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吝啬说“谢谢”】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
——题记
星期三,考完试以后,轮到我们组打扫卫生。
我和小倩走到垃圾筐边,准备把垃圾倒完。
“妈呀,这垃圾也太多了吧!”小倩情不自禁地抱怨道。
我往垃圾筐一瞥,愣了一会儿,然后表示赞同——把垃圾筐放到楼梯转角处,路过的同学都往里面扔垃圾,不多才怪呢!
我叹了口气,和小倩各拿了一个扫把,将漫过筐边的垃圾都扫了出来,然后一前一后地把垃圾抬到一楼。
一楼倒垃圾的地方有个老爷爷,戴着顶草帽,高高瘦瘦的。我小倩走到他的旁边,正要倒时,那个老爷爷拿过筐子说:“来,我来。”他熟练地把垃圾筐倒过来,左手抓住的边缘,右手抵着筐底,然后借着半边用力地扣了几下,筐里便空空荡荡了。看他倒完了,我接过筐子,一声“谢谢”还没经过大脑的思考便向光滑的珠子一般从我的嘴里溜了出来。
他也许是没料到我会这么说,一时没反应过来,沉默了一会儿,等到我转过身准备走时,才听到他愉快地说:“不谢不谢!”
第二次再来时,老爷爷已经认识了我们,他笑眯眯地帮我们把垃圾倒掉。我接过垃圾筐,再看时,老爷爷的右手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握力计。
“你们要考这个吧?”老爷爷问。
“嗯,以后会考!”我和小倩答道。
“来,你们试试!”老爷爷将握力计给我们。
我们接过握力计,握了一阵子,果然,握力计的指针没发生什么变化。
归还后,又是一声“谢谢”。
垃圾真多啊!两次以后,我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但是地……唉!还要再到一次。
第三次,在我们倒之前有一个班也来倒了,老爷爷帮他们倒完垃圾,紧接着,是一阵尴尬,几个人面对面,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我有些不满——你们忘记说“谢谢”了……
这让我又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有时放学回家,到楼底下开大门的时候,恰巧会碰到某个住在同一栋的人也要进来,于是我便打开门等一下,让他进来后再关门。但同样的进入给我的感觉却不同:一声“谢谢”让我回馈一声“不谢”;但有的人进去后连一个表情都没有,这时我真想把这个人叫回来,然后把门关上,让他自己重新开一次门——难道说声“谢谢”就这么难吗?
这样的事生活中也常有,像许多同学喜欢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有的人会在获取知识后由衷地说一声“谢谢”;还有的人则会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然后默默离开。其实,站在帮助者的角度来说,得到一声“谢谢”又何尝不是一种满足呢?它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做的事有意义或者被认可,自然,就会感到快乐,也是在无形之中,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众所皆知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养成说“谢谢”的习惯的人,又有几个?当雨中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黑暗里有人为你点起一盏灯、寒冷时有人为你升起一把火的时候,你是否道出了内心的感谢?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李静美在《恩惠的倒钩》里这样说。
请不要吝啬说“谢谢”!
【篇二:感恩之花开在幸福的路上】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向我们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真正的感恩是受恩者发自内心地对施恩者的感谢,我们才能收获真挚的友情与亲情,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温暖美丽,感恩之花,开满幸福之路,这种幸福才是有温度而真实的。
一饭千金的故事家喻户晓,韩信建功立业后,千金赠漂母报其一饭之恩,正是因为韩信的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才让其手下信任他,众兄弟为他出生入死。最终成就了他“兵仙”的美誉,倘若韩信不懂感恩,又怎能成就这段千古美谈呢?无独有偶,一说到汉文帝刘恒,人们都会称赞其有孝心。他的母亲长年卧病在床,他总是亲自照顾,为母亲亲自煎药试药,这是刘恒对母亲回报养育之恩。他们用感恩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体现出来的友情和亲情的幸福感是温暖的。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感恩。
反观如今的人们,被囚禁于钢筋水泥做的笼子里,被奴役在权益的宝剑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否掺杂了虚伪与冷漠,人们心中的感恩是否也是淡化了呢?江歌案中的江歌,为保护自己的闺蜜,却被闺蜜男友残忍杀害,作为闺蜜的刘鑫与江歌仅隔一墙之隔,却没有给他打开生存的大门,并且事后江歌的妈妈请求她出来指认凶手,她却选择躲闪含糊,她的自私与冷漠践踏了江歌与她的善良与恩情,她将带着良心谴责与众人的批判生活下去。
面对这样令人悲痛的事实,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呢?不懂感恩的人,他的幸福之路将在何方?
然而,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于人心的荒漠,一曲脍炙人口的《酒干倘卖无》唱出了多少拥有感恩之心的子女,唱出了多少孩子对父母的深情,我们无不为之感动。
感恩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传承华夏民族的美德,怀抱一颗感恩之心,这个世界将因感恩而温暖美丽,也许只需要在父母下班后为他们捶捶背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只需要把每一次作业当作考试对待,也许只需要在每次升旗仪式时对国旗的凝视与国歌的高唱……
生命诚可贵,感恩价更高,让感恩之花开满幸福之路,让幸福之路因感恩而充满阳光。
【篇三:学会感恩】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束阳光,它可以清除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感恩是一种镇静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保持平静;感恩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感恩,其实很简单。有时在给自己戴花环时,你就在无形中报答了别人,学会了感恩。考试考了好成绩时,你自己开心了,但你也许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报答了老师,让老师在辛苦中得到了回报,让老师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雨后总会见彩虹的。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落叶归根……这是感恩的一种表现,给母亲倒上一杯热茶、给父亲捶捶背、陪奶奶说说话……这也是感恩的一种表现。感恩其实并不难,一点点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许就让你慢慢学会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种,那只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施恩不图回报,但每个施恩者都希望爱可以传承下来,生生不息。真爱呼唤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说:我们可以将爱的种子撒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亲人的感恩,“高考题名”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感恩,才有了和谐的社会。让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灿烂开放吧!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应时时刻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