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感恩中邂逅成长】
人的一生都是匆匆背包客,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倦意,但是,无论自己的征途里遇到了什么,就像年幼无知的自己所犯的错误,每一个错误如果是山丘的话,越过山丘之后,学会汲取经验教训,学会感恩。
在我上小学的有一段时间,由于我接触到“游戏”这个东西,导致我沉迷于它无法自拔,开始时觉得它十分有趣,由于回家要写作业,就偶尔玩一会儿,但是越到后面,就越控制不住,慢慢的,我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书包写作业了,而是拿出手机打游戏了。从那以后,爸爸妈妈问我作业写完没有时就欺骗他们。到了半夜,再偷偷起来补作业,到第二天上学时,精神萎靡不振,老师教的东西如浮云飘过。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度过了一个多月。
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一天妈妈半夜起来上厕所时,发现我在补作业,狠狠批评了我一顿,问我:“你为什么半夜起来补作业?”于是我把真相告诉了她,她当时十分生气,但是当时就丢下一句“把作业补完”,然后就愤愤离去。
第二天,老师也知晓了此事。她告诉我:“你这样天天打游戏你得到了什么吗?你什么也没有得到,你反而失去了你原本不错的成绩,失去了一双好眼睛,好好想想吧,打游戏对你是有利还是有弊。”老师说完就离开了。听完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自己也在反思到:打游戏到底对我是有利还是有弊?”我想了很久,总结出来打游戏对我还是有弊无利的。在这天我放学回家到后,我就把手机交给了妈妈,并告诉她要监督我不要玩手机,要按时把作业完成。妈妈愉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我的作业能每天按时完成了,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
到现在我一直记得老师当时对我的谆谆教导,父母的循循善诱,他们给我的成长画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所以啊,你要心怀感恩,在感恩中成长。
【篇二:那一刻,我长大了】
人生途中,无疑我们都是一个又一个背包客。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的背包也从轻到重。成长途中,我们褪却了年幼无知,收获了成熟与稳重。
学校举行“心连心”活动,整个活动在温馨的气氛中进行。导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母亲剖心为儿子做药引子的故事,那位母亲在临死前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她眼瞎,却为儿子剪树枝做记号;她眼瞎,却为儿子在黑暗中做饭;她眼瞎,却毫不犹豫地为儿子挖出了自己的心。她并非是最伟大的,因为天下的母亲都肯为儿女付出生命。
故事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我拿起电话拨通了母亲的号码,电话那边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响起,我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早饭准备得不合胃口,我与母亲怄气;校服忘记清洗,我与母亲斗嘴;母亲太忙忘了帮我整理错题,我跟母亲一夜没有说话……
哦,这哪里是母亲的错?如果我起的早一点,适应了早起的不适,自然有了胃口;校服本应自己洗,母亲是因为怕我学习太累而不让我插手;当我在屋子里生闷气时,母亲的房间也还亮着灯,她没睡,而在顶着困意为我抄题。
这个女人容忍着我的任性,包容着我的脾气,替我准备着我需要的,帮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母亲在电话那头因听不到我的声音而焦急地呼唤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坚定地对母亲说:“妈,我爱你。”母亲先是一怔,然后笑着说:“那就少气点我吧,好啦,我做饭了。”简短的话却洋溢着母亲的欢喜。
母亲为了我收敛了自己的脾气,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我却并未感恩。我把母亲的辛勤劳动当成了自己应得的权利,连那句最基本的“我爱你”也羞于挂在嘴旁。
母亲似玩笑的一句“别气我就行”烤得我脸上火辣辣的。我真的做错了好多,忘了感谢母亲,忘了从小母亲就教导的感恩。
那一刻,我长大了,我明白了孝的真谛是感恩,而我也该在人生的岔口奋力前行。
因为最大的感恩就是不辜负。
【篇三:青春的特权】
青春的特权在于:你输了,还有力气站起来。
一路坎坷走来的易中天说:并非背水一战都能胜利,也有淹死的,置之死地未必都后生。
