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细品唐诗】
“宋词之美,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唐诗之美,则美在潇洒奔放,端然大气。”——题记
我可以说是在老家长大的,因为整个童年的声与光、形与色都在那儿。在那个祁连山脚下的县城,冬日有白雪齐膝,春夏有油菜花开,虽然朴实,但却也有几分诗的韵味。
爷爷那时好像还没有退休,头发也还没全白,在县小学任副校长,教过语文。因为曾是教师,所以坚信一切学习都要从娃娃抓起。记得在我三岁时,话才刚说利索,爷爷便开始拿着一本唐诗小册子,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读诗。
刚开始,爷爷怕我失了对唐诗的兴趣,便一首诗、一个故事方便我记忆。在读《咏鹅》时,爷爷就说:“从前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个绿绿的小池塘。后来他们买了只大白鹅,这只鹅就整天在池塘里游泳,一边游,一边昂着头对着蓝天唱歌。它雪白的羽毛将它托在碧绿的水面上,因为水很清澈,所以还能看到白鹅红红的脚掌在水里推水前进哩……”从此,我便牢牢记下了那只大白鹅,顺带也背会了《咏鹅》这首诗。
慢慢大了些,我对跟着爷爷读过的诗,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在读《江雪》时,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起了我对诗中所描绘画面的无限遐想。那时虽不解诗中深意,更不知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孤独,但也却能想象出一片千山暮雪,万物寂灭,一尘不染的纯净天地。我也在思索,到底是怎样一场雪,可以覆满整个山河大地,令飞鸟绝迹,无一人踪影?就算整座祁连山上的雪都落下来,怕是也不能吧……
在读《寻隐者不遇》时,我又在想,千年前的贾岛究竟在寻哪位高人?童子在一颗千年老松下,轻摇蒲扇,煮一壶清茶。而他身后则万山绵延,被云涛雾霭所包裹,无边无际。究竟是哪儿有这样的好地方?……
跟着爷爷读唐诗,渐渐忽略了光阴的流逝。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唐,感受到了那时的皓月与繁花,与竹林深下的文人、云山雾海中的隐士擦肩而过,也感受着一种醉生梦死的放诞,还有一段段凄美的情缘。
当终于停下脚步,回首望去,爷爷的头发早已花白,身影也变得孤独、瘦小。原来一切,早已在那些细品唐诗的日子里变成了“沧海桑田”。如今我只想向回跑去,拉起爷爷的手,最后请求一次:“爷爷,让我们再品一次大唐的风华,好吗?”
【篇二:高原之旅】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从飞机上刚下来的我,望着远处的高山,阳光折射在我的镜片上,晃得我刺眼,狂风吹在我的身上,使我的衣服飘在了空中,而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叫做青海。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们在祁连山的旅途吧。
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正前往祁连山,此时正是黄昏的时候,车窗外的一条条山脉,如同一只只绿色的巨龙,长年沉睡在这里。霞光射透了云雾,顿时霞光万道,红霞漫天。这红光射向太阳,太阳变红了;射向山脉,山脉变红了;射向河流,河流也变红了,就连我们自己也变得火红。渐渐地太阳钻进山里,天空也暗淡了下来,而我们也开车驶入祁连山里。
天彻底暗了下来,一看窗外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一片漆黑。我们一路疯颠,颠得我五脏六腑都快要吐出来了,我觉得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忽然!天空中闪过一道白光,这道光照亮了天空,随后便是一阵“轰隆隆”的响声,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雨滴打在车窗上慢慢地向后流动,同时也发出了“啪啪”的声响,这声音如同一支支步枪发射的声音一样。
突然,我们的面前站了一群不速之客,它们就是绵羊,这些羊像路障一样横在我们面前,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把车慢慢地开了出去。雨越下越大,我们翻过了祁连山,在山脚下的一家旅馆里住下了。虽然现在下着大雨,但是太阳总会升上来,往往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就是黎明。
人生起起落落正如同山脉一样,但是山的高度要靠大自然的力量来创造,而人生的高度,要靠我们自己来辉煌。
【篇三:寻觅是必不可少的】
旅途向来是枯燥的。窗外天已经黑了,我躺在绿皮火车的中铺,昏昏沉沉的却又无法入眠,咯噔咯噔的车轴声,忽慢忽快的速度,就这么一晚,早上就晃到了青海。
又伴随着一阵漫长的车行,我们翻过橡皮山,在大片大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中穿行,回顾窗边有三五成群的羊群,有成群结伴的牦牛,转过一个弯,也有肆意奔走的马儿,好不惬意!车子在草原上的奔走,有些孤独,晃了很久才到了今天的目的地——茶卡盐湖。
我和母亲从旅游车上下来,活动活动身体,跟着导游进了景区。我们慢悠悠的走着,青海的气候是比较低的,阳光虽然火辣辣的晒着,但是耳边不时路过的微风,却带来丝丝清凉。那里的天是湛蓝的,翻来覆去的吞吐着柔白的云朵,在扬起经幡的同时,不忘让那即将舔着祁连山的夕阳再望一眼。那五彩的经幡,带着最诚挚的祝福,翩舞在茶卡盐湖上,阳光穿透五彩的经幡,五光十色的光束依次洒下,投影出最美丽的倒影。远方的祁连山默默守候着这一房水土养育的人们,我伸伸手,在这地平线上,进的能摸到天空。
我同母亲一起,顺着湖边行走,脚下踩着大块大块的盐颗粒,细细密密的,传入耳中竟有粘粘的的声音。左手边茶卡盐湖倒影的仿佛另一个世界,就像天空之境,连山脉的分叉也看的清清楚楚。顺着路走,能看到很多的盐雕,大多是藏传佛教的雕像,却也栩栩如生,有的怒目圆瞪,有的垂耳倾听,还有雕刻的琼楼玉宇,都十分逼真。可能是因为盐分太多,有的部分已经干枯了,有的还没,便扬起了层层波纹,我赶紧寻了个好地方,麻利利的掏出丝巾,展开,举过头顶,便在空中飞舞,母亲眼疾手快的照了两张,便是风景美如画,映着层层波纹的盐湖,在山边,在斜阳下,鲜艳的丝巾飘逸着,格外亮眼的好看。
