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意向背后,离别情深】
“上课!”随着威严的声音响起,同学们一齐肃立,陶老师的公开课堂便拉开了序幕。
“意象背后,离别情深”。这……陶老师在搞什么?一个个小问号顿时涌上心头,可又不知如何是好。“我们来玩儿个游戏罢!”老师轻启右手,屏幕上便出现了一排错乱的字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绝胜烟柳满皇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平时辛勤积累,脚踏实地学习的我们,在课堂上大显身手,个个妙语连珠,把本来错开的字连成了名贯古今的诗词。“同学们真棒!那大家知道这些古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呢?”
这可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小脑袋,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们对这别出心裁的课堂愈发感兴趣起来:“柳树。”“离别。”“深情!”……老师笑着摇了摇头。“这……一意象背后,离别情深,难道……”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冒了出来,使我自信地举起手来。“你说。”老师面带微笑,期待着我的答案“都是以柳为意象,表达离别深情!”
“对了!”老师脸上绽开了笑靥。接着,便带着我们走进了历代诗人的依依惜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啊!离别情深,不禁百感交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诗人笔下,就连春风,都有了惜别的情感;“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揽天飞。”折柳送别,让我都不禁潸然泪下;“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在这依依惜别的境界里,我的思绪不觉地飘飘欲仙,飞向远方……
窗外,阳光大片大片地挥洒下来,造成了一地金黄。已至中天,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一堂别出心裁的公开课了。是啊!意象背后,离别情深!
【篇二:哈佛心理课观后感】
观看了哈佛心理课后,我有很深的感触。Tal循序渐进的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它的作用以及方法论,让我们学会如何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让生活变得快乐。
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排列、外部环境、意向活动。有时候遗传和外部环境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我们内部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直想要改掉却改不掉的性格。要如何才能做到“把婴儿留下,把洗澡水倒掉”呢?
意向活动是我们产生变化的根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意向活动包括我们的所想所作所为,我们对世界的诠释和我们关注的焦点。意向活动是我们最容易掌握的一项活动,也就是我们的所想和我们对世界的诠释,将情感与行动联系起来。Tal谈论了两种感情,渐进式和突发式。也就是给我们的困惑提供了两种方法论。
渐进式是一种专注冥想,并带来安宁沉静的情感。它可以使我们身心舒缓、提高自身洞察力,仅通过呼吸改变情绪,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身为学生,应该都会有过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专注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渐进式当作一种终身疗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训练专注度,从而使上课或者办事的效率都大大提高。这种方法短短8周就可以有效果,而且每次持续时间不长,半个小时就足矣。研究表明,经过八周的训练,人的大脑就会改变形状。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对精神的帮助,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突发式是一种突然改变大脑运作模式的方式。有许多二战后的老兵,百分之八十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经过911灾难的受访人群中,也有创伤后产生应激障碍的人。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影响大脑功能,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从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研究学者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癌症患者、集中营或者灾难的幸存者等人群,他们会更加珍惜和亲人的相处时光;更加爱惜花草;更加享受生活。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价值发现,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引导。当遭遇困难和伤害后,我们不能只想不说,积压感情,我们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情,从世事中受益,而不是一味抱怨,陷入死胡同。我们要从经历中发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