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语言的作文】
记得前年春天,我来到牛牛老师的语言艺术班学习语言艺术。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的从表面上了解语言艺术,认为这只是朗读,和我们每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没什么两样。但是,在牛牛老师的教导下,我发现,这不仅仅是朗诵,而是一门艺术,要真正的将文章读的有感情,需要细细的品味每一个字的内涵,将它们独特的感觉从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流淌出来。
上课前,牛牛老师没有先教我们技巧,而是先教我们学丁字步站法。这个站法让站的人非常累,但别人看起来会非常的舒服。牛牛老师说,站姿决定了能否在台上给观众们一个好的印象,否则,即便你读的再好,也会因为站得不好而让人看不起。所以,我们每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练站姿。记得有一次,老师因为有事要连着上两节课,我们也就练站姿练了两节课。我们的额头都冒汗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所有人都坚持到了下课,因为每个人都记得老师说的那句话:“学习了语言艺术,你们会成为孩子们中最与众不同的佼佼者。”
课堂上,牛牛老师耐心的演示和讲解,教会我们很多朗诵的技能。“提苹果肌”、“打牙关”、“提小舌头”……一个个技能通过老师形象的演绎进入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朗诵水平更上一层。牛牛老师还给我们争取到了机会去上台表演。记得上台后,我的心非常紧张,但一想到老师传授的技巧,我就有了自信,紧张也自然而言的消失了。上了台,我们把老师教的全用了上来,将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投入到朗诵中。读完,台下响起了掌声和叫好声,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慢慢领会到了,这就是语言艺术与一般朗读的不同之处。
语言路上,我还在一路的前进……
【篇二:语言艺术的珍珠链——读《围城》有感】
仿佛是上演了一场妙趣横生而又很实际的喜剧,这便是我初读《围城》的感觉,钱钟书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尽管我之前对他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但通过《围城》,我便朦胧感觉到他是个带有些幽默,讽刺并很细腻的人。
书中记叙了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留洋回来的一系列事情,通过描述主人公包括他身边的朋友的一些有趣甚至有些愚蠢的事,我也领略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书中上百的别具一格的比喻令我更具体生动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及作者的感受。
如数家珍般地,我拾一颗闪光的珍珠仔细端详。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后遇见苏小姐,苏用来遮阳的是一顶阔边草帽,“衬得柔嘉手里的小阳伞落伍了一个时代”。临走时,苏小姐站起来,“提了大草帽的缨,仿佛希腊的女神提了盾牌”……
在如今的人才济济的时代,“沉默已不再是金”,我们都必须学会用巧妙的语言艺术去表现自我不寻常的交际能力,以此得到公司,社会,朋友的认可。掌握着语言的艺术,就如同在脖子上神气地戴起一串光耀的珍珠链,顿时使自己在人海中放起光彩。
走进院子里,同样充满着用语言的魅力,院子里水管漏水,修理工被呼叫后很久才赶到,于是终于见到他时,一个妇女道:“在等你来的过程中,我家孩子已学会了游泳!”一阵欢笑后,修理工便红着脸惭愧地低下了头。
再走进文学的华丽殿堂,我们还看见这样一幕,钱钟书先生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不错的,在中华五千年的渊博的文化中,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大批有卓越口才的人,如当今当红的于丹教授,听她讲话如沐春风般清爽。也正是这语言艺术,使中华的魅力更递进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