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研学旅行】
今年暑假8月25日,我们2014级三班的同学相邀一起来到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武定府衙景区研学基地游学,真真正正当了一天小红军。
一大早,我们兴奋地来到了体育馆集合,乘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渤海革命老区。哇!这里真大呀!通过阅读研学手册,我了解到这里是千年古城武定府衙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85亩,主要建筑包括中路的大门、仪门、德正堂、退思堂、昌华堂、怡然堂、东路建筑有财神庙、土地庙、同知署、寅宾馆现为渤海老区革命机关旧址。学习红色文化,接受革命教育。西路的建筑有通判厅,西花厅以及亭台水榭等汉王宫的后花园,景区涵盖了王府文化、红色文化、官府文化,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
从身穿军装的那一刻,我就仿佛就真得变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导游刘老师介绍说,渤海区是山东三大战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作为山东省唯一没有被国民党占领的地区,成为了华东战场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首先,我们列队来到一个广场上,升国旗、唱国歌、行队礼,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训!还在队旗下少年先锋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
接着,参观了烈士纪念碑、军事展厅、同知署……我深深地被烈士们不顾个人生命,为了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战斗精神所折服。在刘老师的故事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人们为了革命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幅幅场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午餐的食材是我们自己摘取、清洗、切,还炒了俩菜。望着翠绿的豆角,品尝着美味的西红柿,喝着手磨的豆浆,劳动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下午,观看电影《歌唱二小放牛郎》,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不顾生死与敌人周旋的英雄王二小;听歌词、猜红歌的三轮比赛,我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还很少,还要多学习多读书;推小车、挑扁担的体验活动,让我感受到当时条件如此艰苦,战士们就这样肩扛手推把几十亿斤粮食运往前线。在刘老师的告别声中,在我们依依不舍的道别话里,研学旅行完美结束了。
这次寻祖根、铸国魂的研学旅行,既能从知识技能方面提升我们的素养,又能陶冶情操,建立团队意识,还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爱国、爱家、爱科学的情感、树立自信、坚强勇敢的意识。
【篇二:参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
伴着蒙蒙细雨,妈妈把我送到了人民公园东侧的集合点。今天下午我们四十五名同学要在家委会叔叔阿姨们的带领下去瞻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这是我们博兴一小暑期主题研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纪念馆走去。步入馆内,迎面是题为“渤海魂”的巨型群雕,它形象直观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壮美场景。
走进序厅,那里面有许多展柜,柜子里放有当年的书(书页早已发黄)、良民证、缴获的日本军毯、手枪、报纸、容器、笔、土地证书等物品。在第三展厅的墙上写着: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展览墙上还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有“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舍身炸敌堡的抗战英雄”侯登山、“铁打的英雄”刘竹溪等。
参观完了星火初燃、烈火铁流等展区后,讲解员阿姨又带我们来到馆外,依次参观了纪念广场、烈士英名录长廊、烈士墓区、渤海革命纪念塔等。特别是安葬着297名烈士的烈士墓区和镌刻着渤海区55308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及详细信息的烈士英名录长廊,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活动结束了,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渤海老区革命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