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乐忧愁自己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自我取乐的方式。官场上的辛酸与忧愁,陶渊明品尝过,但他并不选择官场生活,他并不为自己的人生不得志而忧愁自抑。他选择了放牧,耕种,“戴月荷锄归”,才有了他坐在屋前一边喝酒,一边赏菊的真正的快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自我安慰。他一生想找个舞台施展自己横溢的才华,可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充满崎岖荆棘的,没有人能毫不费力就能达到人生的目的地。李白不能一展才华,满腹忧愁,可他还是找到了快乐的出口,过流浪天涯的生活,寻求人生的自由,铸造了他在中国古诗上熠熠的人生辉煌。
陶渊明、李白都是被夹在忧愁与快乐的胡同中的人,要选择走哪个出口,全在于他们自己。他们选择的是快乐,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走的路,才走得一路坦然,一路释然。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抱怨生活的不公,老是将忧愁与不幸降落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人感激生活赋予他们快乐、安宁。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活感受呢?那是因为他们的目光的着落点不同,悲观的人只看忧愁,所以它成为生活负担,而乐观的人则发现快乐其实更耀眼,所以成为生活的动力。其实,快乐和忧愁是由自己定的,如果你想快乐,就应坦然面对忧愁,将它当作是生活的一种装饰,有快乐,有忧愁,生活才不会那么单调。坦然面对了,忧愁就不再是忧愁,而成为一种快乐。
就像截掉双肢的陈帆红,虽然再不能在芭蕾舞台上飞旋,但用自己的孜孜不倦与汗水,她终于在互联网上跳起了青春的舞步。全身瘫痪的霍金,不也用仅存的二个手指敲出了惊世的物理著作吗?
陈帆红、霍金,他们都有忧愁,但他们不选择忧愁,而选择快乐。
“我品尝过的每一杯苦酒,即使是残渣剩物也是甜蜜的;我攀登过的每一座山,我都能到达绿色的平原;我迷失在迷茫的夜雾里每一位朋友,都能在黎明中找到曙光的道路……”这不是纪伯伦在《泪与笑·序》中心灵的告白?泰戈尔也说:“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空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一样是忧愁,一样是快乐,在不同的人眼里并非都一样,快乐和忧愁是由自己定的。
选择快乐,你会活得更快乐!
【篇二:淡淡的幸福】
幸福,在我们的人生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有时候,幸福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却满满地足够了。
上了初三,学习压力增加。身为结业班的我们就像一只只被禁锢的小鸟,被学习压着,想要飞出去却力不从心。终于有一天作业较少,于是,全家人吃完晚饭,来到公园散步,黄昏的公园是最美丽,最温柔的。轻风拂过我的脸颊,花香飘进我的鼻腔,张张笑脸跃入我的眼帘。一路上和家人有说有笑的,多多惬意,多幸福啊!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这么足的幸福感了。原来,幸福是如此容易。
一天晚上,因爸爸出差了,所以妈妈就和我一起睡。早早地,不到八点,我就洗衣完澡,做完作业,然后喜滋滋地跳上妈妈的床,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柔和的灯光,听着那轻快的音乐,舒适极了。还是这个味道,还是这张床,一切都如此熟悉。很久没有和妈妈一起睡了。自从长大了,就搬出了妈妈的房间,来到了以属于自己的“王国”。现在又能回到了熟悉的床上,被告子依然有妈妈的体味,枕头有爸爸的洗发水味,一切都这么熟悉。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我的身体暖和暖和的,我的心甜甜的,之前生活的烦恼,学习压力全飞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满足的幸福感,如此小的事。却令我感到如此的幸福。
星期天,来到外婆家,外婆正在给外公洗脚,外公那个惬意呀,脸上写满了舒心的微笑。“外婆,让我也来给外公洗洗脚吧!”我对外婆说。外婆挽了挽黑白相间的头发,笑了笑说:“来吧。”我坐在凳子上摸着已经松驰了的双肢,说:“外公,舒服吧?”外公不住地点头,然后哈哈大笑,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线。此时的我很开心,也很幸福。外公也一定觉得很幸福吧!
幸福,在我们的人生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有时候,幸福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就这么平淡,却满满地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