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堂相关作文

【篇一:语言】

听得见的是修辞,听不见的是诗。——题记

一颦一蹙,一嗔一笑皆为语言。自仓颉造字以来,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流淌着的语言,浸润一代代才子佳人。他们步步莲花,轻启朱唇,月光下吟出华丽的诗句,永远藏着说不出的情愫。

杜甫与李龟年正在盛世繁华中以曲相识,山河破碎,亲友飘零,几度辗转,在落英缤纷中他乡偶遇,不知是当笑还是当哭?写出了千古名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久别重逢的语言。如果什么比语言更有力的话,那么就只有行动了。商鞅立门前之木以动民;曹操割发代首以表率;领袖以亲身的行动,作为群体动作的示范。说一千句漂亮的话,不如做一件漂亮的事。动民意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人们都擅长纸上谈兵,却不敢付诸行动。说话时一套一套的,但行动时却不知该做什么。醒醒吧,别空想了,该行动了,我们应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能“言战者多,备甲少的”。而是要有真正的实干精神!

行动无声,如诗隽永!

【篇二:相逢】

杜甫微醺,一下,又一下……他用酒杯轻轻击着酒馆木桌。

那声音,并没有以往的清脆。他似乎也注意到了,看着手里粗陋的黑瓷碗,苦涩再次涌上心头:

街头酒馆的破碗而已,怎比得上当年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那溢彩流光的杯盏!

他的目光,飘向窗外……

又至暮春,窗外那一树繁华,却也已化作落红,满天飞舞,甚是动人,又甚是无奈。

这小镇很是僻静,安禄山的那场大乱,斩断了大唐的一世繁盛,却似乎也未曾驱散这里的安宁——他很喜欢这里,每日都会到街上走走、看看,再进这小酒馆。

咳……思绪又飘到过去了!不该呀!

唉……

杜甫长叹了一声——之所以不愿回忆,是因为过去——美好得,实在有些刺眼!

……

一抹熟悉的颜色跃入了他的视线,他一愣,回忆亦又猛地闯来——

艳丽却不显浮夸的橙红,精致的暗纹,镶金嵌银的滚边。

尽管已隔数年,但他依然清晰记得——这,是当年皇上赐予李龟年的上等杭绸!

……

那人要了酒,拣了个角落坐下。

不错了,是他!

杜甫猛灌了一口酒,把涌上的喜悦和激动一并压下,而后,再次浮上心头的,全是黯然。

身上的衣,虽已陈旧,但端坐在偏僻小镇的酒馆里,那人,依然光彩照人。

那年,同是暮春,他和他,他们和大唐,风光无限……但如今看来,却真像一个大大的讽刺!

当年,他是不喝酒的;他说,喝酒伤嗓。如今,看他也是破了戒了吧……

大唐曾经的清明,何尝不也是破了戒了!

杜甫的嘴角,勾起苦涩的笑容。

他对掌柜说——添酒!

李龟年看着那个摇晃的身影,默默相随。

他,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一种熟悉,但他又希望是陌生。

他始终跟着那人,亦步亦趋,但只是远远的——一种莫名的感觉,让他不敢绕到前头。

夜已深了。

他随那人走在乡间,行于小道。

那人,渐行渐慢了——路,已到了尽头,那儿,有间草屋,灯光如豆……

前边的那人,忽然吟起什么来。

他细听了: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他一遍遍地吟着,唱着,喊着……

虽然离那人还远,但那声音,却如同一场滂沱大雨,狠狠地落进了李龟年的心。

“吱呀”一声,那草屋的柴门开了……

灯光泻了一地,将那人的身影罩在了里面。

“今日…我…遇了故人…我…还得了首诗…哈…哈…”

“先生,您……又喝多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