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的故事】
风,是一个飘渺的无影人,你看不见,抓不住,只能任凭它拂袖而去,只留半点萧瑟,与指尖冰冷。所谓风的故事,不如说风与我的故事。
在我眼中,风不是所谓高于青云的仰仗者,而是一个平易的长兄,在乡下,我总愿坐在树下,听风摇动树杈,触叶遮蔽骄阳,风来了,他从不孤单,要么伴着草拍石面,又或随着叶打枯藤,这声音总是听不厌的,即使似乎没什么变化,但那云雀儿草间的惋歌,就像那清空滴水,点在耳廓,也点在心中,点落了纷繁多变,点醒了一曲童年。
风,不只会音乐,美食也是她的一技之长。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之际,祖父总会在窗台或阳光下,挂上几把腊肉,刷上了特制的酱料,就等那寒风忽至了。寒风一来,腊肉便排排摇曳,似乎对风表示欢迎,风也不多客气,撩起了袖子,便料理起这冬日佳肴,一把大刷,涂上一抹阳光,淋上一抹雪气,真如对待什么艺术制品般,倒是小心,自己轻轻吹着气,吹干了肉中的大多水分,侍冻得肉通红了,味儿也就进去。这肉的滋味儿,不必多说什么了,自然是极好的,除夕夜里,来一盘祖父拿手的腊肉年糕,淡淡的肉香,使那酱都呈出一份浓郁,香味也不因寒冷而缩手缩脚,喧宾夺主的占据了所有人的鼻腔。
后来,大了,听了许多祖父的“想当年”,忽然发觉祖父就像这风一样,没读什么书,单凭一双手,也能游走大江南北,如今似乎老了,照样是村中的大厨,还料理自己的一片菜园。或许祖父忙惯了,就像风一样,再也停不下来,但尽管如此,他也明白落叶归根,他曾经说过一段话:“故乡的土是最软的,故乡的花是最香的,故乡的风是最柔的,故乡的人是最亲的。”当时,我还不信祖父有如此诗情,不信这总坐在家中抽烟,看着越剧的老人,怎会对乡土有这般认识,但我从他每一个“想当年”中发现故事的结果总是:幸好最后回来了。或许,乡土才是不论雅俗的心素吧。
如今,我在风中执笔,写祖父的风,写下风的故事。
【篇二:开学随想】
三月伊始,乍暖还寒。柔和的阳光随沾了雪气的微风拂遍这个无数次渴望温暖的城市,天空似碧海,蓝的要滴下颜料来。街上堆起的约一米高的白色棉被,也渐渐融入大地,成为即将冒头的草新鲜的养料。我也像一株植物在金黄的沐浴中伸展身体。
开学第一个星期,却丝毫没有刚刚开始的慵懒,反而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原来我们马上要毕业了啊!一场对人生极其重要的考试近在咫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次让我感触良多的分别近在咫尺了。
在这最后的日子里,都互相包容理解吧,毕竟讨厌的人也陪了你一路走来;在这最后的日子里,都多一点微笑快活吧,毕竟那天后就再难看到彼此的笑颜;在这最后的日子,都在操场上多跑几圈吧,毕竟那里嵌进的都是回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都认认真真听课吧,毕竟老师的一点一滴带你度过三年;在这最后的日子里,都开始努力开始奋斗吧,毕竟这个并不轻狂但丰富的青春要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哪怕你憎恨这里,也请你珍惜,这是你漫漫长路中倾注过感情的时光,是通向未来的站点。
最后一个学期,我要用尽全力,善始善终,从美好开始的地方,狠劲儿冲向美好的结束。不论是今日的艳阳高照,还是昨日的风霜雨雪;不论是春的朝气蓬勃,还是夏的燥热难耐。在如水的岁月中很坎坷艰难的一段时光,唱着春天的喜悦,踏着夏日的活泼,念着秋风的萧瑟,笑着冬雪的凛冽,伸出双手,尽情触摸成功的果实,用一支笔,一颗心,书写青春,涂抹快乐!
我准备好了,你呢?
【篇三:最美的牵挂】
有一种思念,让我们魂牵梦绕;有一种关怀,使我们无微不至;有一种唠叨,是一份爱的寄语。有一份亲情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一天清晨,闹钟把我叫醒,拖鞋的踢踏声,铲子的翻动声,电动牙刷的嗡嗡声,电水壶的沸腾声,拉开窗帘一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景象映入眼帘,湿润的雪气透着清冷,是我缩了缩脖子。
早餐桌上,父母又在为我送不送而烦恼,最后我说:“我都多大了,还每天送我。”妈妈叹了口气,说:“行。”
可当我骑车到马路上时,才知道了父母的担忧是对的,白雪经车轮反复碾压,坑坑洼洼的道路,走路都很难,更不用说骑车。
就在过马路时,一个不小心,我摔倒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跑过来扶起我,“谁这么好心?”我一转身看见了爸爸,他顾不上说话,一边扶起我,另一边把车子扶起来,我揉着脑袋,他扶着车子走到身边,腾出手来帮我拍雪泥,问我:“摔疼了么?”
一时间,我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是因为身上的泥泞,是因为脑袋的疼痛,还是因为委屈而百感交集。当时我恶劣的态度拒绝了父母的好意,但现在爸爸却赶过来帮助我。
原以为长大了,毫无牵挂独自翱翔在篮天之上,但事实证明,父母爱的牵挂不是儿女的负担,而我们更要学会接受父母的牵挂,更要学会牵挂父母,这才是真正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