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丹青老手】
又一个春天到了,四处万花齐放,白鸟共啼。冯家村旁的一座高山上更是如此,那里翠色欲滴,百花争艳,不时又几只归燕从空中掠过。春天的美景掩盖了所有寒冬的印记,只有偶然出现的腊梅才会让人知道,冬天曾来过这儿。
在这美丽的季节,本应所有人都高兴无比,心旷神怡。而就是在那春色最艳的莫君山的一座古刹里,十几个僧人都愁眉不展。原来,寺中需要一幅长老像,以纪念刚刚圆寂的噗慧法师。寺中得到了不少画,可都让人觉得没有灵气,有些僵硬。这时,现任长老叹了口气:“阿弥陀佛,只可惜冯真不在了。”一个小和尚应和道:“是啊,要是他在,只用一直黑笔都可以画得比那些人好!”
冯真长得很高。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显露出当地人特有的倔强,他的眉毛,仿佛是有人蘸了浓墨画上去的一般。就算是当地人,也没有想到他会学习绘画。在一个冬天,冯真去县城里学习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被村里人遗忘了。五六年后,他突然回来了,他没有对别人说过什么,仿佛他从未离开过这里。不过,来他那儿购画的人络绎不绝。冯真家里的木门槛都被踩破了,包上了铁皮。所有人对他的画都赞不绝口。
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住在村东的富豪冯开买了一幅冯真的《秋菊图》。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有个朋友到冯开家做客,看到冯开挂在大堂里的《秋菊图》,那朋友称赞道:“老冯,你这菊花开得真好,真漂亮啊!是什么品种?”话音刚落,这位朋友的眼睛就看到了画上的落款,两人对视一眼,大笑起来。
这件事中,冯真的画技可见一斑。但这也不过是管中窥豹。下面这件事才能体现冯真的真正水平。
一次,书童无意间打翻了几只墨碟。绿的墨,蓝的墨,灰的墨一起洒到了宣纸上。书童连忙拿来了一张新纸,冯真摆摆手:“不用了。这张纸质量挺好,扔了怪可惜的。我来补一补吧。”说完,就展开纸,泼墨挥毫,色彩如风暴般落在纸上。只一会功夫,画就完成了。绿的,蓝的墨成了山,灰的成了烟。还是十分漂亮,看不出一丝破绽。
有人问他秘诀,他回答:“画画嘛,技艺和搭配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去观察美,记录美。心中有美,才可以把画画好。”那人受益匪浅。
【篇二:一路风景】
回头望,我看见深浅不一的脚印构筑了我的成长之路。
人生路途中,在老家发生的点点滴滴构成了另我成长记忆中最美丽的风景。
远离城市的喧嚣,如同离开小时不懂事的哭闹与任性;路上,因快速“奔跑”飞溅出的泥水而变得斑驳的衣衫,如同曾经成长路上的沮丧与不安;路边五彩缤纷的鲜花,如同我生活中绽放的愉悦与快乐;而山的那头,就是我现在向往的地方。
不知不觉,已看不到城市的影子了,面对我的,是屋舍俨然、安静祥和、有良田桑竹之属的另一片新“天地”。
在这里,我必须要靠自己来生活。独自向前走着,看到一条小溪,有村民正在田里面捞鱼,抱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我也将手伸下去,模仿着他们的动作,却一无所获。这时,旁边的农民伯伯对我说:“俺们是天天都这样做,才达到伸手鱼就来的程度,你还得多练练。”不愿服输的我一连好几天都来练捞鱼,并且时不时的请教一下“老手们”。如此这般,我捞鱼的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没有像“老手们”那么得心应手,但我已经能逐渐捞起了鱼。
这个件事情,就和初三的学习一般,我的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特别突出的,但至少我在努力,在认真的学习,在认真的往上爬……
不习惯长时间停留在一处地方的我继续往前走着,此时,我看见一群正在家么口玩耍的的小孩,却并未看到有家长在旁边看着。由此我带着疑问走近了他们的家,面对着一群不满五岁的小孩子,我张口问道:“你们的家长呢?这样把你们放在这不危险吗?”这时,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女孩走过来对我说:“我们家最大的就是我了,父母身体不太好,在上面的医疗所治疗。”我便和女孩聊了起来,最后我决定在她家停留一段时间,顺便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做饭、洗衣都是小女孩一个人做完,其实我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只是帮她送饭给她的父母,直到她父母身体好了,我才离开。
继续往前走,快走到另一村的路口,我便停下脚步,回想这一路经过的风景,总结,划上句号再往前走……
在一次的“天地”的旅行,一走就是三年,明白所有成功并不是通过模仿就可以得到,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会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如何替辛苦的父母照顾更幼小的晚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将方法变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这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世界没有奇迹,只有偶然与必然,当胜利的奖杯来到我面前,掌声热烈响起时,我不骄不躁;当大雨再次冲刷喜悦,冰雪再次湮没兴奋,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那么我就要在我自己选择的路上,屏弃一切苦闷,用我的行动与毅力,再加上一点点的偶然,创造属于我的胜利。
一路上,尽享一路充满丰富感和惬意感的过程,获取成功感与拥有感,抵达终点。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