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倾听历史行走的声音】
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周围一片死寂。终于,最后一抹光线也依依惜别了人间。夜,如同黑色的外衣,紧裹着大地。天地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没有了光,没有了热,没有了温暖。时光飞逝,四季轮回,读书,已成为现在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高雅的人,独处静隅,赏文聆曲,看过世间红尘万物,感叹中国文化魅力,则是一番清逸的享受。等而下之者,一卷在乎,读些演绎的故事,借以消遣,也不至于因寂寞孤独而烦恼。畅游书海,以书为友,在无声中谈吐优雅。回首望去,了解中国之文化。
孔子,一代名师,用自己对人世间的理解诠释了谦让为先,大爱无疆。不知屈原投江时是否身着白衣,或许白色才是他最好的诠释。在那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年代,他纵然写下《离骚》,也依然免不了被放逐的命运。细品《离骚》,才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崇高精神。“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文天祥用凄凉的笔调抒发了国破家亡后的忧伤之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带我们领略杭州西湖的景色。脑海中偶然出现“总把新桃换旧符”美好的春节景象,耳边总会想起恍惚的爆竹声。当读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时,我顿时被岳飞的激愤感情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喷向“秦桧”这个名字上了,当我读到“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又被他那种大无畏的报国精神所震撼。“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景象宛如仙境。
书海茫茫,汗牛充栋,以有涯吾生恐难读尽“大海之一滴”,读书也要选择,要做到会读书,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当你真正走进一本好书时,便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真正特点。
合上书,望着银白色的月光洒满窗前,嘴里哼起那首熟悉的《牡丹江》……品读经典文学,体味字句间的动人之处。美妙的文章,仿佛一杯浓茶,流溢着沁人心脾的味道,沉淀着文字的芬芳。当我们沉醉其中,却惊喜地发现,爱在心中荡漾,美的意境在梦中徜徉。贯看历史长河,才深感文化的内在美。
让我们一起,倾听历史行走的声音……漫步在中国文化道路上,见证中国文化达到最顶峰,见证它的奇迹。
【篇二:银杏赞】
秋雨携卷阵阵寒意,吞噬着我心中的最后一丝温暖。前方的路依然是漫长和泥泞,令我悲伤而烦躁。
不知何时,一片耀眼的金色从我的眼前飘过,又从耳际垂下。我本能地一瞥,呵,枫叶落了。而就在这一瞥间,更多羸弱的金蝶从天而降,将我埋没在“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海洋中。我信手托住了一片,细细地端详着她纤细的身躯和灿烂的裙摆。
这是……银杏叶吗?我抬起头来,试图寻找她的巢穴,也就是在一瞬间,我的目光停滞了——那是一棵怎样的银杏啊,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焰,在秋风中耀武扬威,想必有力的枝条早已湮没在炽热的火海之中。笔直修长的躯干上布满了棕褐色的斑点,倾诉着历史的辽远。她,是一位唯我独尊的公主,脚下踏着集天地间绫罗绸缎于一身的舞毯;她,像一名擎天撼地的巾帼勇士,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她,又是一位万年历史的见证者,孤独而又执着地讲述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世间沧桑……[size=font-size:14。一阵风划过脸庞,令我打了个寒战,也在我的脑海间生出一个深深的问号——她这般高耸入云,会怕冰冻三尺的严冬吗?我轻轻地走近了她,抚摸着那粗糙却坚韧的皮肤,在心里询问着她。“不,我不怕,”她也无声的回答着我,“萧瑟的秋天可以让我与我的孩子们永远无法再相见,严寒的冬天也能让我在生死的边缘苦苦挣扎,可是,”她轻轻地停顿了一下,“我坚信,只要我心怀理想、信念和希望,终有一天,阳光可以冲破层层阴云,照耀在我的身边,用温暖与欣慰来犒劳我的付出,世间万物,也会挣脱寒冻的枷锁,终有一天,春风会拂过我的面庞,为我带来生命的希冀……我相信,我一定会等到那一天!”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我从未见到过的眼睛,一双洋溢着无限朝气的眼睛。
我仰起头,刚才心中的悲伤与烦躁,已被银杏圣洁的光辉冲淡。原来,每一条生命都是伟大的,但是,它既可以颓废无为,也可以溢彩纷呈,它可以知难而退,萎靡不前,更可以激流勇进,以苦为乐。此时,我的心中有了和银杏一样的信念,风雨之后总有彩虹,可那彩虹,需要用世间最坚定的信心和最积极的态度才能编织而成……
想到这里,我迈开了停下的脚步,渐行渐远,又突然停下,回头望着那团火红的烈焰,她仿佛在秋风中为我送行,给我鼓励,我回赠给她会心的微笑,轻轻地说了声“谢谢”,便再次起航,这一次,不会再停下。
【篇三:倾听历史的声音】
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滚,溅起层层浪花。冥冥之中,依稀听见它的声音……
是匡衡凿壁的锤声,一本书,一点光,一个人,身体如何地也阻挡不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给我一点光我将创造一个世界。微微地灯光照亮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品质,这源于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叮叮当当的声音,听似杂乱,却是历史中热爱学习的历史之音。
听,这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是一个殚精竭虑的人,一片江山,金戈铁马磨不去他心中的忠诚。南征北伐,显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一个人的真心。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他怀着赤城之心,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公如家。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听似嘈杂,却是历史中呕心沥血的忠诚之音。
是荡气回肠的过零丁洋,一个人,一片残破的山河,他的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他毁家纾难、起兵勤王。即使兵败被俘,也称“但愿一死”。大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又何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这是一个被流传至今的故事,这是一个赞颂的传奇,剔听到了廉颇放下一国大将的姿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那一声道歉。道的是歉意,收获的,是将相和的美名。宽容大队,知错能改。倾听历史,收获大益。做一个历史的倾听者,倾听过去,展望未来,指引现在。
时间的长河顺流而下,而无数人的身影伫立,闪烁着美德的光辉。历史倾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听到了,印在心里,代代传颂。历史之音,世间最美之音!倾听隐藏在时间中的声音,越是隐秘越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