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舌尖上的平江】
平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县城。虽说交通、经济、科技都没有别的城市发达,可是,这里一带的民风却淳朴得发光发亮。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比如台北的鸳鸯火锅,北京的冰糖葫芦,新疆的烤羊肉串等。我们平江也有独特的美食,而且比那些特别多了。
蒿饼
蒿饼,平江话叫“蒿叫”,这个饼可不是什么脆脆的饼。说出来,你会吓一跳,这种叫“蒿叫”的饼是用蒿草做的。用蒿草、水混合后,不停地揉捏,不停地揉捏。把捏好的“蒿叫”揉成团,晒干,这就是加工。可以吃了吗?还没呢,你见过饺子包好了就可以直接吃的吗?把“蒿叫”的成品放入蒸锅中蒸,中火蒸了大概二十分钟,就好了。刚刚蒸好的还会有点烫,吹一吹,入口的那种软软糯糯的香味围绕着你的舌尖。嚼一嚼,那种感觉更浓了,而且还略微有些甜味,这只是原汁源味的吃法,如果再配上红糖,或配上白糖,或配上奶油,那味道则更美妙。
炸肉
炸肉,你们知道是什么肉吗?红烧肉?清蒸肉?还是油炸肉?都不是。哈哈,其实这炸肉,不是肉,是油炸面粉坨啦。先把面粉和水混合起来,搅成糊状,喜欢吃咸的,可以放些葱花,喜欢吃甜的,直接放些糖就是了。我们老家最喜欢原始炸法。直接用筷子夹一坨,往油锅里放,“哗啦”地响。一坨坨地放,放完一坨之后又夹起上一坨,不一会儿,一大碗就出锅了。味道很普通,可是吃的时候是一种享受。因为有炸肉的地方都是亲人团聚,或是庆祝什么事,所以吃的是热闹、团圆。
现在你可能会说,这跟平江的民风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没有!蒿饼体现了平江人的简朴和智慧,草做的,也可以是美食;炸肉体现了平江人的知足,面团也可以是美味的肉。
这就是我的家乡,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围绕着平江人的舌尖,你也来尝尝吗?
【篇二:快乐陶艺】
暑假里,我参观了历史悠久的杭州京杭大运河、刀剪剑扇伞博物馆,跟随爸爸妈妈上班了,和同伴快乐地游戏了……其中印象最深刻地还是去青泥陶艺馆制作陶艺。
记得那天上完暑假班的英语课,妈妈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妈妈带你去陶艺馆玩,要去吗?”我高兴地说:“哇!当然要啦!”说着,妈妈带我来到一个叫青泥的陶艺馆,到处是各种陶艺作品:碗、花瓶、杯子、小人、动物……看着这个陶艺馆,里面真的好有感觉,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也想着做一件属于我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
可爱的老师先给我演试如何揉捏陶泥?如何使用圆盘机器?如何固定陶泥?如何让陶泥塑形?老师教得仔细,我也学得认真。真正到我自己开始了,刚开始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手里拿着陶泥,不知道从哪里入手。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老师刚才给我说的要领,终于开始我的作品制作。我拿着陶泥先在圆盘上湿一些水,好让陶泥紧紧贴在圆盘上,而不至于陶泥在圆盘飞速转动的过程中会飞出去。打开转动的圆盘机器,快慢由自己的脚来控制。开始揉捏我的陶泥,稍用力挤压陶泥揉捏均匀,把陶泥里面的空气排出去,好让制作出来的作品没有气孔。再把陶泥向上轻轻地提起来,用大拇指从中间往下按,深度控制在一个小拇指长,然后又用手轻轻抚平周围的凹凸地方,一只碗就做好了。因为陶泥是湿的,这个时候就要用电吹风把碗吹干,做好的碗我们得把它拿下来,不吹干的话就拿不下来啊。吹干的时间可真长啊,花了我差不多大半个小时,一般情况下吹干要差不多一个小时呢。吹好后,就是给我的碗上色了。我先挑了最喜欢的紫色上了底色,又用蓝色写上了:我爱吃饭。最后再给整只碗涂上了透明色。整个碗的制作就完成了,看着还真不错呢。
我真喜欢这个碗呀!因为她可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哦!我真是太棒了!