诚然,青春期的我们热血而冲动,凭着青春的特权,赌上一切,只为了一个目标。但这样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往往伤筋动骨,一不小心便摔得粉身碎骨。
青春期的我们决不缺乏头破血流向上的冲劲,缺乏的,是自己留一条退路的冷静,是输了之后自己的一处安身之所。既然手握着青春的特权,便学会好好利用它。
我们知道背水一战会胜利,置于死地可后生,是因为有人成功过,可那可仅仅是有人,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你之前有更多的人背水一战而淹死,置于死地再无生还的可能。
“80”后作家陈晨,独身一人,从东南亚到欧洲,周游列国,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辗转于各个绿皮火车,他凭着青春的热血,用脚丈量土地,过上了背包客的生活,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活刺激又充满挑战,似乎是放下了一切,去体验青春。可是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便是写作,当有一天,他结束行程,回到故土,不至于感到身无所依,迷茫着下一步的路。
并非背水一战都能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努力,既然是年轻人,就该有青春的冲劲与活力,不一定要背水一战,但必须让自己不再后悔,不会在以后感慨白白失去了这大好年华。
青春这么美好,有谁舍得白白辜负,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给撞得头破血流的自己留一个等待伤口复元的小屋。
青春可以有不怕失败的特权,却没有让你赌上所有的一切的权力。
别仗着自己年轻就不顾一切,别仗着一腔热血就破釜沉舟!既然手握着青春的特权,我们就远远还没到山穷水尽要赌上所有的地步!
给自己留一条可以回头的路,这是坎坷过的人用一生给年轻的我们的忠告。
【篇四:我喜欢】
我喜欢春日里的那一缕阳光,暖暖的,柔柔的,照亮了万紫千红,照亮了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喜欢河边垂柳抚摸秀美的碧发,柳叶轻点着溪水,宛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我喜欢一群白鸽飞舞盘旋,划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宛如架起了无数通往梦想的天路;我喜欢阳光下的朵朵红花,镶在团团簇簇的草丛中,宛如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正仰着脸向我微笑。
我喜欢夏日莲池里绽放的荷花,喜欢虫儿们在草间吟唱。喜欢俯头细看花间穿梭的蝴蝶,就像欣赏一支优美的舞蹈;喜欢火红的夏夕,洒满大地,一片片晚霞,好似红墨水染透了天际,彤霞万里,红地千顷。
我喜欢秋天湛蓝的天空,幽远而纯洁的白云。喜欢站在灿烂的阳光下耀眼夺目的金黄,扑面而来的阵阵浓郁的稻香;喜欢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喜欢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上散步,脚下软绵绵的,边走边欣赏着一派辉煌的秋天景象。
我喜欢寒风吹着的冬天,看小小的飞雪,一片片飘落下来,积在地上,孩子们在雪地里快乐地堆雪人,打雪仗。在圣诞节点一堆篝火,人们围着火堆唱起快乐的圣诞歌曲,任悠扬的歌声传到哪里,就把祝福送到哪里。
我喜欢在寂静的晚上,躺在沙发上,点一盏明亮的灯,捧一本好书静静地阅读。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看“三山五岳的神奇风韵,倾听长江黄河的奔腾不息,品孔圣人的睿智博学,好不惬意啊!
我喜欢在雨中手撑一把小伞,漫步在雨的世界里,四周一片朦胧,耳边是雨声合成的优美旋律,雨水落在地上,溅起一个个水花,此起彼伏,像无数个美好的愿望一闪一闪。
我喜欢背包客说走就走的潇洒和随性,向往他们能够在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地方行走。
我喜欢……我喜欢所有美好的事物。
【篇五:那里是真正的桃花源】
很难做到抛下一切,独自一人行走在路上。做一个“行者”,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我很少外出,无论是假期还是平日里,无论是自己还是父母,都被这样那样的琐事牵绊着,无法自由地行走在外。
不禁想起上学期老师让我们做的一次有关“行走中的文字”的文学社活动,当我一听到这个主题时,脑中顿时迸发出几个大问号:我去过哪儿?我干了什么?我玩得高兴么?极力搜刮记忆,却只捕捉到关于“行走”的一星半点的模糊影像。只好遗憾地埋下头,听着别人讲述她的旅行故事,行走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注定无缘“行走”么?
