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集相关作文

【篇一:那一段谈诗论词的时光】

在那所红砖灰墙的香园里,我与她萍水相逢,谈诗论词的时光在我心中定格、沉淀。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玻璃窗花把射进屋子里的光都变成七彩的,屋外墙缝处萌发出幼嫩的绿芽,这样古朴典雅的气氛中似乎流淌着诗词的味道。

一个闲静的午后,我依旧坐在二楼傍着窗户的那个位置,我倚着椅子阖上双眼,细细咀嚼书中的词句。这时,一名女子出现了,她轻柔的话语在我耳畔边响起:“请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我懒洋洋的抬起了眼皮,细细打量起她来:一身合身的绿底绣芙蓉出水纹的短袖高叉旗袍,乌黑的发高高挽起。那是一种东方女性独有的美,不惊艳但却足以令人难忘,大概也只能用“蛾眉螓首”这个词来形容。我脸上端着笑,起身挪了旁边的位置示意她坐。

几天下来,我们坐着同一方桌子左右两端。我注意到,她时常抱着的那本书是《纳兰词集》,我瞧着不禁出了声:“你喜欢容若的词?”她扬了扬头,眼中透着光,像是找到了同道人,说:“是,我独爱容若的词。你也喜欢读些诗词?”“嗯,只想着闲时陶冶心性总归是好的。”

知晓了对方都喜欢读诗词后,我们的关系亲近了不少。每逢下午,我们总沏上一壶茶,聊聊诗词。我们谈论李白诗词的飘逸豪放不拘小节,容若词的绮丽婉约情意婉转,李清照的鲜艳明丽生动写实。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对词作的不同见解而产生争执,而每一番争执,又使我们之间多了一份共鸣,屋里的空气好像也因为我们的谈论而染上了几分诗词的韵味。

于是乎,我总盼望每天不变的相聚,期盼与她交流诗词,因为那是我每天最享受的时候。那段时光不知不觉被诗词所占据。

可我却未曾想过,她的离去竟会是那样匆匆,甚至只字不留。刚开始我挺难过的,难过再没能听她婉转的声音,难过没能再与她谈论诗词,不时回忆起那段时光。后来我也渐渐释然了: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篇二:惟愿书香满人间】

犹记得幼时的我,一日百无聊赖,便走进了父亲的书房。这虽是陋室,却惟书满馨。指尖轻轻划过一本本书的背脊,像是在上面跳一支圆舞曲,既似漫不经心,又若精挑细选。突然,我的指尖停下,眼神聚焦在一处——《纳兰容若词集》纳兰容若,这也是一个人名吗?小小的我瞬间便被吸引。当时一知半解的我故作高深,学着古时文人雅客那般,摇头晃脑品词句。纳兰容若,纳兰容若,小小的我不停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幼稚而又笨拙,但却总算记住了这个名字。至此,它便似乎融进了我的血里,住进了我的心里,影响我至深。

现在,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了,闲暇时分,我最爱的,便是捧着纳兰词集,坐在房间一隅,与百年前的他对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词中那千绕百转的心迹与情韵,实让我心悸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千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以他凄伤婉丽的词语,倾吐了他复杂悲凉的心声,实是让人在随其愁楚时又不禁惊叹于他的才华。

然而,纳兰给我带来震撼的,不仅是诗词,还有他的高风亮节。

在仕途上,他虽出身于满清贵族,但却从未因权而矜,而是潜心研学。他极其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虽无法改变他人心意,却能在泥潭中保持自己的本心,“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在交友上,他也从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而是与“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者合者”,与那些同他一般有志却不肯落俗之人交好。他虽身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从不忘本,在给友人书信后落款“长白”、“长白道人”这些名号,绝非附庸风雅,虚张声势,而是他内心的自白。

如今,我即将面临的,是日益残酷的一场“战争”——高考。可是,每当我想起纳兰,想起他的词集,我的内心似乎又充满了能量。论苦,我不如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年代的他。论艰,我更比不上当初历经丧妻之痛的他。可即使这样,他还是能活出属于他的一份精彩,在史书上留下独属于他的一道墨笔。

熄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儒家说,读书是为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我没那么大的理想,正心修身对我来说已足够。而恰巧读书能帮我达成这两点,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我,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不求鲜花布前路,惟愿书香满人间。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