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适度为话题】
人立于世,悟一适度,可谓善也。
凝晖当下,多少达官显贵落入法网,多少名门望族转念成灰?如若他们也曾勒马悬崖,悟得“适度便可”,何来如此不堪之境?转念一想,诸如此人,唯利是图,良言恰似空中飘渺之烟尘,不念“居安思危”,至此也不足惜!
领悟适度,是一门艺术。野语有云:“说话留三分。”适度之言,言出于口,利却不至于逆,精却不至于短。红楼一梦,梦遍千秋。凤姐口无遮掩,待下人极度苛刻,待到落魄之时,无疑又是悲剧一场,卷席归乡。故而,悟得适度,不免叫人称快,分内之事亦甚明郎。
适度行事,是智慧,亦为修养。邀人品酒,待到微甜,便是境界。适度佳酿,便有太白之豪情与壮志了然于心;而钦之过甚,便胡言乱语,叫人一笑。不止品酒,处事,亦高于此。也有诗云:“半之受用无边。”“半”即留有余地,亦适度也。文学创作中许多人免不掉泛泛而谈,自始至终,无一处不详尽,令人甚觉乏味;而大家之作,简略得当,游刃有余,是美景或是奇闻,无一不适可而止,或一大作。恰如留白,水至高涨却戛然而止,令人回味,联想不尽。
说是修养,便是适度处事之人之身心修养。悟得适度之人,既宽容他人,也原谅自己。于尘世之中,难免浮沉,身边物,眼中人亦不免犯错。悟得适度,心亦会却发宽广,不怨恨世俗起落,不惆怅自我跌涨,适而懂得事中之理,悟得人生之境,得适度之境,亦修炼身心。
适度,却不是徘徊不前,流浪不止。许多人断章取义;适度,便是留一点嘛!其实不然。于学识,便是永无知止,听闻“学海无涯苦作舟”。于此大言适度,便是不知理,不懂道之所止。
别爱太满,物极必反。懂得适度,人生之漫漫,我只悠然而行。于此生中,不恨山海无情,只因我曾放手一搏,亦不想天高地远,只在适度,山不是我,诲不是我,天地不是,日月也不是,适度便好,何求极上?
邀人品酿,切要适当。
【篇二:适度】
人生如苦旅,我一苦行人,若能携适度前行,方能承霜寒露重。
野语云:“凡事皆自度。”度,如一根杆秤,衡量道德的高低,如果一墨清规戒尺,丈量行为的规范;如一枝标杆,指引我们前行。而适度而行正是我们所要遵循的。
然而,反观当下。追名者醉于野,追利者醉于朝,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人们沉迷于享乐而忘却了理想,醉身于灯红酒绿,而忘却了真情。最终,只沦为红尘的囚下客,终身困厄。
究其原因,都未能把握适度这一基本原则。我想,倘若追名、追利者能适度而为,或许名、利皆为囊中之物,真情亦能将你我围绕,岂不快哉!
“人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醉生梦死,要有所作为。”方志敏如是说。人生在世,万事皆需适度,既不能沉沦红尘无法自拔,也不能过分自负,当有所作为,才算不枉此生。
适度而行,并不意味着唯唯懦懦,无计可施。行万事前怀揣适度反而是一理智的行为,其可使你行路清晰,更易到达彼岸。
适度这一准则犹如筛网,将沉迷者,过分自负,自信之人统统筛落,留下的皆为适度者,也将成为胜者。我愿心怀大于筛眼的志向,留于筛网之上,免于流于平庸。
浮生若梦,一蹴而就,倘因未能把握适度,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心何以甘?萧伯纳曾言:“人生有两大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出则是踌躇满志。”可见未适度而行其严重性,毁得是自己的一生。
适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能只是浅尝辄止,当用心体悟,方向知其奥妙。尘世中人皆为利来,为利往,未能掌握适度的精髓。试想,当繁花锦簇悠然迎入眼帘,心也当为之一颠:“这近在咫尺的美,竟曾未留意。”不禁要感叹: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
我想,世人皆为人间萍客,匆匆而来,又将匆匆赶赴另一场盛宴。当携手“适度“,过好每一个简单而不凡的日子,也不枉在世间走这一遭,也算对得起你几世轮回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