的确。仅有的几次外出,重温时都没有了当初的快乐与热忱,在旅途中也总是被一个电话或是一个突发事件搅得兴致全无。人虽在外,可心却没有完全解脱出来,还在学习与工作中纠结着。这样的旅途,这样的行走,都不是我想要的。
究竟我想要怎样的旅行,怎样的行走呢?
总是很羡慕那样的人,能够性情使然地抛下工作,背上行囊,径直走向世界,走向向往的生活,走向策划中的一切。耳边总是会有意无意地传来这样那样的“某某人独自骑行”“某某人独自环游世界”“某某人放弃工作做背包客”的消息,更勾起了我想要独自行走的欲望,当然,这必须是一趟无人打扰的旅程。
脑中早已策划好了一次这样的行走:
全副武装,最后一次清点准备的东西,走出家门,前往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地方。在这之前自然是有所准备,毕竟还是需要一个计划的。然后断开与原先生活的联系,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这里最好有沙滩,有山林,有乡村,总之越贴近自然越好。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学习,没有工作,也没有熟悉的人,不会被任何一个人打扰。我把自己调成了免打扰模式,隔一段时间便换一个地点生活,并不与原来生活的地方人来往,联系。单纯的过着旅行生活,行走在四方。
这一切自然是暂时保留在空想状态中的,我毕竟还只是一个中学生,不谈学业,仅仅是经济上就无法支持这样的幻想。这仅仅代表我的一种希望,希望能活在“行走中,请勿打扰”的状态里。这种状态也正是一种自然,原始,返璞归真的状态,我向往这种状态,也渴望这种生活,我也相信会有这样一片属于我的桃花源,等着我在行走中发现,在行走中驻足。
那里是真正的桃花源,也将是我行走生活的目的地。
【篇六:背包客,我理想的职业——读《背包十年》有感】
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专家,没有别人,只有他——张小鹏,又一个去流浪的人。当上背包客,并将其成为职业。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不实际,但我却认为,那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书中讲述作者去了许许多多国家。在这个艰险的旅程中,身为菜鸟背包客的作者曾经山穷水尽,遭尽白眼,但他从未放弃过,即便是换了七、八份工作也不能令他信息,反倒使他越发希望继续出走。他坚毅的决心,简单而坚定,一次次的是我动容,其实想要出走,并不是那么困难,别多在乎吃喝住行,有时候一种想要素面朝天浪迹天涯的决定就可击倒任何的一切。
作者在路上,乞讨的生活令我真正认识到那些异国的街头艺术和旅程上的乞讨者,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不同的人生历程令自己的眼界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体会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当作者来到布鲁日——比利时的一座老城。作者的文字里淡淡的描绘出一幅老城的风光,可以想象出那是一座多么闲适舒服的老城,但是它“老”的不是时光,而是老城里的老人。老人的开朗活泼,老人闲趣的娱乐使成熟的城市添了许多可爱,城市随着一代代人逐渐老去,却又随着一代代老人越发可爱。我喜欢作者的描述,但更喜欢他笔下的布鲁日,让我看到了比利时不一样的老成,感受到一座老城里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豁达、可爱。除了羡慕还能是什么?
回到亚洲。夜里作者悄悄抵达越南。我以前看过许多有关越南的游记或旅游攻略。我在就知道那是一个旅行者不可错过的地方。书中作者是从越南的夜色开始说起的,这又令我大开眼界。以往认识越南是因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那时,越南化身成为热情浪漫但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不由得使人想到那些穿着奥黛骑着自行车在集市穿越的少女,抑或是刚从那些轻雾淡霭中归来戴着斗笠的农人,清新怡人。但作者字里行间的越南却惊艳四射,夜里的灯火阑珊,繁华闹市令胡志明市化身成“小夜上海”一般,更放射出她迷人妖娆的一面。恍惚间,犹如从后台步入舞台中心,看这一切变得更真切更实在一般。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不相对座城市失望,一定要在黑夜中抵达”。
作者的旅程还继续着,我也随着作者的脚步徒如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一直爱着。等他朝一天,待我完成学业,我也下定我坚毅的决心,收拾起行囊,趁着青春灿烂,年华依然,去远方流浪。以不同的历程感受不同的人生,寻味它的意义,使自己更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