快到时间了,我和母亲悠悠的走出去,在阴凉处还有些冷。母亲不知从哪里买来的西瓜,我张口一吃,真甜!天已经黑了,我们重新坐上车,到旅馆的路还很漫长,玩了一天,累得不行,靠在座位上就想睡,戴上耳机,听着燕池温柔却富有江湖气概的声音,慢慢的就睡着了。
程耳说得对,寻觅是必不可少的。
【篇四:生命之山的命运】
巍巍雄壮辽阔,滔滔洪水河畔,依附着美丽的小山村,孕育着数百万的河西走廊人民,它就是生命之山——祁连山。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经历了由草原生态环境到半农半牧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的战争,历代政府的政策以及区域人口的增加,让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日月轮回,潮起潮落,浩瀚无边的宇宙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生物——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人类以威胁环境为代价而索取大自然的馈赠。漫山遍野的牛羊,好一派风景啊,但曾几何时想过,大山的野草够您的羊儿吃多久?蓝山是祁连山的背景,绿树映衬着祁连山的身姿,林田跃动其间,吐故纳新,万物正在伸展臂膀大口的呼吸生命之山的气息。也许大山真的支撑不住了,它发出哀惋的叹息,压得直不起来的腰还是定格出最美的风景,为了子孙,它很坚强。
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生活在祁连山脚下,清新的空气,清新的绿色,清新的小溪,生活很惬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开发活动的缘故,祁连山的冰川退缩加剧,而且局部地区的雪线也在上升,以前森林茂盛,水草肥美的祁连山,现在却已经破败不堪,支离破碎。面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向污染宣战,强化污染防治,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较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一种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茅盾在《风景谈》中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古往今来,生命之山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无数的子孙。水能覆舟,也能覆舟,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人类能及时弥补,能保护树木,节约用水,减少轮牧的次数,也许挽救的余地还很大。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更要加强社会公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认识到生命之山对我们的重要性。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要向所有的人们警钟,不要让大山弯下腰,变得颓废,不要让大山失去生机,变成灰色。当死神穿着黑衣,带着镰刀把生机,绿色带走时,我们只能草草的与这个生命体挥挥手告别了,到时候,我们剩下的只有懊恼与无奈了,而“天人合一”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
让我们一起呼吁,让我们一起警惕,让我们一起握紧热情之手,爱心之手,环保之手,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命之山,让大山成为我们永远的守护神,让大山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五:说名道姓】
每个人都有名字。有的人名字很平凡,有的人名字有内涵,还有的人名字里难免有些故事……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名字。
我叫祁凡真。说到这个“祁”字,你肯定会想到历史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说到祁黄羊,他身上那种忠公体国,急公好义的优良品质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你肯定也会想到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著名的祁连山。祁连山巍峨雄伟,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险峰庄重挺拔,耸立在天地之间!多么奇险!多么豪迈!
而“凡”字呢,是因为我爸爸妈妈想让我做一位平凡的人。“真”呢,则是平凡中不缺少真诚!踏实做事,诚心做人!
说起我的小名,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搞笑。不过,你们要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哦!我的小名叫:牛牛,家人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意义可是非常积极向上的:牛气冲天,冲劲十足!可是被我的小伙伴知道以后,我就非常苦恼了,绰号就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吹牛,牛排,牛肉面……”听到这些绰号,我真是苦不堪言!
这就是我的名字,我喜欢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