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都知道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简称,而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少年宫的非遗馆,去感受非遗的魅力。
到了那里,我们排好队伍,走进了非遗馆。一进门,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立刻分散,去参观这些非遗展品。首先吸引我的是黄杨木雕。我看着看着,突然,一件作品使我停下了脚步,它的名字叫《博》。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在踢足球,作者将他们的表情,动作都刻得活灵活现,这无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足球发展的美好愿望啊!我继续往前走,又一件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名字叫《沙漠之舟》,是三只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作者以劈砍的方法制造荒芜土地,又在上面刻上三只骆驼,充分的`将生命的顽强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是不一般呀!看着一个一个传神的黄杨木雕,我不禁感叹:“哇,刻黄杨木雕的人也太厉害吧!”
看完黄杨木雕,我又去参观另一项非遗——竹壳雕。而在参观竹壳雕时,其中一件作品让我拍手叫好,它的名字叫《忠义千秋》,里面刻着的其实就是勇猛而忠义的关羽,是三国里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这作品,将关羽的优点都表现了出来,可谓栩栩如生,名字也起的非常之妙。我突然觉得眼前的关羽似乎变得更高大,更威风了。除了黄杨木雕和竹壳雕,乐清的非遗还有很多,如龙档,首饰,龙南拳等。
参观完毕,一件件精美作品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每一件作品都那么精雕细琢,富有想象力,那背后凝聚着雕刻家那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更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传统工艺美术无穷魅力。
【篇二:芒种】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婆家,芒种时节,外婆总要买上一些糯米淘洗、用碱水浸泡,还会从箱底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捆竹笋壳,我就雀跃着,因为外婆又开始包粽子,我既可以玩又可以吃。外婆也总给我包裹几个一口就能塞进嘴里的小粽子,然后在小院靠墙一角,支起一个大锅,煮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粽子,直到粽香飘满整个院落……晚饭的餐桌上,一大碗粽子,几小碟白糖,让我们大快朵颐。
每当蘸着白糖吃粽子的时候妈妈总会说起自己小时候关于粽子的那些事。那时候外婆家的生活是清苦的,但外婆的一双巧手,使孩童时代的妈妈多了普通人家不曾有的口福。就连吃,小孩儿也是要玩点花样的,粽子也不例外。妈妈总缠着外婆裹如同小拳头大小的粽子,那粽子啊,总是要长出几个奇形怪状的角出来,因为妈妈是最喜欢吃粽子边角地方,说一口下去,滑滑的,膩腻的,连带着那股香味,直入心底。裏这样的小粽子是既费时又费力的,但外婆总是顺着妈妈的心愿,从没流露不耐烦的神情。
直到后来我们才慢慢知道,山里的嫩竹笋在生长成竹子的过程中,包裹在外的竹壳会逐渐脱落。每年芒种前后,外婆会大清早去娘家山里,挑选带露珠的、质量上乘的竹笋壳,放到溪坑边仔细洗净、晒干,然后用土办法密封起来,待来年拿出来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箬壳”。
外婆慢慢变老,很少亲自去山里制作箬壳,或是让山里人家带来,或是去菜市场买。虽然仍有粽子飘香,但吃起来似乎少了些什么东西,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竹笋壳上已然没有外婆那粗糙的手抚过的痕迹了。
今年的端午要比往年来得早,与芒种仅隔一天,而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香味和甜味,若能再品尝一回该有多好呀!
又是一年粽飘香,那缕缕清香可否带着我的思念,飘向我所想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