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一次做面条】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的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如棕色的粽子、又大又白的馒头、又鲜又嫩的水饺……今天,我要做的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面条。
首先是和面。和面就是把倒在盆里的麦粉加点水揉成团。加水要适量、均匀,这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因为水太少了,麦粉就粘不到一起,相反,水太多了,麦粉就会粘在手上黏糊糊的。和面的力道也很重要。起初,我和面的方法不对,面没和好,后来妈妈给我演示了一下,自然而然地就和得好了。
其次是压面和切面。压面,顾名思义就是把和好的面用擀面杖压平。我把和好的面缓缓地放到大砧板上,它就好像一大块橡皮泥一样粘在砧板上,可爱极了。之后就开始切面了,我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一条一条的。切好的面条就像葡萄藤一样堆在那里,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然后就是煮面。我把水烧开就开始放面条了。面条在滚烫的热水里翻滚,仿佛一群欢呼雀跃的孩子。我耐心地等上三两分钟,等到锅的中央冒出白色的泡泡就可以捞起来了。
最后就是品尝劳动成果的时候了。我在面条上挤了点平时最爱吃的番茄酱并画了一个笑脸,吃起来又酸又甜,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是我第一次做面条,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很快乐。感谢妈妈教会了我动手做面条。我想,以后等我手艺好了,一定要为妈妈做一碗更好吃的面条。
【篇二:家乡的风味小吃】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题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家乡的刀削面。
刀削面,顾名思义,用刀切割的面片。刀削面味儿好,每一吃完都让人感觉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它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在我眼中它却是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刀削面宽而又薄,放到汤里一煮,它就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让我难以自拔。
每当一碗刀削面下肚,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与满足。我经常去我家乡的一个餐馆去吃刀削面,因为那的刀削面实惠而且味儿又好,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所以我每一次去里面的人都很多,附近的,远道慕名而来的都有。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我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木板,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传遍了晋中大地,后来经过加工改编,就制成了人人称赞的山西刀削面,闻名海内外。
刀削面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喜欢刀削面的那个传说,更喜欢那不可描述的美味。
【篇三:和妈妈一起做手擀面】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做手擀面,因为爸爸出去考试了,所以只有我和妈妈。否则,就要改成一家人一起做手擀面了。好了,不多说了,我要讲手擀面喽。
我和妈妈首先拿来面粉放进盆里,再些水和好,之后用力揉。因为用力过度,手很疼。就开始用拳头打,打出很多手印来。后来妈妈去做肉酱了,我还在用力打,并且还偷偷地玩起来了。因为要用力,所以一边用力打,一边跳了起来。没多久妈妈肉酱做好了,我和妈妈开始在揉好的面上用擀面杖滚来滚去。妈妈压住我来滚,或者我压住,妈妈来滚。妈妈说:“如果滚的不好,太粗了,会变成面疙瘩的。”滚好后,妈妈切面,我来把面散散开。妈妈准备煮了,我还在散面。最终,全部面解好,开始煮了,不知道好不好吃,期待哦!妈妈要将面下锅了。
哦,下锅了!但着急吃面的我,嘻嘻,还不知道肉酱里有我不喜欢吃的葱。
哈哈,面好了。嗯!好香,好早就已经放好肉酱了,就等面了。嗯!家里的面还是不错的,真好吃啊!我们一起做的面就是比外面好,这一天好开心啊!
【篇四:游郑州科技馆】
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和朋友一起去了郑州科技馆。
科技馆位于郑州的嵩山南路上,它是一座设计别出心裁的建筑。从远处看,它既新奇又有创意。
科技馆分为4层,共有200多件展品。这些展品中,涵盖着自然、声学、数学、光学、生命科学等学科。
其中,有几样展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甚至现在也无法忘记。
第一个展厅里,陈列着许多贝壳和它们的解剖体。咦,这些贝壳的切面纹理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呢?我陷入了沉思。原来,人们根据一个螺旋状切面的形状发明出螺旋桨的。
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盘中,有三个正方形容器。它们互相连通,一个比较大,两个比较小。通过旋转,两个小容器中的水正好把大容器填满。圆盘的下面,有句公式:a方+b方=c方。
最有意思的就是联动现象了。三楼的一个展示柜中,机器爪子操纵着一个小铁球滚下斜坡;小铁球再撞倒一旁的小球;那个小球又开始向前面冲……最终,一个小铁球又撞击了机器装置;装置再伸出爪子,把小球送往高处去。
……
这次游历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我明白了科学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的。如果哥白尼没有坚持他的地心说,会发现接二连三的奥秘吗?如果牛顿不把那个“让世界为之一震”的苹果放在眼中,他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吗?我认为,科学创作并不是死板的,不需要你有机智的大脑,只需要你拥有爱探究、爱思考、不放弃的优良品质!或许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科学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
【篇五:中秋高蛋白】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说的就是,回到家里看一下劳苦功高的老人吧。中秋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回到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吃饺。为了表示我的孝心,我决定切馅子。但是肉却不是特别通情达理,肉皮怎样砍都不断,当我斩断肉皮时,我已经精疲力尽了。
但当我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时,力量又一次涌遍全身。快刀斩乱麻,连成一团的肉终于被我砍成了肉渣。
当馅子弄好后,面也已经准备就绪了,我看到这些后,不禁又想起了香味扑鼻的饺子了。
不,有一个东西在动。哦,天哪,竟然是一只虫子,在面里有虫子。还不只一两只,我不禁又想起了肚子里虫子的游动。
不料此时奶奶发出一句:“这是一种高蛋白,对身体有好处。”
“哈哈哈!”我大笑起来。
我赶快让奶奶重新揉一块面,我可不想我辛辛苦苦弄的馅子让几只虫子给毁了。
“你不知道好歹,虫子是高蛋白,你不吃让你爷爷吃。”奶奶喊道。
“对,让我吃高蛋白。”爷爷乐呵呵地回答道。
我又帮奶奶筛了一些面,剩下的里面有数不尽的虫子。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整个庭院。
妈妈揉面,爸爸切面,我擀面,奶奶包饺子,爷爷等着吃。我们是多么和谐的一个大家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