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青山秀水让我美丽】
皎光韵叠云,渔火引冽江。青石掷湖暗生波,媚娇下地终成泥。青山嵯峨,缥碧逶迤。尘俗齊怒成轻烟,匀散一缕恼……
我自幼喜怒无常,亲友笑谓予“易燃之物”。乃常使人无以应。却压睫,鲤可百许头,一启一阖生莹泡。沙石沉底,皆清之可晰。举袖,拢一捧蟾光入氅。
脉脉春风拂暴躁,滺滺澈水濯我情。江陵,使我本愠怒的心倏成淡然了。挽唇垂首见斗蛇,眉弯抬眸望青峰。嘤嘤好鸟吟,泠泠甘泉迎。清风携馥郁,隐笙悦人心。
霭雾朦然,真真“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水如素练,城似蛟龙。屋舍俨然,一枝灼桃从顶探,树枝上揽着“茶”字样的招牌,红鲤吊坠披风笑,忽闻长街俪音嫚嫚,只见素衣豆蔻美目扬兮,唇角的笑遣散了寒风。
苍穹生暖日,隔江闻涛声。谁家如玉横笛立舟头,哪户玉树撩拨一曲与其相合奏?平眉压睫,俯身挑逗素带,不由高歌:“何须问——浮生情?原是浮生是梦中……”
已然垂暮,夕阳红欲燃,杨柳绿依依。江陵那双颊羞而发怯。岸上新桃落英簌簌,争缀大地。素手揽清风,赤足凌绿地。心静,情亦平。
越过木桥,便得一庄。鸡犬叫嚷久绝,老少耕作不断。他们见了我,皆先身形一滞,后遂弯眉勾唇。我亦回以粲笑。他们眸中有一斛春水……
国育江山,国养国人。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多情的佳境,可爱的江陵,靓丽的人民,你们以缱绻消融我心冰雪。
奇山异水,大好河山,你让我如此美丽!
【篇二:传统文化,浴火重生】
中国——两个铜铸一般铿锵,又如玉一般温润的、曾一度失落而今又傲然站立起来的汉字,难道就不应该挺直腰身,用炎黄子孙那不尽的青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挥写出属于我们那博大精深、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吗?
中国,有白蛇与许仙真挚的爱情,有秦皇与汉武雄霸的才干,有嫦娥与万户伟大的梦想,有唐诗与宋词不尽的哀怨。中国继承大禹治水的智慧才华,愚公移山的锲而不捨,运用女娲补天的精神与盘古开天闢地的胆识谱写了中国古文化的传奇与美丽,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灿烂文明。
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到世界屋脊上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带给我们的是那无限的神往;从山水到国画,从汉字到书法,带给我们的是那不尽的讚歎;从麻布到丝绸,从笨重的泥陶到精美的瓷器,带给我们的是那千年荣耀的“China”。
我曾痴迷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它们古朴典雅而又各具特色。在苗寨中,人们依然保留著手工制衣的习惯。她们用腊染的技术以黑色为底,以粉红、青色、白色等颜色为衣服配上花纹。姑娘们穿上这种衣服,更显出她们的妩媚温柔,小伙子们穿上这种衣服,会愈发精神俊朗了。他们閒话自在,毫不逊色于国际时装周上的模特。
而如今,为什麽这个枯于野火却长于春风的汉文化得不到发扬?它们像长城的方砖一样方正敦厚,像黄河一般的雄壮悠远,却屡屡受到韩文化的衝击,难道是韩国文化优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化吗?我不甘心,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楚人早朝的熊图腾崇拜,同样为韩国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辞》中的千古绝唱,也反映在韩国最古老的诗歌里;每年五月端午,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也出现在韩国的地图上……这些现象仅仅是离奇巧合吗?打开尘封的历史,韩文化与中国文化究竟又有什麽渊源呢?
我们应该崇拜韩文化吗?对于韩文化,中国文化是否就要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吗?那麽,这样与被外国入侵中国领土又有什麽区别了?与其遣责韩文化的软入侵,倒不如去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毕竟东亚文化的根在中国!
一千前我们遥遥领先,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在这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准确定位,发掘弘扬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华文化,使之风靡世界。到那时,中国,我将再次为你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