗’字在古代是同‘碾’的,意思是轧、压。所以应该读‘nian’。”陈老师听后,一直不停地说:“好!好!好!”这时,所有人都在心中为这几位同学的怀疑精神叫好。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

年轻的伽利略在科学探究中敢于质疑。一次,他发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质量大的铁球会先落地。伽利略发现这一说法如果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结果不同。在他做过多次试验,他肯定这一说法错误,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但亚里士多德可是当时的权威,所以这一消息传出,便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甚至辱骂。伽利略不畏权威,坚持做了这个实验,向世人证明不能盲目相信权威。

中国有一句古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两个事例的主人公有可贵特点,就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促进自己和他人对学术问题多探究,多思考,从而对这个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从大的方面来说,或许可以创造一个学派。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为他们叫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